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羽
1455 年,史上第一批印刷的书籍:「古腾堡圣经」面世。古腾堡发明的活版印刷,让书籍与知识走入一般人们的家中,推进了文明的发展。Jimmy Wales 被人誉为21 世纪的古腾堡。因为,他创办的「维基百科」,让「人人都可以掌握人类所有的知识」!
创新点:只要有够多的人看过,就一定能够找到问题所在。
今天在美国有任何问题,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谷歌」。而很多时候,谷歌的结果都包含了「维基百科」的连结。创办人Wales 是如何整理出那么多资讯以及确保它们的准确度?免费的维基百科又如何能够持续营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Wales 的故事。
本文5大重点:1. 和母亲一起编辑百科全书,启发了Wales 对知识的热情。2.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断找寻更好的机会。3. 自己亲自尝试过,才知道自己的设计有什么问题。4. 善用群众的力量,让「一般人」也能看到「学者」的盲点。5. 不需要向特定的对象要钱,才能持续保持中立。
1. 和母亲一起编辑百科全书,启发了Wales 对知识的热情
和很多创业家一样,Wales 会创办维基百科,是因为小时候收到家人启发。
Wales 在1966 年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父亲是在杂货店工作,而母亲和祖母则负责管理一家小型私立学校。由于母亲和祖母的影响,Wales 从小就培养了爱看书的习惯。
在他3 岁那年,他母亲买了一套百科全书给他。在那个时代,一整套百科全书要价不斐,很多家庭都要分期付款才能负担得起。Wales 没有辜负母亲的一番心意,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爱上了这套百科全书。
每年,百科全书公司都会将一些「更新」贴纸寄给客户。例如,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后,客户会受到「月球」的更新贴纸,标注什么时候人类成功登陆。Wales 在收到贴纸后,都会和母亲一起更新他们的百科全书。
每年,百科全书公司都会将一些「更新」贴纸寄给客户。例如,在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后,客户会受到「月球」的更新贴纸,标注什么时候人类成功登陆。Wales 在收到贴纸后,都会和母亲一起更新他们的百科全书。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Wales发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每天的更新都非常麻烦,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另外,不管如何更新,百科全书中依然缺乏很多他想知道的资讯。而这正是启发他创办维基百科的主要动机之一。
Wales 从小就对数学非常有兴趣,所以大学时他选择念金融系。大学毕业后,他原本打算要继续念博士。但在进入博士后不久,他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学术研究,因此选择休学并开始工作。
2.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断找寻更好的机会
1994年,Wales到芝加哥的一家证券公司上班,用他熟悉的数学模型,去预测股票期货的价钱。这段时间也正是网路开始普及的年代,一家名为「网景」(Netscape)的软体公司推出了同名的浏览器,让一般人可以更方便的上网。
1995 年网景在首次公开募股(IPO) 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让在做期货买卖的Wales 发现,网路产业是受到投资者重视的。因此,在大学中学过写程式的Wales 决定要写出自己的浏览器。
在写浏览器的过程中,Wales 发现因为网路的盛行,网络广告的需求开始快速攀升。他因此决定要改变方向,做一个可以贩卖广告空间的入口网站,而这家公司名为Bomis。
Bomis 让使用者将不同网站归类到不同主题下,而其他使用者就能够在不同的主题下面,找到这些网站。所以,越多人使用Bomis 的服务,就会有越多的网站被分类。而Wales 就借着在Bomis 网站上卖广告赚钱。
虽然Bomis没有很成功,但是它为Wales提供了稳定的金流,让他可以做一些更有趣的事。这个时候,他就想起了小时候看百科全书的经验,决定要来尝试建立网络版的百科全书。他的第一次尝试是一个叫Nupedia的网站。
对Wales 来说,小时候看的百科全书是非常有「权威性」的。因此,他希望Nupedia 也能够提供同意顶尖的知识。为了这个目的,在Nupedia 发表的文章,需要和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一样品质保证。
3. 自己亲自尝试过,才知道自己的设计有什么问题
三国时代的曹植七步就成诗,但在Wales规划下,要在Nupedia发文却要经过七道严谨的关卡。想要发表文章的人,要先提出「主题」给编辑团队审核。然后在写的过程中,Nupedia会找来对该题目有深入研究的学者们来审查这篇文章,就好像写论文一样。
Wales 认为,在这样严格要求下,才能产出和专业百科全书一样水准的内容。有了好的内容,他就可以吸引足够的使用者,然后在有了流量后,就可以继续靠着卖广告赚钱。
但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很大的距离。在最初的几篇文章发表后,就有使用者投诉其中一篇文章涉嫌抄袭。Wales 忽然惊觉,就算他们的流程多么严谨,还是没办法避免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Wales 还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因为他们严格的把关,要产出一篇合格的文章要花很多的时间。在Nupedia 上线的第一年,他们总共只发表了21 篇文章!
Wales非常焦虑,于是决定要自己来写一篇,看看流程有什么可以调整的。没想到他一尝试,就发现这个流程严重的缺点。由于这些文章都会被专业学者审查,所以他还没开始写就已经感觉到极大的压力,好像回到大学时期要交论文一样。他认为这样是无法吸引一般人愿意贡献文章,因为写的人一点都感受不到分享知识的快乐。
另外,他们当时的审查机制是透过将文章附在Email 中寄出去,然后修改的建议就在回覆Email 的附件中。如果同时有多人同时审查,整合大家的意见变得非常困难。
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叫Wiki 的工具。
4. 善用群众的力量,让「一般人」也能看到「学者」的盲点
Wiki 是夏威夷文,原意是「快速」。它是Ward Cunningham 在1995 年开发的团队协作软体,主要的功能是让一群人能够共同编辑同一份文件。Wales 看到了这个工具,就想要利用它来改变Nupedia 的审核流程。
Wales认为,要让更多人愿意贡献文章,就需要放宽审核条件。但如果要将文章的品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就需要让很多「一般人」来给意见。他相信,只要够多的人看过这篇文章,就一定能够找出问题,包括它有没有涉嫌抄袭。而Wiki能让这个构想成真。
考量到目前在Nupedia 发文已经审核的人都是学者,可能会对一大群「一般人」的意见有所抗拒。因此,Wales 决定另外建立一个名叫Wikipedia(维基百科)的网站。2001 年初,维基百科正式上线。两周后,维基百科上文章的数量,就远远的超越了已经经营了两年的Nupedia。
虽然维基百科开始迅速的累积贡献者和使用者,但是,真正让流量大爆发的事情,发生在2005年。当时,美国知名记者John Seigenthaler打电话给Wales,告诉他维基百科上一篇Seigenthaler的文章,指Seigenthaler和甘迺迪似家族的刺杀案有关。
Wales 迅速的厘清了问题,并将有关的文章下架。但不久后,Seigenthaler 在《今日美国》中写文炮轰Wales 不专业,而Wales 也因此被CNN 采访。虽然这让Wales 非常困扰,但是很多的人因此认识了维基百科,它的流量也因此暴增。
这次的事件,也让Wales 再次反思要如何确保维基百科上文章的内容,特别是重视讯息来源。他之后特别规定了在人物传记中任何纪录,特别是负面事迹,都需有非常可靠的来源,不然就必须要被删除。
Wales 对文章品质的重视,一直到今天依然不变。在新冠肺炎期间,有一名来自印度的女生抱怨他在维基百科上发表的文章:印度的伊斯兰传教活动导致疫情扩散,被删除。他于是就在推特上指责维基百科因为收了某方面的钱,所以将他的文章撤下。
Wales 看到了这篇推文,于是马上跳出来回应。他让那位女生知道,文章删除最重要的原因是写得太差,特别是文章中完全没有列出资讯的来源。因此,这篇文章的可信度是存疑的。以Wales 今天的身份,竟然亲自回应,可见他是多努力在维护维基百科的品质!
另外,Wales也明确的让那位女生知道,维基百科绝对没有收任何特定组织或集团的钱,因为,这根本不是它们的营运模式!
5. 不需要向特定的对象要钱,才能持续保持中立
维基百科最初的发展,和Nupedia 一样都是依赖Bomis 提供经费。但是在2001 年美国网路泡沫爆破之后,Bomis 和很多网路企业一样陷入困境,因此无法继续支持下去。
于是,Wales 要开始思考钱从何来。以维基百科的流量,其实Wales 可以选择卖广告。但是他觉得广告可能会影响团队往后对文章主题的偏好,例如:一篇讨论秦始皇的文章,从广告的角度来说,一定不如讨论参观秦始皇陵的文章来的好。因此,为了要卖出更多的广告,他们就有可能会偏爱特定的文章,但Wales 认为这对一本百科全书来说,是不健康的。
另外,Wales 也避免向特定组织或集团要求大量捐款。这样日后网站上刊登任何文章,就不需要顾虑到捐款者的想法。。于是,他决定要靠小额捐款来维持维基百科的营运。在第一次募款活动中,Wales 的目标是在一个月内筹得20000 美元,但两周后,他已经得到超过30000 美元的捐款。
近年来,维基百科一直都是世界流量最高网站的前几名。但是,比起其他的创办人如脸书的马克祖克柏、Google 的Larry Page,Wales 的身价远远不如。但是,Wales 从来不觉得这是问题。他认为,就是身价差了一大截,他相信维基百科的名声,能够让他见到任何他想要见的人,而这就证明了他的贡献,并不比其他创办人少。
或许正是因为Wales 这样的心态,才能为我们做出这本聚集了全人类智慧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