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回忆5

《韩非子·难一》有云: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大意为: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万事皆矛盾!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那怕是一小撮人群,比如中学时期的伙夫和学生。

    初中时期,学校大约有四五个伙夫(我们叫伙师),都是从附近的山村里来的。他们的做饭水平谈不上高超,也仅仅是做一些家常便饭而已。早上都是糁儿汤,稠稠的,竖着放根筷子不会倒的那一种;中午基本上也是糁儿汤,偶尔会有一次蒸笼面;晚上就是稀面条了。面对千年不变的饭菜,学生们吃的索然无味,自然是不会说伙师们的好的。同时由于男生饭量的原因,总感觉伙师打的饭少,分量不足,对伙师们产生了怨恨。而那些二三十岁的伙师相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们来说,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于是一对矛盾体就形成了。在那个民主平等理念相对淡漠的时代,这对矛盾体好像就无解了。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生质变。伙师和学生之间也是这种关系,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次冲突的爆发,我也亲身经历了一次现在想起来非常可笑的暴动。

    那是一天中午,学校做的是蒸笼面。笼面的油水也不大,菜也不多,打的分量也不足。我们四五个人在小河边匆匆吃完饭之后,突然有人指着伙房面临小河边的一个小窗户说道:“咱们一会儿每人舀一碗水,跑到窗户边,同时往里边泼水,报复一下那些可恨的伙师!”我们异口同声说:“好!”于是大家把碗刷干净之后,每人舀了一碗水,在刘海鹏的统一指挥下,我们悄悄的溜到窗户下边,同时举起碗向窗户里边泼去。泼完之后,我们迅速的朝着学校的后门往校园里边跑去(可笑不?那不是自投落网吗?为什么不向相反的更加隐蔽的方向跑呢?)当我们跑进校园之后,早有伙师在那守株待兔了,跑到最前面的刘海鹏被抓到了,我们侥幸逃脱。后来才知道,由于他努力的挣扎,衣服的扣子给拽掉了,衣服也被撕破了。伙师们原本要享受大获胜利的喜悦呢,可谁知却捅了个马蜂窝。刘的父亲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他好歹也是教师子弟呀,伙师们把人家的衣服搞破了怎么办呢?最后这件事以伙师给刘海鹏的衣服修好为结束了,不了了之。义气的刘海鹏没有供出我们,我们庆幸那次被抓的幸好不是我们。反抗没有白费,好像后来的饭菜质量短时间内稍微好了一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好的回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