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宝的后巴学园时期

    终于来了。

    作为刘乐儿巴学园为数不多的毕业生家长,恰巧还进入传统小学的,不跟后来的家长们唠叨几句,觉得对不住莎莎、婷婷、所有老师们。带着这份心里债,终于到了偿还的一天。

图片发自App

    先给大家看一份闵宝第一学期的素质册,上面全部是优,这绝不是炫耀。拿到的第一时间,就想告诉大家:请放心,巴学园的孩子,到了传统小学,也是跟得走的。

    先介绍下他的学校。贵阳市花溪区英语实验学校,寄宿制,一个年级有八个班,每班大概有40个学生。学费一年24000元,包含一日三餐、学费、课本费、校服和住宿费用。每天正常6节课,下午4点后照旧有一个小时的课外兴趣班,另行缴费。与其他公立小学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增设了英语课和形体课;二是设立晚自习,走读的同学晚上8点放学,学校有老师督导完成家庭作业。也有个别家长选择5点接,在家做作业。闵宝他们班大概住校的孩子占1/2以上,剩下不足1/2,晚上8点接的孩子占80%,只有几个家长选择5点接,闵宝算是一个。

      关于一年级课业安排,有50%的权重在语文上,熟读拼音和100个简单汉字是上半学期的任务,可想而知,家庭作业的主题就是反复的练习和背诵。巴学园的孩子,即便没有学过拼音,在这个阶段稍加努力,也是可以过关的。数学还好,20以内的加减法,学得比较轻松。英语、英语口语、网球、足球则是繁重学习过程中的小甜点。一、二年级强调的是速度大于结果,这个理念我还是赞成的,学习速度提升了,即便差错率高一些,也可以在三年级后,过检查的习惯培养来更正。

这个是闵宝第一天上课,哭鼻子呢!

图片发自App

      从释放天性的巴学园,走入八小时相对禁锢的小学环境,的确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如何适应,这边有四点分享。

第一、  尊重天性

      正如教育导师陈默生动比喻:一个40岁的未婚女青年,她天天想着什么?肯定是找一个好老公。那么一个6-7岁的孩子的天性是什么?就是玩。

    虽然闵宝进了小学,但并不意味着他就适应了小学生活。玩这件事是唯一能够从巴学园连接到小学的,不能隔断。我们选择了5点放学,完成家庭作业万事大吉,不复习不预习,剩下的时间,让他去玩。平时他玩小车模玩构建,周末晚上跟小区里的伙伴骑车玩游戏,周日再去户外玩。关于玩这件事儿,我还想多说几句。

图片发自App

至今还是喜欢与老朋友攀爬植物园。

图片发自App

植物园的秘密基地

图片发自App

      我们是否感觉,幼时记忆的点滴将影响一生?的确,一个人幸福感源自童年时代的快乐。闵宝长大后,小车模、脆哨、自行车、植物园、海边的1024房号等等,会成为大脑的底层代码,勾起美好回忆。既然知道这一点,我们何不错多输入一点这样的代码,让孩子尽情地玩呢?绘画、音乐、舞蹈、运动等等有趣的代码,尽可能在放松中触摸。


图片发自App


第二、  家庭陪伴

      无法想象,离开了莎莎、婷、孔、左等亲爱的们后,在孩子放学回家的宝贵时间里,我们当父母的,还摆着一张严厉的臭脸,会怎样?估计闵宝也生无可恋了。前期我们的不恰当的教育,造成闵宝至今的胆小、不安全感,进入新环境总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因此,放学后尽快接回家来。之前有提到,闵宝班上有一半以上同学住校,其中有几个孩子真的就是“父母健在的孤儿”,很遗憾 存在严重的暴利倾向。建议巴学园有条件的家长,在低年级时期,早一点把孩子接回家里。

      刚进学校第一天,少不了哭鼻子,适应两周后,渐渐有了笑脸。为什么?因为交到新朋友。在巴学园锻炼的社交能力派上用场。以前仔仔也用过这一招。记得某天,他说交了一个新朋友D,D喜欢他的闪电麦昆文具盒,闵宝想要爸爸再买一个。我们欣然照办。几天放学后,闵宝瘫坐在椅子上,桌上前是两个相同的文具盒,只听气呼呼地说:“你看气不气人嘛! D的妈妈居然不让他收这个礼物,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我电话了D的妈妈,道明原委。第二天闵宝眉开眼笑地回家了。孩子的世界并不物质化,适当满足,可以帮他度过难关。

      陪孩子做作业,估计是一年级家长的梦魇。据说有个二胎妈妈,二宝孩子哺乳,辅导大宝三天后,气得回奶了。为什么会这样?大多的传统小学,太不自信,课后布置大量作业以巩固上课的成果,有些作业布置得还奇葩,妈妈看着着急,孩子不会做,学校又催得严,矛盾就产生了。我也不例外,也有过暴跳如雷的时刻,特别是孩子拖沓作业又多的时候,后来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没有必要太严厉苛求,何况闵宝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有进步向上的意向,今天做不好,不代表明天还做不好,我们需要平心静气地等待……

      做完作业,闵宝最大的乐趣就是爸妈陪他打扑克,或下棋。哪怕只下三盘,也能满足入睡。


图片发自App


第三、  适当妥协

      在传统学校里,孩子多,老师们关注的也是考分,对于其他,不可能有过多的奢望。作为家长,如果不能正视这点,做适当妥协,那就只能是最痛苦的人。有三个例子说明。

      闵宝班主任是位20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人品很好,但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禁锢,教学抓得紧,偶尔晚自习都会拿来做单元测验,她是周一和周四晚自习值班,我们就妥协为周一晚上8点接,周四要上空手道只能5点接,呈明原因后老师也接受。

     

图片发自App

    某个周末,布置作业是写画小抄报,什么用一个字说明象形文字的变迁。我靠!这不是大学课题嘛!纯粹考父母。跟闵宝商量后,决定找出他喜欢的“车”字,从象形文字画到小篆再到楷书,基本上是我画的。

    还有一次环保日附近,学校说要提倡环保精神,要求孩子提供几张关于环保的照片,露骨地说最好拍环卫工人打扫卫生的照片。这次没跟闵宝商量,我找了一张他植树的照片,打印后直接塞到书包里。好在这样的任务不算太多,还能应付。

      关于人文教育上,这个学校显得很弱。班上有个孩子,估计从广东转过来的,爸妈是打工做小生意的,妈妈刚生二胎,没人管,人也有些孤僻。考试成绩很突兀,一般都是几十分。老师当面质疑他为什么能进入这个班。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孤立他。我跟闵宝讲,尽量多关心他,至少分一块流氓兔饼干给他。闵宝不太理解,但还是照做。在助人的这件事儿上,我跟先生保持空前的一致:帮助别人,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经常会主动问他:宝宝,你今天又帮助了哪个同学?悲伤的是,本学期一开学,班上几位这样的孩子,都被劝退了。

      小学阶段,爸爸妈妈要做一块橡皮檫,把学校、老师的负面影响擦掉。孩子的成长,不是统一指挥棒下的整齐划一,而需要空间来呼吸、体验、试错,成为独特的人。

第四、  未来要迎,自我悦纳。

    曾国藩说: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我却说,未来要迎。

      如果说前三十年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迅猛的时代,那么未来三十年,会发展更快。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将会遍布每个角落,智能机器人(包括智能汽车)总量将会超过人口总量。智能机器人是什么,是IQ达到10000的脑子,我们最聪明的人IQ不过200。想象一下,未来我们穿的鞋子里植入一块芯片,这块芯片比我们的大脑还聪明。你能相信吗?我们还不如自己穿的鞋,还把它踩在脚下。这真是个有趣的世界,它正在到来。正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言:未来的职业中,被人工智能替代可能性最小的,只有考古专业了。未来世界分化出两种人:智人1%和无用人99%。社会阶层由此分化两级精英和平民。不论你处于哪个阶层,都不大需要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尤其是平民阶层,你有大把时间或许就用在游戏和虚拟世界里。如果精神世界不构建好,就侧头侧尾是个废人了。

      如何从日常乏味的状态抽离,进入一个沉浸其中、留恋忘返的精神世界?这个是未来超越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能力,也是自我悦纳的能力。粥温菜香,花开叶落,斗转星移,拥有与自然现实的连接,孩子们长大后内心才能随时.随处.安放好。顾城说:“我愿用一辈子的时光相信,这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发现世间的美好,日子才能过的有趣。关于这点,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学习。

冰叶——上上眼中的奇妙自然

图片发自App

巴学园的毕业晚餐,伤感而美好

图片发自App

      借用木心先生的一首诗,结束我的唠叨,希望孩子们成年后,还能感受到这首诗的美。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闵宝的后巴学园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