为了纪念我又一次上大学了

             

                                              2017.3

今天过周末,和这边的朋友(露露美女)一起逛街,看电影,吃路边摊,吐槽单位和领导,这种感觉,就像是又上了大学。她陪我这一天,走每一条街时都给我介绍附近的好吃的好玩的,我填鸭般的想记住每一条街,吸收着这个已经接纳我的城市的各种精华。其实绝大部分的小吃都是连锁店,商场也是千篇一律的品牌,在开封、郑州、平顶山这些我熟悉的城市都见过,来到焦作后再见到,得到的甚至是比亲切感还深入的归属感。归属感,这让我自己也很难理解,或许是女性天生的天真和幻想,得到些许好感便想长久拥有。可是就是这点亲切感和不明所以的归属感,让我今天心情很好。

有一次看刘同的微博,有一条大概意思是这样,他给妈妈发信息,向她道歉因为工作太忙经常出差而没有时间回家看看他们。妈妈的回复是自从你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在我这就是长期出差了。我很为她妈妈的理解而感动,同时也为此而心酸。做父母的都是太理解子女了,以至于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边内疚边往外飞,然后把所有“在一起”的幻想寄托于以后的以后。

我在这边工作,住宿舍,吃食堂,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没事了看看专业书,院子大的可以跑步锻炼身体。宿舍里也是上下铺,食堂是凭饭票,下班了一起拎个碗吃饭。这跟上大学没什么两样,从我进单位的第一天起就深深感觉到自己又进入了“养老生活”,规规矩矩,平平静静。只不过这个是没有期限的社会大学,没有我期望的过了几年就能获得一张证明自己资历的证书,然后拿着它向别人证明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这个大学里面,本地人居多,说出自己是外地的就感觉是个异类,尽管不到3个小时的车程,可是在本地人眼里我的故乡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到不能像他们那样说回家就回家。我其实很想家,可是我又不能总是表现出来,带着一副我不管走到哪都能照顾好自己的面具生活,我真的可以表现的很好。可是我最烦的就是那些人,聊到我的家庭、年龄、对象这些问题时不自觉的说“你不怕孤独吗,以后要嫁到这了吗,父母以后要带过来吗,对了你爸妈就你一个孩子必须得带过来”。我遇到这种对话都会笑着说“以后不许再跟我说这些话题,我很好”。我好不好怎能逢人就说,这样习惯性带着关心和理解的寒暄我不要,眼前无法解决的问题说了没用,只能徒增我的烦恼。

思维到这里突然中断……

其实这都是平淡生活的闲言碎语,我记录下它们,因为它们也是我平凡生活中的伟大胜利,不管当时有多难,纠结过挣扎过,我都好好的过来了。我没有很多经历,有的只是循规蹈矩的安静生活。可是为了不早早的被同化,我用自己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的纬度上肆意延伸。我一直坚信,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on the way,要一直on the way。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了纪念我又一次上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