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动物园》详细解读—动物园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一提到去逛动物园,脑海里出现的应该都是美好的场景吧,色彩斑斓的鹦鹉、上下乱串的猴子、雄壮的大象、威风凛凛的老虎等等,等我们真正去了动物园,看到的动物园的动物和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一看动物园的另一面。

image

这本书的封面就很奇怪,一般的绘本封面都是色彩斑斓,这本书却是黑色的主色调,这是为什么呢?这本书的背景看着像斑马的条纹,中间小框里放着一家全家福,然而这家人的表情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弟弟的手趴在黑色的边框上,整个黑色的框架看上去像是笼子,框中的一家四口被关在笼子里,创作者从封面就开始点题,因为本文的主题就是通过暗示人也是动物这一观点,表达对人类的批判和控诉。

image

每一页都必不可少的黑色

一般环衬奠定本书的基调,这本书的环衬是黑色,黑色给人的感觉是沉重和压抑。不仅是封面,内页的每一页都有黑色的存在,处处在呼应本书的基调,这一点在阅读的时候要格外留意一下,打开前环衬,我们开始一段沉重的阅读之旅。

image

鸟笼里面竟然养着一只小老鼠,小老鼠两只爪子扒在笼子上,瞪着眼睛向笼子外面看,努力想要逃出去。笼子里有充足的食物和水,睡觉用的精致小房子,可小老鼠并不开心,仍然想要逃出去。

老鼠虽然是靠偷东西吃,却也是不愿意被关进笼子里。房子,食盒,水壶的颜色都很“鲜艳”,我们都知道饱和度越高,越是显得膨胀,就像黑色衣服显瘦白色显胖,用饱和度极高来突出笼子的“满”,它们不仅颜色鲜艳,还都很大,用“满”和“大”对比出老鼠的“小”,创作者的各种细节都在渲染本书压抑的氛围。

image

这本书从“我”也是哥哥视角讲述了去动物园的一天,“我”家四口的照片每张都像是证件照一样板板正正,和证件照不同的是,一家人也不开心,这里的四宫格样式的设计让人觉得怪怪的,也不像是一家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一,虽然是一家人,但是每个人都是单独的小格子,每个人都是毫无关联的个体;其二,每个人表情各不相同,“我”也就是哥哥,看上去有点内向的样子;“我弟弟”有微笑的表情,看上去活泼一些;爸爸体型庞大,已经胖到没有下颌线了,看上去很冷漠的样子;妈妈则是一脸忧郁,并且妈妈的着装也和家里人不同,黑色开衫和深紫色内搭,一身沉闷,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妈妈为什么看上去尤其不开心呢?其三,和证件照不同的是,证件照背后是不会有阴影的,这里每个人身后都有很重的阴影,增加画面的压抑感

这一页文字描述“上个星期天,我们全家人去动物园。我和弟弟兴奋极了”,这里只是说,我和弟弟是开心呢。爸爸妈妈呢,他们开心吗?对爸爸妈妈来说,去动物园,陪孩子去动物园,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不过是例行公事而已。

image

原文:可是路上交通太拥挤了,我们在车子里好像坐了几个世纪那么久。过了一会儿,哈利和我觉得很无聊。我们就打起来了。哈利开始哭,爸爸叫我住手。不公平!他从来不叫哈利住手,每次都是我的错。“哪种车跑得最慢?”爸爸问。“不知道。”哈利说。“塞车!”爸爸大叫。所有的人都笑了,除了妈妈和哈利和我以外。

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了,爸爸非要跟售票员吵架不可。他一直说哈利只有四岁,应该买半票(事实上,他已经五岁半了)。“强盗抢钱!”爸爸咬牙切齿地咒骂。有时候他真的很丢脸。

解析:

因为堵车,整个画框里挤的满满登登的,一辆车挨着一辆车,旁边大卡车的司机从车里伸出头,暴躁地挥舞着手臂,司机用了超现实画法,整个人像极了大猩猩。他开的大卡车上的图案正好是香蕉,更符合了大猩猩的身份。

画面的边框上有个蜗牛,蜗牛走路都带风,比车都要快,快的都跑出画框了,由此更表现了拥堵的厉害。还有一个超现实细节,右下角有一只动物的尾巴。

堵车久了最让人心烦意乱,大家都觉得很烦躁,只有弟弟还有点热情,朝着后面的车做鬼脸。因为实在太久,我和弟弟无聊的打了起来,爸爸又训斥了我,每次都是教训“我”,好像“我”就就应该让着弟弟,我觉得很不公平,难道谁大就谁就应该受委屈吗?这里也引起父母反思,这种观念是对的吗?爸爸试图讲个笑话缓解一下这种无聊,可是这个笑话好冷,大家并没有觉得好笑。这里是对爸爸这个形象的一种讽刺,同时也说明平时的家庭氛围并不是很欢乐的,很少有这种搞笑的氛围。

终于到了动物园,爸爸为了买票省钱,隐瞒弟弟年龄而和售票员争吵。爸爸这种行为让我感到难堪,羞耻,连“我”都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孩子眼里。

售票员也很暴躁,张着嘴,显示着不耐烦的态度。售票人用了超现实的画法,是一只熊。后面排队的人也是,有犄角、尾巴、鼻子等?

左边文中‘’和右边‘非要’用了斜体字,强调‘我’是在表达自己的不公,表达对爸爸只制止我的反抗。而‘非要’表达了对爸爸行为的不认同,但又无可奈何。

image

原文:我们没有动物园的导游图,所以就随便逛。我和弟弟想看大猩猩和猴子,可是我们得先经过一大堆无趣的动物。我们来到大象馆,里面臭死了。大象只是站在角落里吃个不停。

解析:

“我们没有动物园的导游图”,一般动物园都会卖的,那说明爸爸为了省钱没有买。“我和弟弟想看大猩猩和猴子”,这句话也是在点明主题(后面讲)。

弟弟的兴致特别高,爬来爬去,可爸爸却粗鲁的呵斥他,不让他随意玩耍,爸爸可真是爱管人。妈妈要温柔多了,告诉弟弟小心一点,别摔倒了。妈妈是细致的关爱,而爸爸更多的是控制。

再看看后面的群众演员,这些人也都被超现实了,有人长着尾巴、有的长着猪头、有的长着蛙脚、有的长着大耳朵等等。

首先到了大象馆,大象陆地上体形最庞大的哺乳动物大象,但是这只大象看起来好小啊,画面是怎么表现大象小的呢

一是用了一个远远的视角,把整个房间,连房顶都展现出来了;二是高高屋顶****占了一半的面积,屋顶还是黑乎乎的,沉闷压抑;三是前面高高的栏杆。整个环境把大象包裹住,完全看不出大象的雄壮。

背景墙面光滑,里面也没有任何的装饰道具,看上去像是个平的空间,大象在里面就像是一块静止的孤零零的石头。

栏杆挡住了大象的眼睛,讽刺的是,栏杆上的一根钉子画的特别清晰,像是给大象强行安装了一双假眼,大象看上去毫无生机。这里栏杆用了红色,是和左边人衣服的横条纹红色相呼应,不至于画面太沉闷。

为什么要让它看起来又小,又孤单,又死气沉沉?

因为****创作者要表达的就是控诉,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观赏欲,为了盈利,为了...把草原上健壮有力的大象关进一个封闭、狭小的动物园里,他再大又有什么用呢。在这个小地方,它不用捕食、不用竞争、不用奔跑、没机会和同伴嬉戏、当然也没有天敌,每天只能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吃了睡,睡了吃,渐渐的,它失去了活力,连路都懒得走了,这是创作者对动物园的存在的一种控诉。

文中说大象馆里面臭死了,为什么会臭?肯定是因为打扫不及时,地上还有大象的大便,这里也表明了人对动物的虐待。

从这一页开始,画面的排版开始固定,左边展示全家的游览路线,用了小图,曲线条细边框。右边展示在动物园看到的场景,用了全版的形式,外边还有一个黑色直线条的边框(记住这个黑色边框,后面都有),双线描述全家人的游览。左边图画都很小,页面留给了文字。这样的设计处理,既与右边页码的全幅图画形成对比,又暗示了人类生活的局限与压抑...

image

原文:妈妈带了一些巧克力,哈利和我快饿死了。“我们可不可以吃巧克力?”我问。“不,还不行。”爸爸说。“为什么不行?”哈利抱怨。“因为···”爸爸说。“因为什么?”我问。“因为我说不行就不行。”爸爸说。看样子他心情不太好。

解析:

爸爸又开始表现独断了,我们饿了,想要吃巧克力他都不让。爸爸的心情到现在都不好,是因为先是堵车,后又和售票员吵架,这里又是些无聊的动物,爸爸也是憋了一肚子气,拿我们俩小孩子出气。

爸爸看上去横行霸道、盛气凌人,爸爸的这里形象特别有意思,透视很强,强的都冲出画面了,背后的围墙看上去极小,这里的表现方式和蜗牛冲出画面类似。画面的视角从下往上看,让爸爸看上去极高,爸爸有多高呢,高的头都到天空了,正好天空的云化成两只犄角,装在爸爸的头上,爸爸看上去像膨胀又臃肿的牛魔王。在“我”看来爸爸就像动物一样不可理喻。

我们到了长颈鹿馆,里面有两只长颈鹿,一头静静地贴着墙壁站着,另一头的头伸到了门里,看不到它的头和脸,它不愿意见人,它们看上去也都是毫无生气。创作者是怎么描绘长颈鹿微弱的存在感的呢?首先创作者虽然很细致地描绘了长颈鹿的每一块花纹,然而它的图案和墙壁的颜色类似,像是贴在墙上的壁纸,毫无立体感;其次地面又脏又乱,和墙面的颜色也类似;再次画面中间还一棵树,树枝错乱横生,更是增加了画面的乱和满,整个环境都在削弱长颈鹿的存在感。

image

原文:接着,我们去看老虎。其中一只老虎,从笼子的这一头沿着铁丝网走到那一头,转身再从那一头走到这一头。再走过去,再走回来,一直重复走来走去。“好可怜。”妈妈说。“如果它追着你跑,你就不会说这种话了。”爸爸说,“看看它那些恶毒的牙齿!”

解析:

我们去看老虎了,老虎被关在笼子里,一直走来走去,爸爸挑衅的叫老虎小猫咪,因为他知道老虎出不来。妈妈看到老虎心生可怜,爸爸却揶揄妈妈,嘲讽妈妈对老虎的同情,提醒妈妈注意老虎那“恶毒的牙齿”,他在虚张声势中露出怯懦。

爸爸终于让我们吃巧克力了,爸爸吃完把巧克力,却把包装纸直接扔在地上,毫无公德心。

老虎本该是在草原或林间奔跑的兽中之王,现在却关在牢笼之中,长期的圈养,老虎已经丧失了健硕的体魄,无力的低着头、下垂的尾巴、松弛的皮毛、臃肿的腹部。老虎的头尾刚好卡在黑色的画框边缘,表现空间的狭小和老虎行走的局限性。

我们来看一下野外的老虎是什么样的,头颅高昂,花纹也很均匀,腹部紧致,尾巴有力的翘着,通过对比更能感受到笼子里老虎的无力。

image
image

右下角有一只蝴蝶,蝴蝶的颜色和老虎都是呼应的呢,蝴蝶是自由的象征,这里特意安排一只蝴蝶,象征着动物们渴望的自由。

image

原文:哈利和我真的很饿很饿。“去吃午餐好不好?”我问。“可是我们才刚到不久啊。”妈妈说。可我觉得已经有好几个小时了。弟弟揍我一拳,于是我踢他一脚。我们扭打成一团,爸爸叫我住手。

解析:

动物园好玩吗?才刚开没多久,“我”却觉得已经来了几个小时了,显然这次游园很没意思!我和弟弟又很饿,人在饥饿的时候也会心情焦躁,我们俩又打了起来,爸爸又是叫我住手而不制止弟弟。

这里地上有一团阴影,这个阴影看起来像什么?像不像大猩猩的头,那这里怎么会有大猩猩呢,显然不是,我和弟弟打架的时候,爸爸过来制止,这个投影是爸爸的。所以,这里是故意处理了爸爸的投影,结合爸爸缺少人文关怀的言行,又把爸爸动物化,暗示人也是动物这一主旨。

我们对于犀牛的印象,身躯庞大、牛角犀利、皮肤坚硬粗糙、脾气暴躁。但是这里的犀牛却完全看不出来,创作者是怎么设计表现的呢?一是用俯视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俯拍会把人拍矮,这里就是用大场景和俯拍,把雄壮的犀牛拍的很小。二是里面的背景很高且很复杂,前面还放了一块大石头,完全看不出犀牛的坚硬。三是犀牛和环境的颜色相近,更是看不出皮肤的质感。坚硬的墙壁和巨大岩石,从体积上对犀牛形成压迫,显得又弱又小,而此时的犀牛也正想要走出画面,逃离这里。

image

原文:接下来,我们去看企鹅。我在电视上看到企鹅时,通常都觉得很有趣,可是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食物。“你可以在动物园吃哪一种动物?”爸爸问。“不知道。”我哼了一声。“热狗!”爸爸狂吠几声。他抱着肚子大笑,笑得眼泪都流下来了。“走吧,孩子们,”妈妈说,“我们去吃东西。”

解析:

爸爸讲了冷笑话,我们都不觉得好笑,爸爸却张口大笑,似乎通过笑把内心的抱怨都吐露出来!爸爸在这里形象有点油腻,光溜发型、茂密整齐的胡须、洁白的牙齿、出来探风的耳毛、咪成一条线的双眼、挤出来的眼泪,爸爸笑的整个头部已经从画面冲出来了。

我们看到了企鹅,电视里的企鹅肥肥憨憨的形象很可爱,可是这里的企鹅很瘦很单薄,这个场景看上去像什么?像不像游泳馆!左边黑色的爬梯很像游泳池下去的台阶和扶手,海水一般是蓝色的,但是这里是绿色的,就像是游泳馆里的水,水波纹的处理也很游泳池。水池中这一块白板下的阴影也是特意加上的,如果去掉这一块阴影,整个画面其实还是很通透的,但是创作者是不要通透的,就是要这种压抑和不舒服感。

image

原文:餐厅很棒。我吃了汉堡,薯条和烤豆子,加上很多番茄酱,还有淋了蓝莓果酱的巧克力冰淇淋。这些食物棒极了。我们拿了自己的零用钱去礼品店买东西。我们各自买了一顶好玩的猴子帽。“哪个是猴子呢?”不用说也知道谁在嘲笑我们。我们得去看北极熊了。它看起来好蠢,只会走上去,走下来,再走上去、再走下来。

解析:

我们终于可以去吃饭了,这顿饭吃得很开心,餐厅很棒...这些食物棒极了。这这是本书里最开心的一段文字。看来动物园的游览无聊挤了,只有吃饭才是最开心的。

“我”和弟弟的脸上涂满了番茄酱,巧克力。买的帽子,看上去像极了两只小猴子。爸爸又开始讽刺我们了,问“哪个是猴子呢?”这一次我们谁都没有再接爸爸的话。背景是一片黑色,更加突出两个人的形象,看上去真的很像猴子。一般左边的画面是没有边框的,这里有了一个边框,这里进一步铺垫人也是动物这一主题

“我们得去看北极熊了。它看起来好蠢,只会走上去,走下来,再走上去、再走下来。”文字描述表现出我们都已经没什么兴趣了。同时也表现出北极熊的无聊。北极熊是白色的,底下的假冰块也是白色的,北极熊已经快白的融进环境了,若不是仔细看,都快找不到北极熊了。前面的水已经脏的冒泡了,池子里的水长满了各种藻类,已经绿到了极致,上面还漂着好多杂物,一看就是好久没有换过水了,又是一个脏脏的环境,表明人类的对他们的虐待。北极熊脸上两只黑芝麻似的眼睛,虽然很小,但依然能感觉出来它的忧伤。

image

原文:然后,我们看到狒狒了,它们比较有意思。其中两只在打架。“它们让我想到谁呢?”妈妈说,“想不出来啊。”

解析:

前面妈妈一直没有出现,这次妈妈终于有个正面的登场了。妈的表情严肃中略显呆滞、再加上妈妈黑色的开衫,让妈妈整个人看上去沉稳而压抑。妈妈在这里像是一个看客,像一个局外人,冷静地看着我们俩的打斗和撕扯。这里第一次从笼子里面看人,通过绿色的栅栏看过去,像是人被关在了笼子里。

这几只狒狒是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像动物的动物,他们的毛发描绘的精细,柔顺有光泽,很有质感。可是他们都不开心,也不愿意见人,中间的一只大张着嘴狂躁的吼着,像是吼出内心的焦躁和压抑;左边那只一直对着墙,尾巴无力的垂下来;右边这只小的直接把头埋进旁边狒狒的身体里,尾巴松松垮垮的拖在地上;石头上面的那只狒狒也是不愿见人,直接走出画面了,只剩一个屁股。这个画面本来还挺精致的,但是仔细观察下面的石头,有一些故意处理的和尾巴造型一样的水渍,这让整个画面又是脏兮兮了。右边地上有片绿色的叶子,这和左边笼子的颜色一致。

image

原文:红毛猩猩蹲在角落里一动不动。我们一边敲玻璃一边大喊大叫,但它就是不理我们。可怜的家伙。

解析:

这一页也是从动物的角度来观察外面人,除了“我”们家人,其他人都被动物化了,爸爸拍着玻璃,我和弟弟冲着红毛猩猩大喊,从这里看,外面的人更像是被关住的动物;而且这一页也有一个黄色的整齐边框,画面板式上又在暗示人是动物这一主题,这个边框的黄色和右边的墙上的黄色呼应。

红毛猩猩窝在墙角,无声地忍受着人们的呼喊,一动不动。前一页狒狒的发型像是精心打理的西关少爷,而这一页的红毛猩猩就像是金毛狮王,而且它的头埋在墙里,整个造型看上去像个假的人头,震撼极了,是惊悚的震撼。猩猩的头发上到处都是白色毛絮,发尾一捋一捋的拖在地上,看上去触目惊心,地上的橘子皮随意的扔着。这个背景其实很明亮,黄色和米色主色调,加了一点冷色的墙,整个画面其实很通透,在这样通透的画面里,和红毛猩猩的乱和脏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红毛猩猩的脏乱。画面的顶部有一处流下来的水渍,这个水渍承接了上一页的水渍,在这个明亮的的画面里突然有一处水渍,这是种什么感觉?它就像张爱玲的描述:“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就是这种感觉。这里是一个俯视的角落,墙都已经俯视的快要变形了,给人一种畸形的感觉,感觉不舒服。

动物们大都异常静默,人类却吵闹而喧嚣,更是突出人其实更像是动物,同时也是对人类粗暴举动的批判。

image

原文:我们终于找到大猩猩了,它们很不错。当然啦,爸爸非要模仿金刚的样子不可,幸好旁边没有别人。该回家了。在车里,妈妈问我们觉得今天最棒的是什么。我说是汉堡、薯条和豆子,哈利说是帽子。爸爸说最棒的是可以回家,还问妈妈晚餐吃什么。“我不认为动物园的存在是为了动物,”妈妈说,“应该是为了人吧。”

解析:

哇哦!这是好大一张震撼的脸,这一个大特写正面的镜头,让读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聚集在大猩猩的脸部,大猩猩的毛发刻画的都很细致,这里又用了一个十字框分割,让读者集中在它的眼睛上,当然这个十字框也恰巧说明是笼子的形状。

眼睛的对比

这一页的画面表现形式与前面明显不同,在大猩猩之前,创作者有意忽略了动物的眼睛,前面的都是空旷的背景,动物很小,并且动物的眼睛要么没有,要么很小;并且前面的动物大多数侧面,而这一页是正面大特写,而这一页直接放大正面的脸部,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力极强。大猩猩是公认的智力最接近于人的动物,他们具有和人极为相似的情感表达方式,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猩猩的眼神里有太多的情绪,哀伤、无奈还是对人类的悲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大猩猩的眼神望向左边的人,仿佛也是在观赏人。

该回家了,妈妈问我们今天觉得最棒的是什么?我说是食物,哈利说是帽子,那是一顶猴子造型的帽子,戴上这个帽子就可以扮演猴子——在这个充满暗示性的细节里,我们似乎能感受到:面对动物,哈利不是爸爸式的高高在上,也不是妈妈式的同情,而是有着一种隐约的平等感……爸爸说是“爸爸说最棒的是可以回家”,我们一家人的动物园之旅,没有一个人喜欢动物园里动物的。

妈妈的问题本是要引起大家的思考,想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看完的动物园的感受。然而爸爸说的却是晚餐吃什么,答非所问,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这里明显能感受出来爸爸和妈妈不同的思想深度。

妈妈的感慨引起人的思考,动物园的存在自然不是为了动物们,而是为了人类的观赏和消遣。而动物园的存在,对于动物们来说真的好吗?它们真的喜欢呆在这里吗?显然不喜欢,它们在这里只是吃了睡,睡了吃,无趣又毫无生机,像是活着又像是死了。

那什么是动物们的理想家园,人与动物应该如何相处,怎样才能善待它们?这些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image

原文:那一夜,我做了很奇怪的梦。你认为动物会做梦吗?

解析:

晚上“我”做了奇怪的梦,右边天空月亮皎洁,城市竟然被关在笼子里,结合左边,笼子的阴影投射在我身上,说明我就是在右边城市的笼子里!

边框的设计

从进动物园开始,每一页右边的动物外面都有一个黑色的边框,前面两页有边框却不是黑色,直到最后一页“我”用了黑色边框,说明了我和动物互换了身份,彻底表明“我”也是那本被关进的动物,用边框的形式一步步表明人也是被关进牢笼的动物,这个黑色的边框即表明了动物的压抑,又表明了是牢笼。

这一页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和绘本《大猩猩》的封面相似,包括大猩猩脸部的特写两本书都很像,这也能看出来一个人虽然是不同的作品,但是风格是统一的。还有为什么我和弟弟从一进动物园就只想看大猩猩和猴子,结合大猩猩这本绘本,综合起来思考一下,也能感受到创作者人和动物是平等的这一观点。

栅栏的设计

从进动物园开始,基本上每一页都有围栏,不管是隐形的边框或巧妙的加入栅栏的设计,都尽可能的加入了栏杆,而且每一个栅栏的形式都不一样,这些栅栏也在表明,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是被困在笼子的生物。

后环衬

关上黑色的后环衬,我们留下满脑子沉重的反思。

每次翻看这本书都有些疑惑:创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想谴责人类的残忍、动物的可怜?爸爸的浮夸、妈妈的隐忍?这些都可以随意发散思考。

“我”的角色分析

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日记,描述了这一天的所见,通过一些描述也能看得出来,我的语气里充满了抱怨和不满。我对爸爸套票感到羞愧,对爸爸的偏心不满,对爸爸的专制不满,对爸爸的笑话无感,对动物的蠢笨无感...相较于弟弟,我已经没有那么多发现生活乐趣的心情了,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一下。

弟弟哈利的角色分析

相对于其他人的百无聊赖,弟弟还保留着一点发现生活的乐趣的兴致。他会朝着后面的车子做鬼脸;他会像猴子一样爬上柱子,他会站在栏杆上垫着脚看围栏里的动物,脚尖还要勾连到哥哥的身上;他喜欢找哥哥打架;他会从扮猴子中自得其乐;越是年龄小的人,反而越是能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有意思的是,在书中全家人都没有名字,唯独弟弟是个例外。如果把名字看成一个人存在的象征,那是不是在暗示唯有弟弟哈利多少还保持着“作为独立的人而存在”?值得探讨。

爸爸的角色分析

这本书对爸爸这个形象充满了讽刺。

他轻浮,穿着花里胡哨的衣服,对着大猩猩模仿金刚捶打胸脯;

他市井,为了逃票而撒谎,和售票员大吵;

他专横,面对感到“快饿死了”的孩子,却不允许他们吃巧克力;

他虚张声势,挑逗地对着老虎叫:“小猫咪,过来,过来”;

他怯懦,他一边嘲讽妈妈对老虎的同情,提醒妈妈注意老虎那“恶毒的牙齿”;

他肤浅,游园结束时他觉得最棒的是“可以回家了”,最关心的是晚饭吃什么……爸爸暴躁易怒、自以为是、没有人情味,更像被关进动物园的动物。

妈妈的角色分析

在《动物园》里,爸爸和妈妈是作为对立的形象而存在的。相对比爸爸而已,妈妈更加睿智和沉着。

她体恤,会叫哈利小心点;

她有同理心,知道我们饿了叫我们去吃饭;

她有怜悯之心,会可怜动物们;

她隐忍,对爸爸的讥讽并不回击;

她睿智,引起我们思考,她善于思考,考虑动物的心情。

爸爸和妈妈两个人完全不在一个世界,两个人关注点和思想深度也完全不一样。也可以看出来爸妈之间没有深度的沟通和交流。

后记

创作者的超现实主义用法,全都用在了人的身上,完全没有用于描绘动物。创作者把笼中动物和人的界限去除了,本来人和动物也是没有界限的,只是我们人类的特意把自己划分为高级动物,通过这本书来控诉和批判人类的这一优越感。

《动物园》这本书,乍看之下,就像是记录的流水账,记录了无聊的一天:堵车、和售票员吵架、我和弟弟打架、爸爸的各种冷笑话…这些事情犹如一地鸡毛,没有什么意义,然而正是这些琐事,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庸俗和无聊。如果说动物们被关在笼子里是可怜的,那么我们人类自己难道不是被关在了隐形的笼子里—关在了庸俗和无聊的笼子里,而设置这笼子的人也是我们自己。

最后这类批判性的绘本,小孩儿懂吗?小孩接触适合吗?

其实一本绘本里面可看的内容很多很多,我们不知道孩子会领会到哪些内容,但是动物园小孩子肯定都会去的,每个成长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看点,不一定非要理解的多么深刻,潜移默化的输入才是最重要的,润物细无声,即便是走马观花,我想也是能留下一些什么的。说不一定哪一天孩子看到什么,就突然能够顿悟了。孩子应该被平等的对待,无论是什么样的观点,早一点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事情的真相,让他们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比起活在童话故事中,突然有一天世界观崩塌,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健康成长吧。我想我们应该都被欺骗过,很多观念也都崩塌过,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从一开始就看清了事情的本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东尼《动物园》详细解读—动物园的存在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