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好文

    摘录一篇有感触的文章:

      1.先放“糖”,顺应孩子的天性。专家指出,甜的食物能满足大脑对能量的需求,能让人心情愉悦。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糖”的,当小小的舌尖触碰到那一抹甜,总能手舞足蹈,神情雀跃。家庭教育中的“糖”,就是父母的关爱和鼓励,它像节日的巧克力,充满着甜蜜温馨,能让孩子放松身心,找回自己的天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母亲很沮丧,然而回家却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中学,每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免不了有些负面言辞,母亲回家都会对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只要你继续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听了她的话,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顷刻间舒展开来。

    十几年来,母亲一直用关爱与鼓励的“糖”,滋养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充满了前行的力量。直到儿子高中毕业,被清华录取,这一切的秘密才被揭晓。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令人动容。

      2.加点“盐”,教孩子面对生活的挫折

    有位哲学家说过:“磨难,苦难,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人生总是五味杂陈,有甜蜜,就会有苦涩。在教育这口大锅里,要想孩子成长得丰富多元,自然也少不了“盐”这个至关重要的调料。给孩子的教育里加点“盐”,就是要让他们明白,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也就是说,那些幼时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有25万人因为无法跨越心理的痛苦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令人叹息啊!成长的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摔倒再爬起来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可以从挫折中学到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勇气,得到最丰厚的战利品。

      所以,即使再爱孩子,我们也要在他们的成长路上洒下一把“盐”,不刻意规避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提前有切肤之痛,才不会在遭遇挫折时一蹶不振。只有让孩子更加勇敢,学会面对困难,才能跨过生活的沼泽地,到达成长的彼岸。

        3. 补补“钙”,让孩子自强自立。

        有句话说得很好:“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生活,补“钙”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通过补“钙”,让孩子拥有旺盛的生命力、顽强的适应力,挡得住生活的风风雨雨。我们熟知的《狐狸法则》中,成年后的狐狸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他们必须独立养活自己,一切都要靠自己。

    读后,我思考:什么样的家庭,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孩子有了生命的尊严,就可以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拼命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原来,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熬一锅“糖、盐、钙”俱全的浓汤。

      让孩子拥有幸福的底色,修炼健全的人格,如此,才能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开启流光溢彩的奋斗之旅。我受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累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