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方式
第一,产品经理与设计师合作设计产品的高保真原型,这个原型只具备实现商业目标的最基本功能要求,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吸引力。只设计基本功能的产品可以把复杂度降到最低,把开发时间减到最少,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邀请一位开发人员(比如架构师或主程序员)参与设计原型。请他检查原型,帮助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估算各种功能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指出设计上的误区,并分析、评估尚不确定是否可行的功能。等产品原型确定时,开发人员详细估算出所有产品功能的时间成本。如此一来,各项功能已经明了,而且对对方都是透明的,开发团队心里也就有底了。
第三,请真实用户验证(测试)产品原型,这一点至关重要。在产品团队全力开发产品前,产品经理和设计师必须确信产品是用户需要的,然而仅仅相信还不够,必须通过用户测试来验证。这好比不能仅仅因为开发人员相信代码没问题,就允许发布代码一样,必须对代码展开测试。
一旦基本产品确定,通过了目标用户的测试,就不可能削减任何功能。如果还能削减,那说明我们定义的不是基本产品。
产品软件开发
敏捷方法同样适用于产品软件的开发,但应用时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即如何在开发过程加入用户体验设计,如何管理产品的发布和部署等。敏捷方法唯一不适合产品软件开发的地方是在架构设计方面。
敏捷方法鼓励开发人员不要拘泥与传统的开发流程,要相信简单重构和快速设计架构的优势。这对多数定制软件来说是可行的。但产品团队照搬定制软件的敏捷模式,就会遇到问题。至今多数介绍敏捷方法的图书、文章、培训课程依然没有深入理解产品经理和用户体验设计师的作用,因为它们针对的读者还是定制软件团队。
要想成功转型成为敏捷开发团队,选一位合格的敏捷教练相当重要,他必须理解产品软件与定制软件的差别,了解产品软件的特殊需求,而这正是多数人不明白的。
产品软件开发合理运用敏捷方法的十大秘诀
1、产品经理即是产品负责人,他代表了客户的需求。
2、使用敏捷方法绝不等于省略产品规划。产品经理仍然要明白产品的方向和目标,设定衡量产品成功与否的标准。在敏捷环境里,规划周期应该适度缩短,反复迭代,采用轻量级的机会评估方法代替冗长的市场需求文档。
3、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工作进度应该比开发团队领先一两个迭代周期,确保团队有时间攻克难题。
4、尽量把产品设计工作拆分成独立的部分,分而治之,但也不能拆得太细——好比建筑不能一次只设计一个房间。目标是设计出符合基本要求的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敏捷环境里,设计师必须加快工作速度,采用迅速制作原型的方法更能适应敏捷环境。
5、产品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有价值、可用的产品原型和用户故事,作为开发的基础。请用户测试原型,根据反馈意见反复修改原型设计,确保交给开发团队的是有价值的结果,避免任何浪费,哪怕只是一个迭代周期。
6、让开发人员自主划分迭代周期。有的产品功能可以在一个迭代周期完成,有的却需要好几次迭代才能完成。好的原型可以提高工作量和开发时间的精度。开发团队必须考虑产品的质量、性能、扩展性,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划分迭代周期。
7、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必须出席每天的晨会。晨会是一天沟通过程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8、除非达到了产品经理的要求,否则不要轻易发布新版本。产品经理必须确保交给用户的产品能正常运行,过度频繁更新版本会让用户感到不安。
9、在每次迭代完成后,产品经理应该向团队展示产品现状,以及下次迭代的产品原型,让大家看到工作成果,同时加深大家对产品的理解,增强团队对这种开发方式的信心。
10、在团队内展开敏捷培训,聘请咨询顾问协助你们完成向敏捷团队转型的目标。只有每位团队成员都真正理解敏捷方法,大家才能把工作重心放在执行上,否则敏捷方法就只能停留在教条式的理论层面。
机会不断
产品软件开发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如此坚定,有三点原因:
首先,只要市场上还有蹩脚的产品,就有机会。(愤怒的用户决定着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跨越鸿沟》)
其次,技术不断发展。今天难以置信的创意,明天也许就能实现。
最后,现有的应用程序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这是行业规律。比如最初,浏览器只是一个查看网页的应用程序。我们看到,以因特网为基础,有了应用程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应用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