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日常时期的日常生活十九

      疫情的背后:感动

       2020年的春节注定难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总有些身影让我们热泪盈眶。他们是父亲母亲,他们是儿女,他们更是人民群众的保护伞!他们有医生护士,有军人,有干部,有新闻工作者,但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也怕死亡,却勇敢地“逆行”,只因为有更需要守护的人在他们身后!

        说到感动,是医护人员脸上深深的口罩压痕,是钟南山院士坚持在一线的疲倦神情。看到有记者询问医生“为什么十几个小时不从隔离病房出来”时,医生却回答“出来要换防护服,太浪费了”,他们是一线的战士,是我们的英雄!但也有这样一群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容易被我们所忽略。大年三十,我们家在吃年夜饭时,我刷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是一张图片,图片里只有简单的两碗菜和一碗白米饭,在大大的餐桌上显得格外“孤独”,图片的配文是“医护家属的日常”。那一刻,我感到有点心酸,每一位医生护士的坚守背后,都有着家人无奈和忍受孤独的支持。他们也希望一家团圆,也希望父母或是儿女的陪伴,但是大难当前,他们牺牲了太多太多。

        在得知武汉封城消息的那一刻,庆幸中又带着难过,武汉的情形该是怎样的严峻。网上有一篇帖子的标题大概是这样的“武汉封城前,有30万人逃离武汉”,不考究帖子的内容是否属实,但封城前离开武汉的大多是返乡的大学生与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武汉人并没有“逃离”,而是选择呆在家中,共同坚守武汉,他们明明可以离开,却依然选择留下,正如钟南山院士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便在武汉读大学,他返乡后的前几天连发几条动态都有关于村干部对他的健康关心,以及他对自我的隔离,虽然是一件挺严肃的事情但是因为都是邻居,所以做的事情充满着温馨与好笑。与他人隔离的滋味并不好受,但为了自己与他人的身体健康,我们总是愿意做着许多繁琐的事情。

       同样的,我的朋友圈与空间也刷起了一股捐赠热潮,捐物资、捐钱等等,我们能为抗战前线人员所做的只是寥寥,但是当无数个我们凝聚在一起,便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孤军作战!

       如今抗疫已经步入正轨,病痛终将治愈,武汉热干面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非日常时期的日常生活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