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深度文章)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


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依靠群体生存,没人能独立于人群之外。


所以在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当中,人际交往就是一件避无可避的事情,你总得和其他人发生联系。


不过,这的确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需要用一生去学习。


但如果说要我提一个对于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建议的话,那就是:


不要随便提建议。


为什么呢?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确定一下,什么是建议?


所谓建议,就是一个人通过语言文字向另一个人针对某个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里的人可以是一个“群体”。


所以,建议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


好了,理清这个概念,咱们就来好好说说,为什么不要随便提建议?


1.承担建议后果的是当事人,不是我们


这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我们其实很少想过,我们提出来的建议,绝大多数时候实际上是由他人去实施并承担的。


所以如果你的建议被实施了,而且这是个好建议,那当事人自然很开心,

但如果这是一个糟糕的建议,那当事人也只能承受其全部后果。


不过能考虑到这一点的人属实不多。

尤其是在一些热点事件中,我们很多人总是喜欢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情绪,对受害者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去年的11月份,Papi酱旗下博主宇芽家暴事件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当时有一张她被她男朋友从电梯里拖出去的动态图。


这件事情立即激起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


很多网友都在怒喷这个禽兽。


不过与此同时,网上也被类似的言论填满:


“为什么第一次家暴的时候不选择报警?”


“她不知道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吗?”


“她完全可以逃啊,又不是没手没脚。”


“这样的人为什么还要和他继续相处,换做是我,早分了。”


而那些肆意表达,给出自己看来相当“明智”建议的网友们,他们可能从来没了解过当事人正在遭遇什么。


他们从没想过,如果报警了,警察只是以“家务事不好管“为由草草了事,受害者又会遭到怎样非人的待遇。


他们从没想过,逃跑可能会遇到哪些阻力?逃到哪里去?逃了以后怎么办?工作怎么办?还要上班吗?如何计划才能不被发现?如果逃跑失败,受害者又会是怎样一个下场?


他们从没想过,当一个人对任何一个人或事物投入太多情感,精力的时候,想要彻底离开,是否又像他们说的那样,如此简单轻松?


他们从没想过,受害者及她的家人也许受到了死亡威胁。

……


他们,只是在千里之外看着这些惨剧的发生,然后,轻松打一行字,宣泄自己的情感,顺便“教育”一下那些顽固不化的受害者们,


同时也为这些人的智商感到深深的担忧。


身居事外指点江山真的很容易。


不过,请永远牢记一点:提建议的人是你,但承担后果的是别人。



2.对情况不够了解


有些人在提建议的时候,可能对情况可能所知甚少,但他却依然草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这在职场是大忌。


在《任正非正传》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你或许听过。


就是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开除过一个新入职的北大高材生。


那个高材生干了啥呢?


原来是他在入职2个月内,根据自己在公司的经历写了一封万字长文,细数华为公司的各个方面的弊病及未来的战略构想。


而任正非的批示则很简单:“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你想想看,一个刚入职2个月不到的员工,他对公司能有多深入的了解?


更何况这不是一般的小公司,而是世界五百强企业。


仅凭他在公司一小段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就对这个企业进行战略构想,合适吗?


况且正如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这个世界上也不存在完美的企业,每家企业其实都是”带病生存“,只要能活到最后,就是强者。


但那个高材生,可能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


而关于提建议,马云也和任正非也持同样的态度。


他曾说过,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他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他一定洗耳恭听。


不到一年和三年,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什么呢?

 

那就是对于公司的了解程度。


所以说,我们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事物的评价,建议,都应该建立在一个比较了解的基础之上。


每个人都可以对外界有无数的看法,建议,

 

不过,如果你的建议只是被一些零散信息支撑起来的,

 

那么,你的建议,基本上也是无效的。


3.我们很难跳脱自己的视角去看问题


拿上文那个家暴例子来说,哪怕网友们了解了更多相关信息,他们就能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仔细地去思考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我看未必。


思考永远是一件费劲的事情,换位思考也一样,而大脑会竭尽一切所能去偷懒。


更何况,我为什么要对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投入那么多精力呢?


4.提建议有时暗含纵向关系


在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理论中,”纵向关系“指一种不平等的,有权力差异的关系。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上下级关系


为什么提建议会意味着纵向关系呢?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当我们做了一个违背主流的选择时,都会收到各种各样的建议,教导。


比如你选了一个没那么热门的专业,什么历史啊,翻译啊,或者艺术之类的,


这时候,有的长辈看到就会语重心长地对你说:“你学的这些专业能有什么用?还是考公务员吧孩子,未来不怕没饭吃。”


不过TA对你所向往的行业有丝毫了解吗?


TA又对你的动机,兴趣,你为此所付出的努力有丝毫了解吗?


都没有。


TA只是站在了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去指点你的人生。

 

当一个人告诉另一个人”你要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 ”时,其本身就暗含了“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得听我的”这种思想。


所以这种建议一旦没处理好,就很容易激起对方的不适。


5.别人要的可能不是你的建议


这一点,“直男”们可能深有体会。


当女朋友向你抱怨她的上司多么讨厌,工作很烦,压力很大的时候。


“直男”们可能就直接开始给建议了,甚至还会策划方案。


像: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你应该怎么和领导沟通,你要如何给自己减压,如何才能避免一些失误的发生……


不过她想听的真的是你的建议吗?


也许她只是想要一个倾听者。


你这样做只会让她觉得:你不懂她。


所以,目的搞错了,方式一定也是错的。


那我们是不是就完全不要提建议呢?


当然不是。


不过我们要知道如何提建议效果会更好。


具体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点:


1.确保你确实要提建议


上文说过,不是别人告诉你他们遇到了麻烦,就是需要你帮忙解决,别人可能只是想要倾诉一下。


如果你很想提建议,不妨问问自己:TA向我寻求建议了吗?


如果没有,那就先收起你那颗热忱的心,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要多此一举。


2.始终贯彻一条原则:“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提出的,它针对的就是那些不明事理就开始提出解决办法的人。


了解问题有多重要其实在上文我也已经详细地说明了。


要知道,提建议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信息。


毕竟你啥都不知道,且不说问题在哪,你可能都不知道是否有问题。


3.明确真正的问题所在


有些时候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问题。


就好比你需要钉一个钉子,然而你并没有锤子,那么如果这时你把精力全都放在”如何找到锤子“这件事上,那就走歪了。


钉钉子必须要锤子吗?板砖不行吗?实在没有充电宝也能凑合啊。


所以,若要解决的问题都错了,你的建议必定也偏离了方向。


4.建议一定要具体


没人喜欢听别人说一些假大空的话。


这就好比你们公司的领导希望员工们提一些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建议。


于是你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万字雄文。


不过细读发现,里面通篇都是“加强人才引进”“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采取合理的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这些正确,但没什么用的废话。


你觉得领导看了会咋想?


这些东西还用得着你来教我?当我傻啊?


你在领导心中的印象肯定会一落千丈。


相比之下,如果你能针对某个问题提出可以立刻着手实施的解决办法,它的效果就比之前的好太多了。


比如同事之间的沟通,你发现在工作的时候大家总是会收到同事各种各样的微信,邮件打扰,不过其实都是一些琐事,完全不算紧急。


可你却因为这频繁的打扰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那么是否可以提出在公司里制定一种制度:要紧的事打电话,至于通过微信邮件告知的事情都可以在某一时间集中处理。


你看,这种建议是不是就要好得多?


它没有飘在天上给你讲大道理,而是深入某个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这才是建议的最终目的。

 

所以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了解问题有多么重要,那就是因为了解不够深入你根本无法提出具体的建议。


但是如果你脑子里确实没有这样切实具体的建议,那就诚实地告诉他:“不好意思,对于这个问题,我确实也没什么好的建议。”


这样,至少不会激起别人强烈的反感。


5.推敲你的建议


当你已经有了一个具体的措施,建议时,你就需要再检验一下它的可靠性。


看看它是否有实实在在的事实,或者数据支撑?


这才能保证你的建议是可靠的,否则别人为什么要听从你的建议呢?


6.注意措辞


其实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应该也都知道,那就是提建议也要尽量的委婉,除非你和那人关系很好。


否则,多用询问,可能之类的表述,


像:“我觉得这样可能会更好,你觉得呢?”或“也许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尽量避免绝对,评判的语气。

什么“你应该怎样做”,“必须怎样做”,“不这样就会怎样”。

这些话任谁听了,都难免感到不爽。

总之,让整体的语气偏向商量而非指点。


不得不说提建议是一个技术活。

这里面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商。

如果两者都做好了,你的良苦用心就更可能被对方愉快地接受。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