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工作》,探寻深度人生

无戒学堂IP营打卡第2天,1766字,累计3926字。



通过《深度工作》这本书,我认识到我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我在想要专注的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恶习。比如,一天当中,我认为重要的事情,总是被我排在最后,或者进行重要工作的过程中,我会分心去做其他容易做的事情,导致重要事情最后完不成或草草了事。所以这本书对我有种醍醐灌顶的警醒鞭策作用。

《深度工作》作者是[美] 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畅销书作家,他的其他畅销作品《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作者是务实派,告诉读者如何做。

深度工作是啥?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是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与之对应的是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物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价值,且容易复制。

作者分别从神经学、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论证了深度的意义,而这里,对深度工作的意义,我不多述。深度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助你迅速掌握困难事物,助你实现精英级产出。我想,一个想要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的人,会更加关注如何才能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一种能力,我们需要刻意训练这种能力,它能助推我们更好地谋生,获得人生的价值。

我认为,深度工作就是要目标明确、心无旁骛、计划明确、坚持到底。而在《深度工作》这本书里,提出了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我也觉得很有道理。

第一是要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日常的工作习惯。

工作和学习,都是需要深度专注的,有一个公式叫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专注度。现实中有不少工作中的人边看手机、边回邮件、边读文件的。这种多线程同时处理事情的方式,很难进入到深度工作中。经验分享,一段时间内集中干一件事儿,效率容易更高。

JK罗琳在写哈利波特大系列最后一本书《死亡圣器》的时候,为了促进自己深度工作,选择直接住进了一家每天1000美元的五星酒店;而比尔盖茨也有个“思考周”的习惯,就是在这一周,几乎谁也别想打扰他,他带着纸和笔,住进小屋里,进行深入的完全的思考。

以上两位有影响力人物为了深入工作而选择的方式,一个大手笔,一个习惯化。进入了无戒学堂的我们已发现,无戒老师每天上午固定时间读书、写作,还有一位每天5点起床写作,大家还记得是谁吗?与其佩服、夸赞他人自律,自己何不赶快寻找适合的方式去深度工作?

第二是要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现在大家的阅读和工作几乎都是碎片化了,每天的工作中,都有非常多的消遣,是不是有人在朋友圈给我点赞、留言了,看看有没有人给我发邮件了……当然,很多时候,我们的工作性质是无法避免这样碎片化的安排的。但是,在工作中,注意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深度工作,尤其是无干扰的深度工作是很重要的。同理,每天留出时间来进行一段时间的深度阅读,也是很有意义的。远离社交媒体应该是有个度的,毕竟该放松还得放松。但是一定要留下时间来进行不受干扰的、沉浸专注的工作。

第三是要摒弃肤浅的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这一准则,我理解为协调深度工作和肤浅工作的时间。其实深度工作和肤浅的工作并不冲突,因为人不可能总是处在深度工作的过程之中,深度工作是非常的耗神费力的。因此,要定下每天深度工作的区间段或者时间长度并坚持。其他段的时间,可以用来安排肤浅的工作,或者多线程的工作。

在定下每天深度工作或者阅读的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分配会变得更好,从而形成了一个正向积极的循环。把重要、关键、有难度的工作放在深度工作的时区,而把其他肤浅的工作安排在其他时段,这样会有让你觉得有“劳逸结合”的感觉。

第四是要拥抱无聊,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

深度工作是需要非常专注投入的,因此可能会让你感到无聊。每天坚持固定时间进行写作是个什么体验?有人有心得分享吗?

总之,如果你不怀有一颗专注的心和倾注极大热情的话,深度工作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专注、全身心投入之外,尽量减少深度工作期间外界或者其他事物的干扰。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要达到更高的进阶,将工作做得更好的话,的确需要进行很多的深度学习和深度工作。

深度学习、深度思考、深度工作、深度出游、深度争论、深度睡眠……现在凡事不加个深度,都显不出来努力了。毕竟拥有一个深度的人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是一生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深度工作》,探寻深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