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餐一饭开始——《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笔记

我印象里,一般的营养学的书,都会告诉你一些“常识”,比如高血压就要低盐、低油、多运动,比如红肉不如白肉,白肉不如鱼肉,鱼肉不如虾蟹。然而,本书用大量的数据和理性的分析,把这些人人都能说上一些的头头是道的营养学“常识”全盘打翻了。——读完前言部分,我已经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作者并不是营养学的“学院派”,不是拿着教科书照本宣科,作为一名从业十多年的临床神经科主任,由于自己的患病经历,从而做出的反思、改变,又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改行去组建了营养科室,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作者对营养学知识的原理的分析、推导,最后得出了相当客观的评价,可以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客观的营养学的书。

读过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营养学从细胞学说出发,研究身体每一类细胞的构成、发展、变化、需求,并从细胞的需求逐层推导人体真正所需的营养成分,从营养成分的构成,到摄入,到每个人的自身的条件、成长环境、基因因素、饮食习惯入手,审视了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作者自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个观点:每个个体都和其他个体不同,要因人而异,因地因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达到的是每个个体摄入与支出的平衡,达到内在与外在的平衡。

在我的固有印象里,这就很接近中医的思维方式了。印象里,西医一贯主张的是可量化、可批量复制,中医才是这种辩证地看待身体、看待疾病,所谓以辨“证”为据,以辨“病”为依,方药随证化裁。所以,这就是大道三千,殊途同归了吧。

书中提供了很多不一样的观点,比如说:中国人普遍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喜欢吃面条、米饭,是因为农耕时代,碳水化合物为下地干农活的人提供了更多的能量;还有两广地区的人喜欢煲汤,是因为这些地区气候潮湿炎热,出汗过多,汤里可以补充大量的盐分;还有运动需要适度,运动本身会需要身体支出大量的营养,如果运动之后营养没有及时得到补充,身体会透支,反而会出现损伤和疾病;还有,咸菜不是菜,钠的摄入不仅来源于食用盐,甚至连水果中都有钠的成分,所以钠的摄入很容易超标;吸烟、喝酒、熬夜、心理、运动都会需要额外的营养素来补充身体,提供额外的支持,所以有的人可能抽烟喝酒健健康康活一百多岁,有的人无任何不良嗜好却可能三高……

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这充分告诉我们,不要被“常识”的刻板印象所禁锢,还真是要多学习,多实践,多了解,真相往往不是“常识”。

本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点,莫过于作者对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的阐述,比如说抑郁症。抑郁症近些年,尤其是从零零后进入青春期前后开始,在社会上呈现出了一种井喷式增长的趋势,为此我做过不少探索和反思,从社会的大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生活的意义感降低,思维的碎片化,情感的链接扭曲——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数据化、智能化的时代,导致人们普遍运动量降低,身体状况呈现体虚、寒凉、内外不通、上下不通等。本书又为我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营养不良。

作者说“物质决定精神,完好的精神活动一定是在大脑所需物质奠基完整的平台上进行。而一个人的吃的食物里缺乏养脑的营养素,大脑的思维就会出现问题,要么痴呆、精神分裂,要命抑郁、焦虑,最轻的是失眠。”而现在的孩子吃什么呢?奶茶!最近两年特别火的一种网红食品,此外还有蛋糕、面包、巧克力、冰激凌……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唯一被作者反对的,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限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而正常人体所需的能量、营养,轻体力重脑力的学习需要的高蛋白,这些往往都是孩子们不喜欢吃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难怪抑郁会在人群中大量的蔓延。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必须吃一些动物类食物,内脏也要每周吃一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抑郁症状。我打算下次再遇到抑郁的来访者的时候,从这个角度去建议一下。

当然,书里提到了很多很多东西,不能尽数记载,我大力推荐买这两本书的实体书,可以当成饮食字典,有需要的时候随时翻阅。

最后,作者说“不是一个食谱就可以覆盖全国,也不是一个营养配方就可以包治百病”,所以,一定不要偷懒。让自己健健康康地活着,从一餐一饭开始做起。


——廖木空青

2021.6.12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餐一饭开始——《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