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FCW工具突破现有模式 - 测试转型探索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问题呢?

老大口口声声叫着我们要敏捷,结果我们还是按照既定模式,每个产品发布,需求在半年前就已经确定好了,签字画押,用敏捷的迭代做着瀑布式开发,但嘴巴上说我们做着敏捷。

之前team开会说,我们要上两个星期的release,大家都没有反对,但做了半年,却还是一年一个release的节奏,迭代原来怎么做的,现在继续怎么做。

老板说,作为研发组织,我们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呢,研发组织没有跟客户接触的机会,研发的任务还是按部就班做着发布,产品特性都是产品经理拍着脑袋,想出来的。

老板说,我们要按照优先级来开发特性,每个人都说好。但是看向产品待办列表,不同优先级的产品特性都在进行着。每个人都在跟你解释,为什么我们要同时开发那么多优先级的产品特性。

在你们的组织里面,有类似的问题么?我们以为我们喊出来的,我们以为我们认同的,就好像是我们已经实现了的。目标喊出来了,就好像这个目标我们实现了的。不过如果你真实点,看看现实,现实piapia的打在你的脸上。但有时候,你可能不忍心看现实,嗯嗯,所以还会理直气壮的跟别人喊,我们就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们也是这么在做着的。

但实际上,是这样么?这可能是转型最常见的问题。从脑袋的层面,你想通了,说我们要转成那样。但实际上,你没有花任何时间和精力在转型上。你真以为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么?当你想好目标以后,转型就默默的发生了?

少年,不要太天真。有投入才有产出,要转型,来听听我们是怎么做的吧。

来说说我们实际的问题吧。我们是一个已经开发了20年的产品,有上千个客户在用我们的产品。我们一直在用敏捷的迭代开发,但是呢,我们虽然是迭代,我们每个迭代都完成不了迭代计划的内容。我们在产品发布的时候,会额外给所有的QA留一个月的时间来做产品的回归性测试。这种方式,大家好像工作的挺开心的。为啥?干了5年这样的模式,咱没出过大问题。

可是这敏捷的世界不允许我们这么慢呀,我们也要转型,转成两个星期的发布。于是,老板跟大家说了,我们要做两个星期的发布,用release train的方式,大家觉得OK,反正那是个遥远的目标,近期不可能实现的。过了三个月,老板发现转型的目标说出去了,但是并没有鸟事发生啊,于是,要干点事了。

开了几场测试的工作坊,FCW工具用起来,于是,真正的转型才开始。

什么是FCW工具呢?FCW工具由三大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FCW工具

F,Future,代表未来。在现在这个当下,在理想情况下的那个目标是什么。

C,Current,代表当下。当我们从未来的理想情况出发,我们如何看待我们当下的状况。

W,Way forward,代表下一步。为了达到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下一步会做些什么来接近这个未来。注意,这里说的是接近,因为未来可能是比较遥远的一个远景,并且是在当下的这个角度看到的远景,很有可能你一步是走不到这个远景的,所以我们说的下一步,去接近这个未来。

这个工具上面标的数字,代表使用的顺序。1代表第一步,以此类推。在我们针对测试转型探索的这个工作坊呢,我们是按照图中的顺序来去使用的,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更多的打开大家对于未来的思路。当然,你也可以使用另外一个方式,按照C>F>W的方式来去使用,可以先依靠唤醒对现有状态的觉察开始,在开始做对未来的幻想。

FCW工具可以一次性使用,但我更推荐,大家按照迭代的方式来使用这个工具。每隔一段时间,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重新看待一下自己的状态,调整下一步,来进一步接近目标。毕竟在VUCA世界,目标有可能也是一直在变的,用这种方式,保证自己一直在动态调整自己的现状和目标,从而进一步调整自己的下一步,来敏捷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那我们是如何使用这个工具的呢?

第一步:关于未来的成功画面的头脑风暴。F:代表Future。这个Future是未来想要达到的目标。有人会问,这目标不就是Goal么?Goal可能更偏近期一点,这可能是更偏远期的目标。很多时候,在现阶段,你可能很难有个关于目标是什么的清楚定义,因为这是一个变化极快的世界嘛,VUCA大家都懂得。那么我们怎么定义这个未来呢?

我们团队的同学们有个优势,就是特别踏实,特别实事求是。这个优点带来的一个弊端是,所有想出来的未来都是一定会基于现在的所有认知得到的。可是未来会变的,在这个可变的未来上,我们要做点不敢想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定义我们的未来呢?

在讨论的时候,为了避免我们有太多现实的限制,我们使用了成功画面的方式来做对未来的想象。当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成功画面,你感觉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在讨论未来的时候,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现在已经是两个星期的release了,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团队是什么样的?QA是什么样的?产品又是什么样的?果真,抛开了现实的羁绊,大家的思路一下就开阔了,噼里啪啦说了好多。从不同的维度看到了产品做两个星期的release,大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第二步:对于现状的探索。在对于未来的探索里面,大家其实是划分了不同的类别的。所以为了让现实跟未来对应起来,我们从未来的不同类别,来去看待现在的状况是如何的。这个里面也有很多的讨论,特别容易落入陷阱的是,大家很容易就开始想解决方案了,或者说着说着的时候,就觉得不可能到达未来了。比如说,未来有一项是,我们达到了100%的automation。但实际上我们的现状是,automation可能还不到10%。于是大家针对automation怎么做到100%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当觉得自己短期做不到100%的时候,大家就落入了现实的约束,就开始觉得达到不了未来了。所以,在对于现状的探索里面,要小心这个陷阱哦。只谈论现在的现实,不要评价,只说事实,也没必要对自己否定。毕竟,谁也没觉得这个转变会一下子就发生。

第三步:对于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探索。当现实和未来写在纸上,摆在眼前的时候,大家努力看了很久。当谈到下一步该做什么的时候,大家看了看纸的两边,有同学就说了:“那个未来嘛,只是理想情况,我们现实点,可以怎样怎样。”瞧瞧,这有可能是我们达不到转型的一个很关键的点。你瞧出来没,对于没有做过的事情,尤其是看到现实和理想有很大差距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有些恐惧,觉得自己不可能达到未来。可是,很多事情,没有做过,怎么知道自己达不到呢?

就好像穷爸爸和富爸爸里面说的,当一个小学生说他要挣2000刀的目标的时候,穷爸爸永远会看过去,因为过去没有做过成功经验,所以也不敢想象未来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会告诉小学生,这事不可能的;但是富爸爸不会因为过去就否定这个目标,而更多的是未来导向,在这个时候就会问小学生,如果你要挣到2000刀,你觉得谁可以帮助你呢?你会做什么呢?

瞧出这里面的差别来了么?一个人还在犹豫盘算这个目标达不达得到,另一个人已经肯定了这目标已经达到,直接去想怎么达到目标的方式了。所以针对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肯定,我们能达到未来的这个目标,如果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现在能做什么,来达到这个目标呢?

对于下一步的探索,我们一起问了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下个迭代就要两个礼拜的发布,我们的现状目前也不会改变,那么我们下一步做什么呢?于是,答案飞快的就出来了。大家说,我们现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automation,但是我们一定两个星期要发布,我们可以在每个迭代的时候花点时间来做产品层面的回归测试。不光只关心我们开发的新用户故事,我们还要更关注用户故事的影响区域,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关注这个迭代里面,所有其他改动的影响区域,并且也要包含整体产品最有风险的区域来做回归测试。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自动化,我们可以靠手工测试来去做这些事情,这样一样可以保证两周的发布。

这个结果让我太惊喜了。因为之前我们每次谈到产品的质量的时候,大家都会陷在自动化的覆盖率的上面,一般出来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提高自动化覆盖率。虽然自动化覆盖率在一点点提高,但是对于我们两个星期release的未来,却一点都没有靠近。当我们都认同了两个星期发布的这个未来的时候,我们的下一步是真真切切的朝着未来前进了。没想到,一个观念的转变,就真正带来了行为的改变。

不知道你看了我们的经验,有没有一些启发呢?如果你想在组织里面转型,不妨尝试下这个工具。

你可能感兴趣的:(利用FCW工具突破现有模式 - 测试转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