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小微商”:目标是一个月一千万的流水,你敢入局吗?

互相成就 肝胆相照

非凡还是平庸?安稳还是挑战?
坚决还是犹豫?眼下还是远方?
隽华在生命中的四次押注,
演奏出了四篇独特的人生乐章……

隽华的个人品牌故事
Junhua's Personal Brand Story

第一次押注

非凡 VS 平庸

出生长大在河北保定的农村,隽华对儿时的记忆是北方冬日的肃杀。

在农村,人们的人生路径总是出奇的相似:要么出门搬砖,要么在家务农。

隽华的家乡

隽华的父亲出门搬砖成了包工头,她家里是全村最有钱的人家。

她的母亲很早就告诉她要想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读书是她唯一的出路。

隽华的性子更随她的父亲,很舍得投资。家里当时有了全村第一台彩电,全村人都围着那台彩电到她家看外面的世界。

她也很争气,从小全班第一一路保持到了初中。

可惜命运捉弄人,在中考的时候她因为中暑失利,离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仅仅差了五分。

她眼前的路有两条:一条是上普通高中,但是基本上不了大学;另一条是上重点高中,前提是要出钱走关系。

面临选择

她走到父亲面前,没有犹豫直接告诉父亲自己要上重点高中,要求父亲把注押在自己的身上,因为不会错。她的父亲一直知道自己的女儿不一般,毫无犹豫地支持了她的选择。

现在回想当年,隽华说,父亲的这个举动是她鲤鱼跳龙门的起点。

当时村里人得知了她的父亲为她投资的“巨款”,简直都炸开了锅。在当年,这份投资是普通农村家庭一整年的收入,尤其还是投资在一个女娃娃的身上。

进入高中,住校三年。这期间她几乎把吃饭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了学习。

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拿下高考。

名牌大学

不负众望,她被211郑州大学录取了,她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原因是觉得和外国人做生意特别酷,而且可以坐飞机。

当时的隽华还没有坐过飞机。

大学里有一门课叫做《西方经济学》,隽华学得可好了,考试的时候拿了全专业的第一。

也是通过这门课的机缘,她选择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

从这门专业课里她获得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报关员收入颇丰。于是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支持下,她知道自己的毕业着落全得靠自己,于是铆足了劲儿要拿下报关员的资格证书。

这考试可真不好考,当年的通过率是10%,好在隽华脑袋很好使,发力之后没有太大悬念便拿下了证书。

四年学成后,她一个人拖着箱子来到了深圳找工作。

深圳探梦

刚到深圳就给她上了一课,本想着投奔一个老乡,结果人家请她吃了一顿饺子,住了一晚就把她打发走了。原来出门在外还得靠自己。

隽华租了房子,找到了工作,毕业后的新生活便开始了。

辛苦考来的证书,是真的如同那门专业课里讲得那样能赚不少钱,当同龄人收入在一两千元的时候,隽华的收入已经达到六千元了。她回忆当时的工作,其实很体面,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打打字,就轻轻松松能赚六千元。

转折发生在入职后的第三个月,在和一群海运销售闲聊的时候,得知了有的海运销售员一个月能挣10万元,那一年是2007年。

隽华仿佛被一下子拽进了另外一个世界里头,发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第二次押注

安稳VS挑战

只不过她所听到的一个月赚十万元是建立在底薪一千五百元基础之上的,能不能赚到十万元,全靠个人的本事。

隽华又面临了前路的选择:一条是月薪六千元舒舒服服,体体面面的死工资道路;另一条是底薪一千五百元,但是有机会达到月入十万元的路。

变化=机遇

这次她不需要画大饼去说服别人把注押在她身上了。

她毫不犹豫地辞了职,把筹码都押在了自己的能力上。

出师不利

没想到第一天上班就哭了,当时的任务是通过黄页打电话找客户,从来没干过这个的隽华在被挂断电话,被骂神经病之后心态终于彻底崩溃了,一个名牌大学出生的学霸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

找不到客户提成就是一个大大的鸭蛋,隽华的前一两个月基本都交了白卷。伙食费也生生被压到了最少,最困难的时期她只能吃一块钱的甜甜圈或者成本只有一块五元的番茄鸡蛋面来果腹。

她找到前辈虚心请教,别人把她带到了一个郊外的工业园区,

跟她说你要谈客户就先搞定保安,进入园区,后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碰壁,斗智斗勇后她才终于进入园区,搞定了前台。这才认识了后来的李经理、张经理,才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坐下来让他们听自己的货柜报价。

本以为进入园区后就能找到客户,但是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她渐渐发现自己只身面对的是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每个人都牵连着,凭她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撬动开一个缝隙把自己挤进去捞上一笔的。

她唯一的收获是跑细了的腿。

当时的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马上就要逆袭了。

由于工资日益减少,她只能搬去较远的坂田居住,而她上班的地点则在罗湖商务中心——那座金色的大厦,仿佛寓意着隽华即将翻盘的黯淡岁月。

那时候,光是往返通勤她就要花上四个小时。尤其是晚上,只有两班前往坂田的公交车,错过了一趟就要等两小时。

谷底反弹

那一日,隽华下班晚了,错过了六点的车,只能做八点的那趟车。

就是在那班车上,她看到了广交会的信息,突然给了她灵感。

她想到自己英语六级,能不能直接去开发国外的终端客户呢?

到了站,晚上十点多钟了,没想到下起了大雨,没有带伞的她只能在一家汽修店门口躲雨。

那一夜的雨是下进了她的心里,孤身一人在深圳,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的援助 。三个月考核期,眼看就要交白卷,兜里仅剩几百元,再没有业绩的话,真的只能睡大街了,

想到这里, 她脸上已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了。

"我现在都忘不了,我当时觉得要崩溃了。我很少流眼泪,但是那个夜晚我流泪了。而且是很绝望地流,默默地流还不是嚎啕大哭。"

那一晚,她彻夜难眠。

她辗转反侧地反思她的行为,越想越觉得走前辈们的老路到不了新的地方。

既然没有人有过和海外终端客户直接对接的经历,自己为何不试试看?

第二天一到公司就和主管请了假说明了自己想去广交会找终端客户的想法,主管默许了之后她印了五百张名片,一头就扎进了人来人往的场馆。

她知道欧美的路线比较长,利润高,就专门挑高个儿的白人发名片,一边发还一边告诉对方,她可以提供最好的海运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

那天下午,她穿梭在世界各国的采购商中间,不知疲倦,派完了500张名片。

其中,有一个人向她咨询去欧洲的货柜,他是隽华的第一个客户,在她眼看着就要交白卷的时候给了她一道翻盘的题,让她彻底扳回了局面。

那一单的六个货柜,让她直接提成三万五千元。

因为优质的服务,她又获得了这位客户推送过来的其他客户。

"如果我不思考,不会根据我的优势,长板找到突破点,或者说我的英语很差,我的行动力不够,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再后来隽华获得了老板的注意,但这一切不是白来的。

为了照顾欧洲客户的时差,隽华时常加班到深夜,她的工作态度被老板看在了眼里,靠着自己的勤奋获得了不少资源的倾斜。

07年下半年,隽华的收入都维持在四到五万元一个月。

通过这段经历,隽华知道了选择的重要性。选对了行业,直接被时代的浪潮顶起来。

那一年她25岁。

第三次押注

坚决 VS 犹豫

还记得她修得很好的那一门《西方经济学》的课吗?除了第一份工作之外,这门课还给了隽华第一套房子的机会。

08年的时候她收到了一个美国客户的邮件说最近经济形势不好,现金流紧张,让隽华也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流动资金。

她从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联想到了经济周期。心想着,若是要有金融危机那就是今年了。

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申请破产,让她意识到这次经济危机非比寻常,这家经营了158年的投资银行都难逃厄运,杀伤力很大,波及范围一定会非常广。她推算若是波及到国内的话,快则三个月,慢则六个月。

当时还有三个月,就要迎来新年。她觉得年底的时候,楼市的价格会是最低点。

于是她从10月起就每个周末都去看房价。

果不其然,她每去一次,发现房价都比上一次更低。

记得那天是圣诞节,她又一次走进售楼处,询问了价格。

报出来的价格和她心理预期的差不多,她心想是时候出手了。

于是她就要求签购房合同,售楼处的工作人员都惊讶于她爽快的决定。

惊讶的人还不止售楼处的人,还有她当时的男朋友后来成为了她现在的先生。隽华的男朋友觉得拿出工作一年所有的存款,像买菜一样去买房简直是疯了,一直劝隽华再等等。

隽华给男朋友落下了一句话,如果我押对了,那这家里往后的所有事都得听我的!

结果就是她拿着毕业第一年赚到的第一桶金押对了房子,押对了男人,也拿下了家里的话语权。

隽华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使劲折腾地二十岁前半段给她奠定了底气,二十多岁尾巴的那几年她安了家,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隽华和两个儿子

隽华在三十岁的时候选择了复出,这次她选择了一个新的赛道:办公家具的销售。

从报关员到海运销售再到家具的销售,她每一次都是革自己的命,归零再出发。

这次找客户可不像初出茅庐的当年还抱着黄页打电话,她单枪匹马直接杀到了当时家具运输的集散地,用最快的方法搞定了目标用户群的名单。

复出后的隽华

从一天打两百个电话开始,她往前迈的每一步都离成交更近了一点。

“我会先了解这个客户是做什么品牌的,和我这个品牌相比,我是否可以提供更低的价格让他得到更高的利润。我会告诉他和我合作他会得到什么价值。只要客户一考虑,我就会寄图册,上样品,就会有机会。”

当这个拥有十二年营销经验的老兵谈起营销的时候,她还能像一个孩子一样调皮地抿嘴一笑,你就能知道她对营销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这份热爱萃取自无数次地被拒绝和失败,这些经历反倒是让这份热爱变得格外的纯粹。

“我非常喜欢销售,销售的本质是看见别人的需求,实现它,成就它,剩下的,不过是水到渠成。

所以,销售就是看见人,也让自己被别人看见,是实现同频的链接,链接到有趣的灵魂。真正懂销售的人是非常享受这个感觉的。"

再次出山六年后,对于趋势嗅觉敏感的隽华再一次闻到了变革的味道。

第四次押注

眼下 VS 远方

2019年《电子商务法》的颁布让微商变得越来越正规,也备受关注。

在看财经新闻的时候,隽华觉得机会又来了。

做了好一番调研之后,拥有多年营销经验的她选择了一款市场上仅有的中草药眼罩来作为自己的营销产品。

她说不同于线下的营销,线上的团队关系是相对扁平化的,大家都是平等的。

作为团队长,除了定战略、想营销方式、定培训方案,你还必须帮助团队下的每一个人成功。这样你的队伍才能壮大,先成就他人再成就自己,是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最大的不同。

说起微商的团队长,隽华说一位好的团队长必须是一位全能型的选手。从营销到文案,从引流到运营,从社群管理到讲课培训。

一位好的团队长要做的是帮助队员们打通她们的心理卡点,疏通他们往前走的道路,因人而异地去为每个成员量身定制他们各自的发展路线。

这些其实都要基于团队长自身过硬的素质,不仅仅是单一行业的专业,而是跨行业的学习、运用和驾驭的能力。

隽华深知,若要带领团队往上走就必须得不停地更换手上的武器,才能去化解不断出现的困难。

隽华视频号更新的内容

颠簸起伏

虽然拥有多年的营销经验,但是隽华在做微商的时候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0年的7月,隽华的团队差一点全军覆没。

她的微商打法和别人很不一样,她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微营销+知识付费"的组合方式,很快就暴露了问题。

由于很多人知识储备不够,跟不上她的步伐,最后只剩下了零星的几个人踉踉跄跄地跟着跑。

换作一般人,眼看着团队都这样了早甩手不干了,但是隽华冷静地分析了问题之后,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每天早上在群里进行共读,一个星期领读一本书。共读的内容涵盖了个人成长,心理学,沟通方法等等,跨界又多元。

在她看来作战方式可以变,唯独提高认知的部分她要继续坚持。尽管那个时候是她最孤单,最无助,但也是她最坚定的时刻。

无论前一晚她忙到多晚,第二天早上八点的共读她一定在群里坐镇。

其实阅读和输出不是她做了微商后的习惯,只是她把这个坚持了十五年的习惯向更多人做一个延伸。

“我希望我的伙伴跟着我第一赚到能力,第二赚到钱,第三通过链接我,有更好的人脉和圈子。”

说到能力,做任何事情,永远都是能力驾驭财富。不管他们之前水平如何,和我在一起之后,我希望她们的能力能提高几个等级,未来遇到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判断,可以很淡定的面对不再慌张。

她深深地知道在通过微商赚钱之前,拥有赚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修炼内功,没有学习力,那被淘汰是迟早的事。

然而,修炼的过程却不是人人都能熬过来的。

“我重点扶持的对象:第一有野心,第二有目标,第三有执行力,第四有悟性,第五有学习力。”

在她的坚持下,慢慢地有人进来,有人出去,她遇到了自己核心团队的成员们。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些人都是和她灵魂极度契合的人,她们的出现让隽华队伍一下子走出了黯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隽华的朋友圈和工作群日常
隽华的朋友圈和工作群日常

微商不微

人们对于微商的评价褒贬不一,隽华说自己是个负面评论的绝缘体,不用刻意去纠正别人的误解,自己继续埋头作战就行。

微商在她心中只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未来会更为普遍,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

"准确地说,微商是在微信这个经济世界里,从事商业的人群。很多人以为微商就是发发朋友圈,我们是微商企业家,是公司化运营的。我们的生意一万盒是168万,不是小生意,十万盒是一个月一千多万的流水。普通的企业也没有这么多吧?我们不是小微商。"

隽华和她价值84万元的货

蓄势待发

2021年是隽华操盘布局的大年。

她要做总裁,成为万人团队长,每一个团队长下面也是各自再带千人的队伍。

她想打造的不只是一支团队,而是一支精锐的营销部队。

她特别自豪地说,她的这支队伍堪比营销界的海军陆战队,旗下有美国常春藤毕业的硕士,国企的高管,会计事务所的CEO等等……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隽华的团队

"为什么要加入我的团队?首先得价值观一致,我的理念就是如果你想成功,你向我表达你想要干的意愿,我就会动用我所有的资源和人脉来扶持你。我也希望我的伙伴,能够实现经济独立,思想独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未来一年,隽华会出书,讲课,广泛地推广把同频的人吸引到团队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在隽华心中,作为微商企业家最有力的武器是自己的核心团队。那些力挺她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把她顶向更高的山峰,而她最大的愿望是努力攀到顶峰后回过身去,把战友们一个个拉到山巅,然后一起笑傲江湖。

“微商的精神是肝胆相照,互相成就。”——隽华

文静采访手记

隽华是个很直接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里头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

一般人看到困难绕道走,而她却还要主动迎向困难还去撩一下人家。然后再用她的工具百宝箱把困难大卸八块,雷霆般地速度搞定,拍拍手再继续上路。

她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喜欢看财经新闻远远多于言情剧。

一路起伏折腾,隽华 回忆起来都是乐呵呵的。万万没想到在聊到团队里重要成员们的时候却湿了眼眶。因为这些人在她向上走的时候竭尽自己的全力力挺她。这是采访中的一个小细节,在她停顿哽咽的几秒时间里,她仿佛卸下了所有的盔甲,被柔光包围。

经常听闻找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比找对象还难!一直都是隽华主动去撩别人,你准备好去撩一下这位有情义、有远见、有魄力的微商企业家了吗?

关于作者

施文静,中英法三语内容创作者。

擅长人物专访,品牌故事,个人品牌故事策划与撰写。

(链接文中主人公和打造个人品牌故事请站内私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不是小微商”:目标是一个月一千万的流水,你敢入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