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拿到手的这本《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增订本,比之前2005年的版本有了一些改动,补充了人口调查、地图、博物馆一章。并在书的末尾新增了安德森的两篇附录,试图更正第一版中严重的理论缺陷。

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具有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书一出版,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研究炙手可热的理论话语,为人们逾越既有的民族主义理论范畴,从文学、文化的话语层面探讨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诸多启示。

“民族主义”最早是一个神学用语,意思是某些民族成为了上帝选民的信条,从词语上来看,本身就背负着枯燥信条和自我中心的意义。因此,在既有的民族主义理解中,常被理解为某种唯我独尊、中心主义的倾向。在安德森这里,他重新诠释和定义了民族是什么。民族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政治意义上的共同体,即它不是许多客观社会现实的集合,而是一种被想象的创造物。并且它是被想象为本质上是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

当已有建构理论无法解决世界现实问题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在民族主义问题上不能提供合理的诠释),安德森决定另辟蹊径,抛开政治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从文化意识和语言层面探求民族为什么形成如此深厚的情感,这无异给人们提供了看待民族概念的全新视角。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译者:吴叡人
出版年:2016/8
页数:263
定价: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208138490

作者以精巧迷人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民族主义的现代故事。通过回顾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第一时期,美洲民族主义的发展,欧裔海外移民受束缚的朝圣之旅;第二时期,欧洲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语言民族主义时期;第三时期,官方民族主义,依靠国家力量的民族归化;第四时期,亚洲殖民地民族主义,具有识字能力和双语能力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亚洲殖民地民族主义兴起中扮演的角色。让我们在历史分析和社会学的理论迷宫中穿行,并以庞杂的世界历史,文学叙事,宗教等多维度视角写了“民族主义”理论的神话。

这个理论神话有着一张网络,把现代文学,小说与民族主义,当代文学,报刊研究的关系贯穿其中,这关系提醒我们,人们借助文学重现建构民族的想象,当代文学、小说、报刊既是想象的共同体的载体,也为重现民族的“想象的共同体”提供了技术手段,被这些网络连接在一起的人们,形成了共同的胚胎,在这个胚胎中孕育了共同的想象。

这本书的体例和结构无疑是复杂的,但看似圆满的故事中密布了层层裂隙。出版那么多时间,如果你仔细查查看,那么会看到有不少学者对此提出质疑,比如对民族主义界定模糊,忽视了民族主义产生的血缘和地理纬度,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适用性十分有限,过于关注文化心理等主观纬度缺乏政治经济学视野等等。

这些疑惑困扰着一般读者,这本书到底对我有什么用?然而在我看来,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关心以下几点。

1)想象的共同体,它的理论语境是什么,针对谁说?
2)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理论热潮?
3)对于读者本身,能否解决当下社会学困惑?

增订版比第一版引入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将历史记忆、文化再现与民族叙事结合起来,不过后现代主义叙述本身就是亚努斯神话,民族主义的相关行动和过程,已通过社会性别、种族、族姓和阶级扩展到了我们生活的微观层面。

作为读者,需要保持警惕,过分沉迷于微观层面的理论游戏、被符号和现象迷惑、倚重话语分析。这会让读者丧失对生活的本质,进入理论的漩涡。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