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你可回来了。”

今晚睡梦正酣,被一阵手机铃声吵醒,迷糊间拿起电话接听,是对门邻居说在我们小区的广场发现了我们学校刚刚毕业的一位优秀学生,让我马上下去。

挂断电话一看23:16,警铃大作,“这个时间段,孩子咋啦?”迅速下楼。

对门邻居和她儿子,还有一个孕妇守着一个短头发戴眼镜的女孩,微弱的路灯光下,只见她穿着一身上红下白的跆拳道衣服,背着一个黑色的大书包,双手环抱于胸前,一副戒备地坐在铁质的仰卧起坐架上。

对门冲我说,发现了你们学校的一个优秀的毕业生,我就给你打电话了。我觉得,既然是提前告诉她给我打电话,那她应该是不排斥我的。我走过去,蹲下来,双手放在她的腿上,我能感觉到她紧绷的肌肉在慢慢放松,轻轻问她:“怎么啦?”她说妈妈冤枉她了,本来妹妹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妈妈却吵她,所以她就一气之下“出走”了。听那位孕妇说,她家是XX小区的,学完跆拳道一个人从金德走着来到了我们小区,那就是“长途跋涉”的呀。

我问她,“你想怎么办?”

她说:“不知道。”

“吃晚饭了吗?”

“没有。”

“几点出来的?”

“8点多。”

“你出来妈妈知道吗?”

“知道。”

“现在都到这个点了,妈妈一定急疯了,那给妈妈打电话可以吗?”

她情绪开始激动,始终摇头。

我又问她,“你为什么来这个小区?”

她说“我姨在这个小区。”

“你知道几号楼吗?”

“不知道几号。”

“你来过吗?还记得在哪儿吗?你指指哪栋楼?”

“来过一次。”然后指了指我们旁边的一栋楼。

“你知道你姨家在几单元几楼吗?”

她点点头。

“那我和阿姨们送你去你姨家可以吗?”

她又点点头。

然后我们四个一起把她送到她姨家,并敲开了她姨家的门。开门的是比他大一岁的姨哥,他说他妈妈出去找这个妹妹去了。我们让他给他妈妈打电话,并等待大人回来。

落座后,我又和她进行了沟通。我问她叫什么?哪个班的?她把头扭向一边,抿着嘴笑。我说你都毕业了,我又不给你老师打电话,她才告诉我。

“今晚,我觉得得首先表扬你。”她疑惑地看着我。“你一气之下出走,想到的是来了你姨家,说明你还是把自己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一个女孩这么晚了,多危险哪!”她笑了。“妹妹才三岁,她还小,许多时候需要你去教她。”她低着头说:“平时,妹妹就光拿我的东西,妈妈就不吵她。”“今晚和妈妈好好聊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含蓄,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我觉得你应该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亲人应该懂自己,应该知道自己的想法,应该明白自己的言行原因,所以缺少了点透的沟通,由此造成了好多好多的误解和误会。儿女们总觉得自己的父母应该懂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明明做对了还吵自己,所以就特别委屈,而父母呢,总认为,这么大了,大人的苦心你应该知道,所以就造成了亲子之间的误会,内心的小疙瘩。”

谈话间,她妈妈和她姨回来了。她看到她妈妈就一下子站起来,而且随即与我们拉开了距离。她妈妈说,“妮,你可回来了。”妈妈的靠近让她远离。我走过去,推着她,“让妈妈拥抱一下。”她是非常抗拒的,妈妈抱住她,一句“我们把冠县找了好几遍了”已泪流满面,孩子虽然还是用手推,可看出已动容,妈妈又说,“爸爸还和几个叔叔开车找着你呢。让他回来吗?”“让他找呗。”孩子感觉到被爱后,脸上有了笑容和撒娇。后来就和妈妈高兴地去洗脸了。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和冲动是最明显的特点,他们开始以“大人观”自居,对待事物有了很主观、片面性的见解,强烈的自我感受和强烈的反抗意识。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特别大,受批评易受伤,情绪低落,会因为他人的一点点小小的过失而否定他人。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会表达爱的语言,亲子沟通真的需要“从心沟通”,多肯定孩子,遇事给予孩子指导性建议。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

你可能感兴趣的:(“妮,你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