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躁动,是我们一生中必然产生的反应,因为这是生命挣扎的痕迹

ps:本文首发在b站

“埃博拉曾在这些房间里兴起,闪现身影,进食,然后回到森林。”


“它还会回来的。”


读完这两句,心中的震撼久久未歇,但比起震撼,更多的是后怕,也正因如此,在疫情蔓延开来的时候,这本书一下子跃入了我的脑海,于是,带着求知欲,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再次翻开了书页。


《血疫》是《THE  HOT ZONE》的译名,书皮也是鲜红一片,比起“血疫”我更喜欢叫它“躁动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一个独立空间,而病毒就是这个空间的入侵者,由于它的入侵,使得体内的每个器官、每个细胞、每条神经都躁动了起来,它们在挣扎,在拼死抵抗,从另一方面讲,病毒也可被称作一个空间一个“生命体”,当一个生命体和另一个相遇时,必然会产生反应,而这个反应,我称它为“躁动”,如果将灵长类动物的社会看作一个空间,当病毒这个异类入侵时,并且它入侵得“顺风顺水”时,势必会引起空前的躁动,这便有了新的反应,名为“恐惧”,这便是——埃博拉的故事。


夏尔·莫内,这个名字是整个故事的开始,他接触了奇塔姆洞内蝙蝠的粪便后就被染上了马尔堡病毒,引起了一场恐慌,奇塔姆洞也成了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而后有护士玛英嘉等人感染了和马尔堡病毒相似的丝状病毒,有扎伊尔埃博拉和苏丹埃博拉,本书分为四部,以马尔堡病毒为引子,以埃博拉(更确切应当是扎伊尔埃博拉)为收尾,其中有恐慌、有搏斗、有喜悦、有悲伤,是一本极为震撼的纪实佳作,在这个特殊时期,重读这本书,更值得人们反思,因为“它”还会回来的。


第一部的名字叫“埃尔贡山的阴影”,书中有说过,这种病毒它生存在埃尔贡山的阴影里。山有阳坡有阴坡,阳坡接受阳光的洗礼,朝气蓬勃、干净,每一个角落都有阳光抚摸过的痕迹,阴坡更像是被阳光遗弃的孩子,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一生都不被重视,仅凭自己根本无法压抑心中滋生的恶,这种恶名为“入侵者”,藏匿在阴影处的每一道缝隙中,当有生命体靠近时,便张开血盆大口将其蚕食殆尽,而夏尔·莫内,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存在。第一部将马尔堡、埃博拉引进我们的视野内,让我们对其有了一个初步认知,并且这个认知搭上了许多人的生命,字里行间,血流成河。


第二部名为“猴舍”,猴子和人一样,同为灵长类动物,人类比起它们也并没有高级多少——起码在病毒眼中是这样的。在这一部中,扎伊尔埃博拉成了主角,这个聪明的入侵者,从非洲静悄悄消失,在美国的猴舍悄无声息地登陆,谁也不知道它是怎么到来的。这一部叙述的故事,我认为像极了我国这个特殊时期的发展历程,最开始谁也没在意,知道蔓延到大片区域,直到看到了检测结果直到出现死亡病例。在这一节,有一章节名为“第二位天使”,在《圣经》的“启示录”这一篇章中,有一句话“第二位天使把碗倒在海里,海就变成血,好像死人的血”,在《圣经》的启导本中,这段话为:第二位天使吹号,就有仿佛火烧着的大山扔(音仍)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变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坏了三分之一”,在这里一共有七位天使,由启导本中注解:第一至第四号吹起,受影响的主要为地、海、江河与天空,都是物质世界,对人的灾害也极大,开头四次吹号所降灾祸都有个极限,只毁坏三分之一,显然给人从罪恶的道路回转的机会,免受更甚的刑罚。看到这里,再回到我们的书中,书中出现了“第一位天使”和“第二位天使”,为什么没有第三、第四位天使乃至以后的几位呢?为什么扉页的引言是从“启示录”中摘取,而不是《圣经》中其他章节呢?埃博拉病毒没有大肆掠夺人类,没有杀死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类,而是带走一些生命后又静悄悄消失,想必这也是作者引用这话的其中一个缘由吧,给予人类一定威胁,让人有所启示。联系到今年伊始全球形势,今年为“洗牌局”、“清场局”也不无道理。


第三部名为“溃败”,这一词的词义为:军队被打垮。想必在这里不用多说,人与自然如不能求得共生之道,便只能两败俱伤。从狭义上来看,这是那个时期的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终于筋疲力尽了,这也是非常揪心的一段,这一节里面的打击包括但不限于埃博拉。但还有一个词叫“重振旗鼓”,人类若是没有这个词,必不可能繁衍至今。


第四部名为“奇塔姆洞”,奇塔姆洞在埃尔贡山的阴坡,埃尔贡山位于肯尼亚和乌干达的交界处。它是个被现代世界文明遗忘的角落,自然界迄今仍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这里既是狩猎、放牧的乐土,又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自搜狗百科)。也正是如此,病毒在这里栖息着,与动物们共存,当它们接触到人的时候,就像是来到陌生环境的婴儿一样,只能发出恐惧的啼哭,而我们人类与其语言不通,并且也不是共存的关系,它便成了异类,这也是这场战争的开端。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一位网友发布的帖子《我是病毒,只输给恐惧并尊重我的人》中的一句话“那儿就像致密病毒的批发市场”,这句话真的是惊艳到我了。


不久前,我发了一条微博,简单讲了一下我第一遍读《血疫》的感受,其中一句话是:人类从来都不是安全的。到现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在这里,我用书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限扩张和蔓延,很可能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也许生物圈并不“喜欢”容纳五十亿人类。也可能是一百年间人类的极度增殖突然产生了海量肉类,这些肉存在于生物圈的每个角落,面对想要吞噬它的另一种生命体,很可能无法保护自己。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血疫》:躁动,是我们一生中必然产生的反应,因为这是生命挣扎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