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学习数据库知识的时候,知识点都是比较分散的,本章旨在将数据库知识进行整合串联,使之可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地步。
对于数据库本身而言,重要不仅仅是数据量,而是在数据量增长之后如何增加相应的运算能力?
时间复杂度用来检验某个算法处理一定量的数据要花多长时间,时间复杂度不会给出确切的运算次数,但是给出的是一种理念。
(1) 绿:O(1)或者叫常数阶复杂度,保持为常数(要不人家就不会叫常数阶复杂度了)。
(2)红:O(log(n))对数阶复杂度,即使在十亿级数据量时也很低。
(3)粉:最糟糕的复杂度是 O(n^2),平方阶复杂度,运算数快速膨胀。
(4)黑和蓝:另外两种复杂度(的运算数也是)快速增长。
如果要处理2000条元素?
O(1) 算法会消耗 1 次运算
O(log(n)) 算法会消耗 7 次运算
O(n) 算法会消耗 2000 次运算
O(n*log(n)) 算法会消耗 14,000 次运算
O(n^2) 算法会消耗 4,000,000 次运算
理解 sort() 函数的工作原理
数据库中查询的时间复杂度,是我们无法使用矩阵,转而使用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只需 log(N) 次运算,而如果你直接使用阵列则需要 N 次运算
查找一个特定值这个树挺好用,但是当你需要查找两个值之间的多个元素时,就会有大麻烦了。你的成本将是 O(N),因为你必须查找树的每一个节点,以判断它是否处于那 2 个值之间(例如,对树使用中序遍历)。而且这个操作不是磁盘I/O有利的,因为你必须读取整个树。
这就是为什么引入B+树索引
如果你在数据库中增加或删除一行(从而在相关的 B+树索引里):
(1)你必须在B+树中的节点之间保持顺序,否则节点会变得一团糟,你无法从中找到想要的节点.
(2)你必须尽可能降低B+树的层数,否则 O(log(N)) 复杂度会变成 O(N).
当你想快速查找值时,哈希表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理解哈希表会帮助我们接下来理解一个数据库常见的联接操作,叫做『哈希联接』。这个数据结构也被数据库用来保存一些内部的东西(比如锁表或者缓冲池,我们在下文会研究这两个概念)。
为什么不用阵列呢?
(1)如果有了好的哈希函数,在哈希表里搜索的时间复杂度是 O(1)。
(2)一个哈希表可以只装载一半到内存,剩下的哈希桶可以留在硬盘上。
(3)用阵列的话,你需要一个连续内存空间。如果你加载一个大表,很难分配足够的连续内存空间.
我们已经了解了数据库内部的部分重要算法,现在我们需要回来看看数据库的全貌了。
数据库一般可以用如下图形来理解:
(1)进程管理器(process manager):很多数据库具备一个需要妥善管理的进程/线程池。再者,为了实现纳秒级操作,一些现代数据库使用自己的线程而不是操作系统线程。
(2)网络管理器(network manager):网路I/O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于分布式数据库。所以一些数据库具备自己的网络管理器。
(3)文件系统管理器(File system manager):磁盘I/O是数据库的首要瓶颈。具备一个文件系统管理器来完美地处理OS文件系统甚至取代OS文件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4)内存管理器(memory manager):为了避免磁盘I/O带来的性能损失,需要大量的内存。但是如果你要处理大容量内存你需要高效的内存管理器,尤其是你有很多查询同时使用内存的时候。
(5)安全管理器(Security Manager):用于对用户的验证和授权。
(6)客户端管理器(Client manager):用于管理客户端连接。
…
(1)备份管理器(Backup manager):用于保存和恢复数据。
(2)恢复管理器(Recovery manager):用于崩溃后重启数据库到一个一致状态。
(3)监控管理器(Monitor manager):用于记录数据库活动信息和提供监控数据库的工具
(4)管理员管理器(Administration manager):用于保存元数据(比如表的名称和结构),提供管理数据库、模式、表空间的工具。
…
(1)查询解析器(Query parser):用于检查查询是否合法
(2)查询重写器(Query rewriter):用于预优化查询
(3)查询优化器(Query optimizer):用于优化查询
(4)查询执行器(Query executor):用于编译和执行查询
(1)事务管理器(Transaction manager):用于处理事务
(2)缓存管理器(Cache manager):数据被使用之前置于内存,或者数据写入磁盘之前置于内存.
(3)数据访问管理器(Data access manager):访问磁盘中的数据
客户端管理器是处理客户端通信的。客户端可以是一个(网站)服务器或者一个最终用户或最终应用。客户端管理器通过一系列知名的API(JDBC, ODBC, OLE-DB …)提供不同的方式来访问数据库。客户端管理器也提供专有的数据库访问API。
(1)管理器首先检查你的验证信息(用户名和密码),然后检查你是否有访问数据库的授权。这些权限由DBA分配。
(2)然后,管理器检查是否有空闲进程(或线程)来处理你对查询.
(3)管理器还会检查数据库是否负载很重.
(4)管理器可能会等待一会儿来获取需要的资源。如果等待时间达到超时时间,它会关闭连接并给出一个可读的错误信息。
(5)然后管理器会把你的查询送给查询管理器来处理.
(6)因为查询处理进程不是『不全则无』的,一旦它从查询管理器得到数据,它会把部分结果保存到一个缓冲区并且开始给你发送。
(7)如果遇到问题,管理器关闭连接,向你发送可读的解释信息,然后释放资源。
这部分是数据库的威力所在,在这部分里,一个写得糟糕的查询可以转换成一个快速执行的代码,代码执行的结果被送到客户端管理器。
(1)查询首先被解析并判断是否合法
(2)然后被重写,去除了无用的操作并且加入预优化部分
(3)接着被优化以便提升性能,并被转换为可执行代码和数据访问计划。
(4)然后计划被编译
(5)最后,被执行
每一条SQL语句都要送到解析器来检查语法,如果你的查询有错,解析器将拒绝该查询.
但这还不算完,解析器还会检查关键字是否使用正确的顺序,比如 WHERE 写在 SELECT 之前会被拒绝。
然后,解析器要分析查询中的表和字段,使用数据库元数据来检查:
(1)表是否存在
(2)表的字段是否存在
(3)对某类型字段的 运算 是否 可能(比如,你不能将整数和字符串进行比较,你不能对一个整数使用 substring() 函数)
a.接着,解析器检查在查询中你是否有权限来读取(或写入)表。这些权限由DBA分配。
b.在解析过程中,SQL 查询被转换为内部表示(通常是一个树)
c.如果一切正常,内部表示被送到查询重写器。
在这一步,我们已经有了查询的内部表示,重写器的目标是:
(1)预优化查询
(2)避免不必要的运算
(3)帮助优化器找到合理的最佳解决方案
重写器按照一系列已知的规则对查询执行检测。如果查询匹配一种模式的规则,查询就会按照这条规则来重写。下面是(可选)规则的非详尽的列表:
1.视图合并:如果你在查询中使用视图,视图就会转换为它的 SQL 代码。
2.子查询扁平化:子查询是很难优化的,因此重写器会尝试移除子查询
例如:
SELECT PERSON.*
FROM PERSON
WHERE PERSON.person_key IN
(SELECT MAILS.person_key
FROM MAILS
WHERE MAILS.mail LIKE 'christophe%');
会转换为:
SELECT PERSON.*
FROM PERSON, MAILS
WHERE PERSON.person_key = MAILS.person_key
and MAILS.mail LIKE 'christop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