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vs活以为家?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不再感叹男主角的演技,而是明白他的眼神为什么如此真实而充满故事。

最后一幕的真实揭露,让我不再感叹男主角的演技,而是明白他的眼神为什么如此真实而充满故事。

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当我们还在长大的时候,可能没有一个人,会埋怨自己的父母,所有的观念都会很正统地告诉你:你有病吧,你埋怨你父母。父母给了你生命,养育了你,你不但不感谢,还要埋怨,你那是大不孝。”百德孝为先“根深蒂固地在中国的土壤上延续了几千年,似乎成了定律,所以不容得任何的例外。

回头无用,但是我们有回头的权利。这不是什么大不逆,父母既然有生孩子的权利,就有养孩子的义务,如果让孩子也备受煎熬的成长,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那“何以为家”。

不是“活”以为家。

父母不可能什么都是对的,过去的作用产生在现在,现在的回头、醒悟和明白,产生在未来,这才是能够让内心片刻温暖一些的。


这就是生活

影片可能在一开始,会让我想起《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但慢慢地发现,这里没有梦想,这里只有地狱。不,这里有梦想,但这里也只有地狱。

看他的眼神,可能已经明白,这个孩子已经历经了太多太多,没有童年的人可能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直追寻自己童年的缺失。


主人翁赞恩,从小到12岁,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但他却没有那么邪恶的三观,因为他还爱着自己的兄弟姐妹,因为他们和自己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却必须要苟且地活着。因为他还抱有那么一点点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上帝可能会让他看到那微弱的希望之光。

卖手札饮料成了他们唯一能够帮家里赚钱的方式。除此之外,他还要每天到房东那里去打工,当苦力。但对于房东对其妹妹的施舍,他愤怒地扔进了垃圾桶。因为,他明白,这些施舍意味着什么,在穷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会真心对你好,都是在想着某种未来可能想要的而给你的小恩小惠。想到自己的妹妹,可能因此早为人妻,他内心只有恶心而愤怒,当然还有无奈。


发现妹妹例假,他心中知道,现在开始已经有了定时炸弹。这意味着,妹妹到了可以作为“牲畜”一样拿去交配的年纪,拿去“生产”的年纪。父母的无力根本不会让孩子成年后再嫁出去。所以越是贫穷的国度,哪里会有你情我愿,只有生存。


后来,提及他们的母亲,也是在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开始生产,开始沦为生存的工具,不断地恶性循环。索性,母亲是幸运的,她没有大出血,她还可以不断地生,不断地生,只有大家苟且地活着,那每一个人就可以作为整个家庭维持下去的经济来源之一。不管是苦力,还是为妻,不管是卖淫,还是刀俎。

总之,活着也就是唯一证明彼此存在的价值。


看到中途,很不明白,赞恩为什么要在游乐场,把女性建筑物的衣服拨开,让“她”坦胸露乳。起初以为这只是一场玩闹,后来以为这是他对母亲的愤怒,最后才发现,这是他儿童时期一直没有得到的“母乳”的渴望和发泄。

不幸的人,总有那么多的不幸。赞恩,再一次沦落到,一个单亲母亲的家庭。每天除了带这个婴儿,就只有等待食物。但没有几天好日子,单亲母亲因为没有身份被抓。一个人带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的收入,他已经陷入了绝地。所以,他开始抢夺,开始卖迷幻水,开始无处为家的流浪。


当他感到,生活已经逼得他不得不把“弟弟”抛弃的时候,他企图一个人慢慢走开。但内心的柔软又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回来。他决定用绳子绑住”弟弟“。这样自己便可以远走。但听到弟弟的哭声,看到弟弟如此绝望的场景。他又再一次回来,他不想再一次把一个无辜的人,变成毫无希望的一块活肉。又或许,他想起了,可以让自己活出去的片刻。


所以,最后,他还是把“弟弟”卖了。剧情不会让他继续带着孩子流浪,不会让他有一天得到上帝的希望之光,让他一直善良下去。因为,这,就是现实,现实中没有主角光环,没有打不死的小强。只有生存,生而为之。


话中故事

1.“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我住在这里的地狱,像一块腐烂的肉。”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在今天的世界,大家都看到抖音中的各种美好,但又有多少孩子像赞恩一样,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变形记》过后,又有多少中国的村庄能够改变,太多太多的孩子,可能过得和赞恩一样一样,甚至更差。有没有那一点时间,走进这些地方,看看也能心安,看看也能知足珍惜。

2.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做好人,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每个人可以很努力地活着,但是再努力可能还是被人踩在脚下。因为出生,在一个时代,应该决定了这个人的一生很大一部分,当然不是全部,不然我们就不再工作了。

3.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你这狗娘养的”,”滚,你这垃圾”。


真的无法体会,但确实存在,离开是最好的解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根本是无稽之谈。

“同情可能是世界上最傲慢的东西”。因为同情是善意产生的,但是同情真的可以成为让对方心里舒服的东西吗?所以,当我们知道他们的生存方式,保持敬畏,能帮助就出手,不能或不想就不要打扰,不要多说。

很多犯罪的人,都有一大推过往的伤害。犯罪者同时也是受害者,我们不去原谅他,只是要了解故事的真实背后,让自己减少伤害之事的可能性。



无论你多么努力,“改变命运”也是一个可能性事件。我们的命运可能在从小父母的教育时代,就决定了很大一部分。我们能够做的,只是让自己跟随内心的选择,让后代能够减少一些无知和伤害的可能性。不卑不亢地接受这种选择,过一段时间调整一次生命的轨迹,让它最后归于一个原本的平滑,安静地得到和逝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以为家vs活以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