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57:春秋人物

春秋人物

郑子产、晋叔向、士燮、鲁叔孙婼、子家羁、吴季札、卫蘧瑗、齐管夷吾,自是春秋上等人物。齐晏婴、鲍叔牙、晋赵衰、赵武、祁奚、魏绛、秦伯里奚、楚沈尹戌、宋公子目夷、郑子皮、鲁季友、仲孙蔑、卫石碏、公叔发、晋荀䓨诸人,亦皆后先竞秀,不可没也。


〔试注〕

1、郑子产:姬侨(?-前522年),姬姓,氏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春秋时期郑国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出身于郑国贵族,前554年(郑简公十二年)为卿,前543年(郑简公二十三)年执政,辅佐郑简公、郑定公20余年,卒于前522年(郑定公八年)。历史典籍一般称他为“子产”。

2、晋叔向:叔向(出生年不详,约卒于公元前528年或稍后),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誉,因被封于杨(今山西洪洞县),以邑为氏,别为杨氏,又称叔肸、杨肸。春秋后期晋国贤臣,政治家、外交家。出身晋国公族,历事晋悼公、平公、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上大夫,叔向和晏婴、子产是同时代人,他不曾担任执晋国国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见解和政治风范。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与楚国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3、士燮:xiè。(?-前574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燮,谥号"文",又称为范文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范武子士会之子,祁姓刘氏第55世祖。士燮在士会引退后担任晋景公的上军佐。为人道德高尚,才能卓越。在鄢陵之战中,晋军最终胜利,士燮看到晋厉公对战胜楚共王十分自满,不愿看见晋国局势进一步恶化,在家自己诅咒自己死去。死后儿子士匄继承他的职位。

〔附〕苏轼《士燮论》

料敌势强弱,而知师之胜负,此将帅之能也。不求一时之功,爱君以德,而全其宗嗣,此社稷之臣也。鄢陵之役,楚晨压晋师而陈。诸将请从之,范文子独不欲战。晋卒败楚。楚子伤目,子反殒命。范文子疑若懦而无谋者矣。然不及一年,三却诛,厉公弑,胥童死,栾书、中行偃几不免于祸,晋国大乱。鄢陵之功,实使之然也。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之功,圣人所甚惧也。夜光之珠,明月之璧,无因而至前,匹夫犹或按剑,而况非常之功乎!故圣人必自反曰:此天之厚于我乎?抑天之祸余也?故虽有大功,而不忘戒惧。中常之主,锐于立事,忽于天戒,日寻干戈而残民以逞,天欲全之,则必折其萌芽,挫其锋芒,使其知所悔。天欲亡之则以美利诱之以得志使之有功以骄士玩于寇仇而侮其人民至于亡国杀身而不悟者天绝之也。呜呼,小民之家,一朝而获千金,非有大福,必有大咎,何则?彼之所获者,终日勤劳,不过数金耳。所得者微,故所用者狭无故而得千金,岂不骄其志而丧其所守哉。由是言之,有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汉高皇帝之得天下,亲冒矢石与秦、楚争,转战五年未尝得志。既定天下,复有平城之围。故终身而不事远略,民亦不劳。继之文、景不言兵。唐太宗举晋阳之师,破窦建德,虏王世充,所过者下,易于破竹。然天下始定,外攘四夷,伐高昌,破突厥,终身师旅不解,几至于乱者,以其亲见取天下之易也。

故兵之胜负,不足以为国之强弱,而足以为治乱之兆。盖有战胜而亡,有败而兴者矣。会稽之栖,而勾践以霸。黄池之会,而夫差以亡。有以使之也夫。昔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偃知其必亡,曰:“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晋果灭虢。此范文子所以不得不谏。谏而不纳,而又有功,敢逃其死哉!使其不死,则厉公逞志,必先图于范氏,赵盾之事可见矣。赵盾虽免于死,而不免于恶名,则范文子之智,过于赵宣子也远矣。

(选自《新编东坡海外集》有删改)

4、鲁叔孙婼:叔孙昭子(?-前517年),姬姓,叔孙氏,名婼,一名舍。谥号曰“昭”,史称叔孙昭子。叔孙豹之子,春秋时代鲁国政治家、外交家,三桓之一——叔孙氏宗主,继承乃父叔孙豹的优异才干,又公忠谋国的纯臣。叔孙婼主要从事外交活动,对内和睦诸卿,尽力抵制季氏的扩张;对外为鲁国奔走诸侯各国,以其优异的外交辞令与坚贞不二的政治节操为世人所敬仰。前517年三桓驱除鲁昭公,叔孙婼要求迎回昭公,受季平子欺骗,愤而辞世。

5、子家羁:春秋时鲁大夫,系鲁庄公之玄孙。

〔附〕五贤咏·子家羁〔清〕旻宁

鲁昭政不明,童心一言定。

强臣久擅权,谗人暗启衅。

公族子家羁,忠正国之俊。

明达审机谋,谠言罔见听。

群小竞昏怓,懵然即笃信。

日入慝将兴,终成一朝忿。

野井求诸人,胡不早如晋。

恶定而好亡,憸邪握其柄。

宛转辱乾侯,双琥暂受命。

平子何诈谖,言甘欲从政。

已非貌而出,无劳频致讯。

伤哉志不伸,忠良空饮恨。

6、吴季札:又称公子札、延陵季子、州来季子等。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吴国贵族,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艺评论家。吴王寿梦第四子,吴泰伯之十九世孙。因其效仿先贤三让王位,史称“至德第三人”。

事迹“季札让国”、“季札观乐”、“季子挂剑”等。

7、卫蘧瑗:蘧瑗(qúyuàn)(约前585-前484年以后),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卫国(今河南省卫辉市)人。春秋时期卫国大臣,大夫蘧无咎之子。卫献公初即已入仕,在献公中期已为卫国举世皆知的贤大夫,一生侍奉卫献公、卫殇公、卫灵公三代国君,主张以德治国,执政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感化、教育、影响人民,体恤民生,“无为而治”的开创者。病卒于任上,谥号为成。作为孔子的朋友,奉祀于孔庙东庑第一位,后世追封内黄侯。

8、齐管夷吾:管仲(约前723-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9、齐晏婴:晏子(前578-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10、鲍叔牙:(?-前644年),姒姓,鲍氏,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臣,大夫鲍敬叔之子。

11、晋赵衰:赵衰(cuī)(?-前622年 ),即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一曰子馀,谥号“成季”。亦称孟子余。战略家、政治家、赵国君主的祖先。是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

12、赵武:赵武(前591-前541年),嬴姓,赵氏,讳武,谥号曰“文”,其名称“赵武”(先秦男子用氏,故不作嬴武),世人尊称其“赵孟”,史称赵文子,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晋文公外曾孙。春秋中期晋国六卿,后升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

13、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被任为中军尉。祁奚本晋公族献侯之后,父为高梁伯。“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曾以赵氏之田“与祁奚”。悼公继位,“始命百官”,立祁奚为中军尉。平公时,复起为公族大夫,去剧职,就闲官,基本不过问政事。祁奚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他忠公体国,急公好义,誉满朝野,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设有祁大夫庙。他曾推荐自己的杀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

14、魏绛:(?-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15、秦伯里奚: 百里奚(约前725-前621年),姜姓,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百里奚本是虞国大夫。晋献公假途伐虢后,灭亡了虞国,俘获百里奚。作为秦穆公夫人(穆姬)的陪嫁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楚国宛邑。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后,进入秦国成为大夫,人称“五羖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这一时期,秦孝公称之为“甚光美”的时代。史载百里奚“三置晋国之君”,“救荆州之祸”,“发教封内,而巴人致贡;施德诸侯,而八戎来服”,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堪称一代名相。

16、楚沈尹戌:沈尹戌(?-前506年),芈姓,沈氏,名戌(一作戍)。楚国大臣。叶公的父亲。出身楚国王室,累迁左司马。抵抗吴王阖闾的进攻,兵败殉国。

17、宋公子目夷:目夷,生卒年不详,子姓,名目夷,字子鱼,因担任司马,故称司马子鱼,春秋时期宋国宗室、大臣。目夷是宋桓公庶长子,宋襄公异母兄,为鱼姓始祖。事迹“子鱼论战”等。

18、郑子皮:罕虎(?-前529年),姬姓,罕氏,名虎,字子皮。郑国七穆之一,罕氏宗主,郑穆公曾孙。郑公子喜之孙,公孙舍之之子。春秋后期郑国当国、卿大夫。前544年,公孙舍之病逝,其子罕虎参政,袭上卿之爵,乃当国。时郑国大旱,罕虎慷慨开仓救济国人,得到了士大夫及国民的拥戴。公孙黑、公孙段与伯有不和,罕虎左右为难,故两不相帮。不久,伯有与驷氏发生火并,伯有身死,公孙侨执政。

前543年,罕虎奇公孙侨(字子产)之才,积极拥护子产改革。丰卷、公孙黑欲作乱,罕虎驱逐丰卷至晋,杀公孙黑,压制丰、驷。罕氏(罕虎)、国氏(公孙侨)、游氏(游吉)三家合力,郑国由此再度进入黄金时代。

19、鲁季友:季友(?-前644年),姬姓,名友,春秋时期鲁国政治家,鲁桓公最小儿子,鲁庄公之弟。鲁国三桓之一季孙氏的始祖。

因手掌中生成一“友”字,故称季友。鲁庄公死后,先后拥立公子般、鲁闵公和鲁僖公为国君,除掉了危害国家的庆父和叔牙,成为国相,封邑为费。鲁僖公十六年,卒,谥号为成,世称为成季。

20、仲孙蔑:孟献子(?-前554年),姬姓,鲁国孟孙氏第5代宗主,名蔑,世称仲孙蔑,谥号献,史称“孟献子”。他是孟文伯的儿子,鲁国孟氏家族振兴的重要贡献者,担任国相近50年。虽位高权重,却十分清廉,与早他一些的季文子,同为社稷之臣,是春秋中期鲁国的两大支柱,也是春秋中期鲁国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孔子曾评价孟献子:“孟献子之富,可著于春秋。”

21、卫石碏:石碏(què)(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卫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与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弑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以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亳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称石碏:“为大义而灭亲,真纯臣也!”

22、公叔发:公叔文子,春秋时卫(都城在濮阳西南)大夫,即公叔发,卫献公之孙,名拔,谥号“文”,故称公叔文子。卫灵公三十一年(前504年),鲁定公侵郑,占取匡(今长垣县北),去时不向卫借路,回时阳虎却要让鲁军过卫都中,卫灵公怒,派弥子瑕追鲁军。当时公叔文子已告老退休,坐车去见灵公,劝灵公不要效法阳虎,让阳虎作恶增多自行灭亡。灵公乃止。其家臣分居异僎有贤才,他推荐僎和他做同等的官,受到孔子的赞赏。

23、晋荀䓨:智罃(?-前560年),即智武子,姬姓,智氏,名罃,字子羽,谥号武,史称智武子。春秋晋国卿士,曾任晋国中军元帅,是智氏家族第一位正卿。因智氏出自荀氏,故又多称荀罃。晋国下军佐(前578年五月)、晋国上军佐(前574年)、晋国次卿、中军佐(前573年)、晋国正卿、中军将(前566年)。智庄子之子,荀林父之侄,荀庚堂弟。是晋悼公时期,晋国霸业复兴的最著名的功勋之臣,政治家、军事统帅。

䓨:yīng。①<书>同“罂”,大腹小口的酒器。②人名。《史记·秦本纪第五》:穆公子四十人,其太子䓨代立,是为康公。

你可能感兴趣的:(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二257:春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