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1博学自省闻圣假物

《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1博学自省闻圣假物

题文诗:

学不可已.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木受绳直,

金就砺利.君子博学,日参省己,为道日损,

真情常在,至智自知,至明自明,行正无过.

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不临深谿,不知地厚;

不闻圣言,不知学问.干越夷貉,所生之子,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诗经有曰:

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至神化道,至福无祸.

吾终日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跂而望,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自强,诚达宇内,

情通古圣,求学不止,生性非异,善假于物.第一 劝学篇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2〕,輮以为轮〔3〕,其曲中规〔4〕,虽有槁暴〔5〕,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则知〔8〕明而行无过矣。【注解】〔1〕青:靛青。蓝:植物名,其叶可制蓝色染料。〔2〕中(zhònɡ):符合。绳:木匠用来测定直线的墨线。〔3〕輮(róu):扭使屈曲。指用火烤使木材弯曲。轮:圆如车轮。〔4〕规:量圆的工具。〔5〕槁暴(pù):晒干,枯干。暴,太阳晒。〔6〕金:金属。这里指用金属做成的刀或剑。砺:磨刀石。利:锋利。〔7〕参:通"三"。这里指多。省:反省。〔8〕知:同"智"。【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靛青从蓝草中提取,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更寒冷。笔直的木材,合乎墨线的要求,如果把它煨烤,就可以弯成车轮,弯曲的程度能够合乎圆的标准了,这样即使再暴晒,木材也不会再变直,原因就在于被加工过了。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才能取直,刀剑经过磨砺才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多多反省自己,就会聪明智慧,行为就没有过错了。

【原文】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1〕,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2〕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3〕,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4〕"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注解】〔1〕谿(xī):山涧。〔2〕先王:指上古帝王。〔3〕干、越: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干国小,为吴国所灭。这里通指吴越地区。夷:古代对异族的称呼,多指东方民族。貉(mò):古代北方民族名。〔4〕"嗟尔"六句:此处引诗出自《诗经·小雅·小明》。恒,常,总是。靖共尔位,谨守其职位。靖共,即靖恭,恭谨地奉守。介尔景福,帮助你获得大的福气。介,佐助,帮助。景,大。  【译文】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有多么博大。吴国、越国、东夷、北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长大后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就是教育使他们如此的。《诗经》上说:"唉,君子啊,不要老是想着安逸。恭谨地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之道。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巨大的幸福"。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的教化更大的,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的。

【原文】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1〕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也,而闻者彰〔3〕。假舆马者〔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5〕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注解】〔1〕跂(qì):踮起脚。〔2〕疾:这里指声音洪大。〔3〕彰:清楚。〔4〕假:凭借,借用。舆马:车马。〔5〕绝:渡过。【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远处的人却看得到;顺着风呼叫,声音并没有加大,闻者却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水性特别好,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荀子》卷1劝学篇诗解1博学自省闻圣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