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发来一张,一位一年级小朋友课后学习的时间课程表,一份名为“一年级寒假弯道超车”的“未细化”计划表赫然在目。
在这份计划表中,第一项就是英语学科。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对他们的英语要求到了什么地步,但在这份计划表里,寒假中英语要准备剑桥考级了,所以要背单词,并且“要求不高”,一个寒假300单词。而这,还是基于“英语是短板”的前提下,不能和小红书学霸比。
接下来是语文,这个我懂,毕竟几年前做过一段时间小学低年级的晚托,所以我觉得自己大概是有些发言权了。但看到相关计划后,还是深叹一口气,深觉自己太年轻了。
在计划中,这位一年级的孩子,在寒假中要背30首古诗。定下这个目标,是因为孩子太上进了,之前已经背了60首,让家长觉得孩子大概是有这方面的天赋。与此同时,这位家长还给孩子留了阅读理解的作业。这还不止,对于一位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给他留了日记作业,每天写一两句话,“训练小朋友从口语变成书面语”。
至于数学,更是复杂。《小奥数白皮书》为主,《举一反三》为辅。由于我不参与小学教育,所以不了解这两本资料书是什么难度。但可以想象,不管难度如何,这样的安排,未必是每个一年级孩子可以承受的。
而这,仅仅是三科的安排!
有第二张表,其上安排了满满的课外能力、兴趣班,诸如围棋、写字、美术之类——这些,都是一天当中要完成的任务。
最让我触目惊心的,不是繁杂到惊悚的学习任务,而是在时间表中,就在“19:00-20:00”那一栏,写着一排可怕的安排——“亲子互动”。
我是未婚的,身边有小孩子的朋友也很少,所以竟不知道,如今的家庭中,亲子互动已经成了一项对双方来说都是负担的任务。
亲子互动是什么?虽然我没参与过,但从教多年,多多少少了解过一些。在我的认识里,亲子互动,应该是父母和孩子放下一切负担,从孩子的成长角度,一来增强双方亲密关系,二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三来关注孩子心理变化的一项随时可以进行的活动。
我也知道,这几年幼儿教育大行其道,各个幼儿教育机构、幼托机构,都将亲子互动作为机构和家长联络感情,向家长展示自己专业性的一种手段。
我也知道,在很多家庭,固然会把亲子互动作为一种任务,但也着实准备好了随时和孩子互动,抓住一切机会去关注孩子。
不谈这位家长给一年级的孩子安排如此繁杂的学习任务,也不谈到底有多少家庭是类似的复制品,我只是想谈谈,我的童年,和我见识过的一些其他的孩子。
可能我不是什么成功人士;我的现在,和那位孩子的未来,大概也无法相提并论;而别人的人生也由不得我来指手画脚;我也从不忧虑,这样的课程下,孩子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我唯一担心的,是这样人为促成的人格,这样圈缩在各式各样课堂中的孩子,只能从书籍和网络了解世界的孩子,当他真正见识到五颜六色的世界,见识到形形色色的人,他是会慌乱?会恐惧?会镇定?还是会按照这么多年培养的惯性能力,如套公式般,在社会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每次和别人聊起小小孩子的教育,我都会想起三年前遇到的一位小小孩。当时的他恰好也是一年级,他的所学课程,也恰如这位小小朋友,繁杂、多样。一切时间都被他妈妈安排得妥妥帖帖。不过现实有时候很打击人,我不知道这位小小朋友目前的成绩和能力到了什么地步,至少我遇到的那位小小孩,他的成绩奇差,且远远落后于同龄的其他孩子。而他的妈妈,甚至一度丢下工作,几乎贴身陪在他身边,或温和耐心,或暴跳如雷,各种情绪展示了个遍。
那位小小孩,也没让他妈妈失望。在我们的面前,在他妈妈面前,同样或乖张,或无赖,或畏缩,种种看碟下菜的表现,丝毫不像一名一年级的孩子。
有一次,他妈妈不在身边,我们想要努力感化他,问他如果有机会,他想对爸爸妈妈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在我们的设想里,即便不是感动之类,至少也可以是“希望妈妈不要逼我了”,再不济,一位小小孩的控诉,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他却恶狠狠地对我们说,“想要一千把、一万把机关枪,把他们都打死。”
这个故事,这几年我只讲过几遍,因为每说一次,那个孩子的话都仿佛在我耳边回想,他愤怒到扭曲的情绪,我到今天都能回忆起来,仿佛历历在目。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可以承受这样的后果。
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变化。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做好了分崩离析的准备。
这不是耸人听闻。这些年,孩子自杀、逆反父母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网络,家长们见怪不怪,却养活了一群教育专家。
这篇文章我实在不知道如何结尾,似乎还有很多话要说,却又哽在喉头,无法发出。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看到这篇文章,但至少,即便有一个人看到,而你恰好是一位苦于孩子叛逆的家长,恰好是一位被家长施以巨大压力的孩子,恰好是一位陌生人——请多一些沟通,不管你是谁,与你的父母、与你的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沟通——
至亲骨肉,谈何仇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