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船长弯道超车,快速迭代自我认知

初听《读心术》,瞬间觉得靠谱,船长梁晓玲果然会读心。她在课程中提到的关于心理学或者“读心术”的错误认知,我全部都有。于是决定登船好好学习,果然迎来一个又一个改变我底层认知的决定性瞬间。

静姐手绘

一、不只陪伴,更要教练

把心理学引入到家庭教育之中,船长的这个理念于我心有戚戚焉。

生完孩子起,脑中就有个清晰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强烈——很多技术层面的知识都可以通过考试拿到认证,为何做父母的没有上岗证?

在主动学习育儿知识、方法的过程中,从未想过合格的妈妈原来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认知模式,发生底层逻辑的变化,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认知视角的改变,通过向内审视的操作,最终完成自我概念的升级。

而我一直想给儿子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一直萦绕脑际的便是“以身作则”。做一个终身学习并坚持迭代成长的妈妈,具体行动就是自我管理(时间、思维、目标、知识)的行为引导与触动。我希望将来的他可以复制我的观念与行动力。

至于是否能打开儿子的接收器,让他成为我梦想中的那个人,充满未知,也缺乏足够信心。我深知这种自我掌控能力的内驱力并非来自外界言传身教,而是来自个体内在对于自我实现的渴望。

现在再看,之前我的认知着力点摇摆于“我要变得厉害,换来你的厉害”以及“我厉害了,可能不代表你就厉害”之间。

通过婷婷老师链接到课程,进而链接到船长,算是打开了我的视野,将我摇摆的认知拉至天井之口,我顺势一跳,看到了阔海高空。

我的底层认知升级迭代才是对孩子最有力的引导与帮助,他不需要一个样样精通的妈妈,而是一个让他有足够动力去追求这些东西的引路人。

我需要的是通过自我重塑建构,给儿子一个真实透明,积极接纳关注,理解共情的成长环境,成为一个不只是陪伴更是教练型的妈妈,带他在不同的发育成长阶段内外和谐一致地打怪升级。

当然,自我改变的福利辐射范围会很广,比如工作生活,与外部世界,与他人。

我们都希望过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在罗杰斯看来,美好生活不是固定僵化的画面的描述,而是能自由流动地体验——向一切情绪——悲伤难过抑或快乐幸福开放。

无论有多少育儿知识与方法,如果笼罩着错误认知的外衣,都有可能成为“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知识容器,人生充满反复与无力。我们需要不间断学习,不间断认知迭代,愿心理学学习助力我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人。

 

二、亲子关系重疏而不是堵

大禹治水在疏而不是堵,对待儿子成长路上出现的种种风险与问题,用这种方式应对或许能更多地引导他走出困惑或迷恋。这方面认知的改变同样来自船长的循循善诱。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很多大人所以为的风险,在他或许只是好奇,尝试的冲动。

前几天儿子对充电器与插座表示出强烈兴趣,他模仿大人,试着把充电器接入孔里,爸爸看见了,马上冲过去说“不可以,不行!”两岁多的儿子不明所以,继续尝试,爸爸毫不犹豫把他拉开,儿子很不开心

作为婴童,他不懂得电的风险,在他眼里,这是一个新鲜世界,大人可以碰触,为什么我不行?

我告诉爸爸,在你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辅助他体验一次插入孔里的感觉,并尽可能让他知道充电器与插座的关系。爸爸马上懂了,关掉开关,引导儿子去做,成功了,儿子拍着小手开心大喊“棒棒!”之后满意走开

自我概念建立初期,体验很关键,包括孩子大小便,吃喝睡眠,做家务洗澡刷牙脱衣服,以及帮助大人做事,我尽量注意给他自主尝试的机会与时间,并给其及时成功反馈,保证他成就感的充分体验。

关于孩子的成长,我也曾大包大揽面面俱到,一度觉得自己很厉害,但当失去自我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意识到我在用实际行动剥夺儿子体验他与这个世界关系的权利,也在放弃自我成长。

后来,我变成一个真正的懒妈,他自己的事情交还给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爬高,跳高台,扣泥洞,无数次跌倒无声等待,不管冷热席地而坐,自己洗澡洗脸刷牙洗头发……   

他经常很脏,他现在胆子很大,他行动迅速力气一把,他爱打招呼,他有很强的自我概念,他有明确的互动边界,他不怕分离,他热情欢迎我们回家,他非常喜欢同伴,尽管他依然不懂得如何与不同年龄的小朋友适度相处……

孩子成长的路上问题层出不穷,曾经面对孩子动手打人的事情焦虑不已,面对别的家长的投诉尴尬自责,甚至打骂不明所以的儿子,而在船长的引领下,历经向内审视,我从容淡定很多。

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模式的差异,也能接纳别人的情绪,对儿子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会用开放的心态应对,更会有流动着的成长型思维看待他的成长,而不是随意固化和评价。

我会通过弱化儿子错误行为,用反泛化的方式陪他走过这段难能可贵的生理自我窗口期。

我想,处理好了最具有放大镜功能的亲密关系,自我成长也会更快一些。度已度人,双赢!

三、“与其不好,不如不同”——拒绝标签化

认识他人的过程实质上是完成对一个人印象的构建过程,是自我认知结构的再现。

船长其中一堂课提供的视角我很喜欢,成为另一个激发我对自我认知的认知的契机,抓住了,又是一次升级迭代。

在育儿过程中遇到诸多贴标签事件。这样的标签曾经来自于我,也有别人贴给我的。

面对不好的标签我曾难以释怀,尤其那些给我儿子贴上的“爱打人”“太顽皮”“动手动脚”等似乎我儿子真的是“山大王”的标签。

之前确实很生气,直接怪罪对方不懂得孩子生长规律,不包容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原来是我自己认知偏差,并没有尊重对方认知的差异,没有觉察到对方是一个五六十岁爱孙心切的奶奶。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也会明确告知对方这是在标签化一个迅速成长中的婴童,是不应该的行为。

用开放的流动的心态对别人,避免非黑即白的评价,会对自己的成长提供更多可能。

作为一名职场宝妈,曾因将过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而忽视了自己的成长,也失去了生活中与情感世界里的平衡,更没有看到对孩子成长最为可贵的东西是什么。

经过对自己深度反思,我决定给自己“断奶”,我看到了不是孩子对我过度依赖,而是我对他依赖太多。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主空间,需要更为弹性的边界。当我主动与孩子剥离,我看得更远,也看到了自己更多的不足,看到了孩子的未来。

我希望他成长为有格局,有梦想,会自我管理与规划,能掌控自己人生的有情调有温度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身为父母的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首先成为这样的人,在孩子成长中不只陪伴而且教练。

学习情商课实战训练营犹如弯道超车,是助力我快速成长的可贵契机,感恩遇见,短时间内跟随船长,与小伙伴一起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下一段航程,继续学习迭代升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船长弯道超车,快速迭代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