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

近日来,一首名为《大田后生仔》的闽南语歌曲一度走红各大网络平台,演唱者独特的嗓音唱出了闽南语独有的风格。特别是里面的那句“零零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令我颇有感触。还有很多的类似歌曲,例如《西安人的歌》、《兰州兰州》等等。随着短视屏平台的走红,这些带有地域语言特色的歌曲也迅速赢得了当下年轻人的喜爱,并广为传唱。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来说,各式各样的方言,不仅是人口变迁、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更是珍贵的、无形的文化宝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发布一个最新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该地图指出全球有199种语言处境告急,其中有18种语言被列为“极度濒危语言”,之所以被列为这个等级是因为该语言有据可查的使用者不足十人,甚至大多只有一人。名单上出现中国台湾一种原住民语“巴则海语”,目前该语言使用人仅剩下一名年近百岁的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截至2013年,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超过很多动物的灭绝速度。

丰镇地区的方言,在我国方言划分上属于晋语当中的张呼片,保留了汉语古入声,这是古汉语的一个特征,北方话除了晋语都无入声音此特点,所以显的特别‘土’,被称作是‘北方话里的山里话’。在外地人看来,似乎听上去更接近大同、张家口的口音。但真正熟悉它的人都知道,与大同、张家口等地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语言的形成离不开人口变迁,虽然丰镇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区划是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但早在此之前,就有大批的晋北汉民通过私越长城来到丰川大地,在这片土地上开荒耕种,繁衍生息。在丰镇厅设立之后,随着清政府招垦募边政策的推进,晋北忻州、朔州、大同以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汉民不断涌入,开启了我国移民史上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的“走西口”。对于丰镇地区而言,“走西口”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文史研究,还是地方剧种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

对于“走西口”的学术研究一直未曾断过,学术界的争论也从未休止,直到今天“走西口”的现象依旧存在,并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丰川人走向更远,甚至走出国门。但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速,以及国家对于“学说普通话、书写规范字”的倡导,很多年轻人由于常年奔波在外地,有的甚至从小就生活在城市,所以接触方言的机会逐渐减少,逐渐忘却,甚至听不懂方言。

就我个人而言,11岁那年跟随父母离开家乡的那个小村子,来到包头求学。那时的我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操着一嘴的方言,在班上显得格外扎眼。甚至是在租住的房子周围跟孩子们玩耍,都会因为叫父亲一句“大大”而被嘲笑。为了不被嘲笑,我一边发奋努力读书,一边开始学说普通话,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变得更加内向,喜欢把自己想说的一些话都写下来。久而久之,我喜欢上了写作、听歌,甚至是听评书。

到后来,在城市里待的久了,也就很少说方言了,虽然父母以及亲戚大多都说方言,但早已习惯了说普通话的我,说起方言来还是觉得有些别扭。并不是觉得方言有多么土,只是觉得自己说出来总是怪怪的,或许是因为太久不说的原因吧。虽然自己很少说方言了,但每当在人群中听到有人说那熟悉的方言还是会不自觉的多看两眼,总是会觉得是那么的倍感亲切。

我相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局限于我个人,而是普遍存在的。不只是零零后、九零后甚至更多的八零后或者七零后也都早已不会说方言了。科学早已证实,每个人的语言天赋是平等的,在他们牙牙学语之时是有相同机会去掌握任何一门语言或是方言,但最终所能学会哪门语言,完全取决于他日常所接触到的语言环境。比方说,一个中国小孩儿,从小生活在欧美国家,家里人也都用英语交流,那么他所掌握的就一定会是英语而不是汉语。

然而语言的应用和学习不仅仅是在小时候,可以说是贯穿整个人的一生的。例如我国就有很多抗日时期遗留下的日本女性,他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在战后返回日本,而是留在当地,并且结婚生子。在那个时代,国人普遍对日本人充满了敌意,而这些妇女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日语,改学当地的方言。以至于在他们晚年时,很多人对于日语也只记得几个词汇而已。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濒危语言地图。而在我国早已出现了民族母语灭绝的事例——满语,被联合国下达“病危通知书”,列为世界极度濒临灭绝的语言,已经到了灭绝的临界点状态。其实不只是满语,就连我们内蒙古地区常见的蒙古语也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有关文章称,因为按照今天的速度,有语言专家测算,未来100年,竖写传统蒙古文字将在该地区彻底消失。文章中指出,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人口62317人,约三万五千蒙古族失去母语,一半以上的蒙古人不会说蒙语。

无论是少数民族语言,还是汉语中的各地区方言,都是文化的载体,都带有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点。语言的多样化,意味着人类多元的文化和人文生态得以传承和保持。相反,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一种文化,一个信息的源头,或者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及传承,不仅是现实的迫切需要,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于文化的敬重。语言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时间的沉淀。如今零零后俨然已经长大,未来还会有新一代的一零后等等,希望他们能够多回家看看,多听听来自故乡的声音,那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零零后的同学,你不会说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