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是德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
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迦诺。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无意识里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造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论不服从》《存在的艺术》等。
在《爱的艺术》中弗洛姆通过爱的理论、西方社会的爱及瓦解、爱的实践向我们讲清楚了人类社会爱的本质及实践方法。
一、爱是一门艺术吗?
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一种长期修行的技能,是需要刻苦努力才能获得的才艺。
爱作为一门艺术,是需要学习和努力的。
如果我们想知道如何爱,就必须遵循我们学习其他任何艺术的同样方法,诸如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医学技艺及工程艺术的方法。
但多数人为什么认为爱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能力?
首先,很多人把爱当成被爱和如何惹人爱的问题。前者去追求外在的声名金钱地位,后者学着使自己富有魅力:减肥瘦身打扮时尚。"大多数人的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其次,人们认为爱是简单的,困难的是寻找正确的爱的对象,或者被爱。这种态度的部分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把爱当成选择而不是能力,与时代有关。西方婚姻按照习俗缔结,讲究政治联姻或者财产巩固,东方也是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爱情被降到了次要位置。自由恋爱还是近代的事,
再者,文化的影响,现代文化以购买欲望、消费主义和互利交换为基础。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质财富为首要价值的文化中,人类爱的关系也遵循商品交换的市场规律。
"吸引力"意味着在人格市场上被人爱慕和供不应求,是"紧俏货"。但我们还要知道,一个人的魅力取决于时代在体魄和精神上的风尚。
正如,人们从爱慕有文化的人、诗人,到追逐国企私企老板和一切形式的明星有钱人。西方也是如此,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喝酒吸烟、粗犷性感的姑娘是有吸引力的,今天的风尚是要她们懂得更多的家庭生活和娇羞矜持(美国1950年代)。
同时,爱的匮乏,害怕寂寞导致人们把短暂愉悦的激情快感当作爱。
作者认为爱的学习要有理论和实践。正如所有的艺术一样。
因为艺术是一种技能,是复杂的学习。需要学习规范、需要专心、耐心、需要对所学艺术的最大关注。还需要能独处耐得住寂寞,学会聆听,保持敏感、需要机警的平静心态,更需要学会与客体保持距离,克服自恋,学会客观地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人和事物。
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人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但是现实情况是人们尽管对爱情如饥似渴,却又缘木求鱼,认为成就、名誉、金钱、权力比爱重要,几乎所有人都在用全部精力追求这个,也难怪没人来学习爱的艺术。
二、爱的理论
在爱的理论中作者循序渐进向我们讲清楚了人们为什么需要爱,爱的本质以及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两性之爱、自爱及上帝之爱。
爱产生的基础在于人有分离焦虑的体验,希望通过结合来克服分离焦虑。人----所有时代和文化中的人----面临着完全相同的问题:如何克服分离,如何达到和谐,如何超出个人生活并发现一致。
人最大的天赋是理性,他是了解自身的生命体。他懂得人与生俱来的孤独。对自己短暂的生命历程有所领悟,他对孤独寂寞的认识,对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无能为力的认识,这些都让他感到生命的隔绝和孤独,唯有与人沟通建立连接才能让他摆脱这个囚笼。
与母体共生的阶段是共生性结合,是一种不成熟的爱,与共生性结合相反,成熟的爱是在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
爱的本质在于"给予"。给予是富有的表现,穷人也有给予之心,只是物质的有限最终阻碍了他给予之心的付出,让他丧失了这份富有的感觉。
给予并不代表牺牲个人的生命,它是一种让渡,是把自身的能量之火,自身的活力传递给另一个人,用来充实对方生命的活力。不是狭隘的金钱或者生命的付出。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传递的是价值感,是关心,是责任,是尊重和了解,而这几点就是爱的本质。
爱是关心。对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你说你爱花,但是你却不给花修枝浇水,那就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爱的本质是为某物而"劳作","促使某物成长',是一种主观努力,是选择,是态度,也是能力。
爱是责任,是出于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达或未表达出来的要求的满足。比如父母对孩子的身体的关怀,成人对一个人精神需求的关怀。
爱是尊重,没有尊重的爱是支配和占有,是控制。尊重就是按照其本来面目去发现一个人的个性。客观理性,不参杂个人想象,不害怕不畏惧。尊重就是没有剥削,不是对对方另有所图。
爱是自由之子。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爱。
爱代表着智慧和能力,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就是智慧之果,从那以后二人有了羞耻之心。"没有被爱重新结合的分离意识是羞耻感的来源,同时,它也是有罪感和焦虑的来源"。
爱是对他人的主动的观察力。在这种洞察之中,我们渴望了解自身和生命的秘密。我们渴望由结合而平息对独孤的恐惧和痛苦。
为了达到爱的和谐,体验生命的秘密,我们追求兄弟之爱,两性之爱,上帝之爱。
爱是一种能力,一种精神力量。如果真正爱一个人,就会爱所有人,爱这个世界,爱生活。他可以说,"我因为爱你而爱每个人,我通过爱你而爱这个世界,我由于你而爱我自己"。
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来源于人们爱的能力,即来源于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倘若一个人能够卓有成效地爱,他也会爱自己;倘若他仅能爱其他人,他便根本不会爱。
自爱不是自私。自私者不能爱他人,所以也无法爱他们自己。
过分"无私"的爱实际上是一种控制。"自私"的爱也是一种变相的控制。是为满足个人私欲。
最后说到的上帝之爱虽然是宗教形式的爱,但本质也是为缓解分离焦虑,希望在信仰中达到和谐统一。
三、当代西方社会的爱及其瓦解
资本集中和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让人们失去个性,沦为生产工具,被支配被剥削。社会因而变得疏离、异化。人类已经远离自然,沦为机器的附庸。尽管每个人似乎离得很近,却陷入严重的不安、焦虑和内疚。
这是商品社会的弊端,严格的官僚主义化的机械的工作程序,使人们意识不到基本的欲望,意识不到对超越和统一和谐的渴望。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精神,被用来克服人们的绝望。现代人已经进入赫胥黎《美丽新世界》中的那种景象:丰衣足食,但没有自我。人们的联系都是虚有其表。因为"个人有了感知,社会就会骚乱"。快乐在于消费的满足,今朝有酒今朝醉。世界是一个供我们消费的庞大对象,我们是乳儿,永远期待希望又永远失望。这段描绘仿佛是全世界现代人的精神地图描摹。
文章介绍了几种非理性的爱,比如偶像崇拜的爱,伤感之爱,投射之爱,同时揭示了为什么上帝已死,人类失去信仰与上帝之爱破裂。以及近代的宗教复兴是如何把对上帝的信仰转化成了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竞争的心理学手段。说来还真是讽刺啊。
四、爱的实践
1、爱既然是一种艺术,它的艺术途径是什么?
艺术是一种技能,是复杂的学习规范、需要专心、耐心、需要对所学艺术的最大关注。这是讨论爱的艺术的前提。
掌握一门艺术的前提是,在学这门艺术之前,必须学习大量其他东西----而且经常是看起来无关的东西。任何渴望成为艺术主人的人,都必须从其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由实现规范、专心、耐心开始做起。
要规范务必:早起,不沉溺于不必要的奢侈生活中,努力工作。这个有点死板,但一切有益身心的,必定是符合人性的,即使在开始时要克服一定的阻力。
专心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处,能够做到一个人什么也不做时的怡然自得,且慎独。这样就需要用到冥想和调息。
同时人要学会沉浸当下专心致志。在自己所做每件事上都专心,此时此刻就把当下的活动视为唯一最重要的事情,心无旁骛。只有如此方有愉悦感产生。爱也是如此,专心致志首先意味着要学会倾听。
对自身不敏感的人无法学会专心,只有修炼做到机警的平静状态才可以。同时要向品格高尚的人看齐。
以上就是任何艺术实践所需要的东西:专心耐心专注力,敏感平静、身心合一。
2、通往爱的艺术的途径:
爱的主要成功条件就是首先要克服自恋。不要有虚假自我,也不要用虚假眼光和想象去看到这个世界,要从事物的本来面目客观去观察。(关于自恋型人格可以参考上篇文章《母爱的羁绊》)
要理智而谦卑。
同时要有信仰,信仰在此指能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信仰。理想的信仰根植于有创造性的理智和情感的活动。理性信念并不仅存在于思维和判断,也存在于人际关系。
信念是任何一种深厚友谊和爱情所必不可少的品质。对另一个人的信心意味着肯定他的基本态度、他的人格核心、他的爱的可靠性和不变性。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类尊严的尊重是自身的一部分,不会轻易改变。
只有自信的人才能信他,信任他人是信任的最高峰。为此我们要知道教育的潜能就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有潜能,爱的潜能、幸福的潜能、运用理智和才能的潜能。相信他们并为之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教育的对面是管制,它建立在缺乏对孩子的自身潜力发展的信念基础上。认为只有成年人对孩子灌输合理的东西,才能帮他抵制不合理,才能变成好孩子。
非理性信仰根植于权威,屈从于权力。理性信仰的基础是创造性。真正的信仰需要勇气和冒险,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是随时可以培养的。只有当孩子得到足够好的爱才能拥有生机活力和信心。
爱是一种精神活动,爱的能力需要强烈的情感、头脑清醒、充满活力的状态,需要思维敏捷、感觉灵敏、活用眼和耳,避免思想上的懒惰。爱与生活和艺术创造是不可分割的,在其他领域没有活力,在爱的领域也就没有活力。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唯一合情合理的满意的答案。为此相应的也要改造社会。这个答案可能会在《健全的社会》找到。
作为一个个体,最重要的爱的能力就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尤其父母要言传身教,自己是否活得开心有活力,孩子是一眼就看得到也感受得到的。其次要相信孩子,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成长条件。
最重要的就是觉知这一切。爱是自由之子,一切以控制占有和剥削的爱都不会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