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提出了四大知识类别,1,事实性知识,2,概念性知识,3,程序性知识,4,元认知知识。这四类知识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学习不同类别的知识呢?以下我分三点说一下。
第一点,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技巧,助你过目不忘
知识性知识是指分离的,孤立的,“信息片段”形式的知识。学习事实性知识的关键就是要背得快,记得牢,也就是记忆术要用的好。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低,见效快。受传统填鸭式教育的影响,经常误以为记好就是智商高,就是聪明,因此很容易盲目的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来练习记忆术。
提高记忆效率,推进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思维导图,另一种是记忆宫殿。
思维导图是利用中心向四周发散的结构,同时加以线条,图片,颜色的综合,刺激形象记忆,从而提高记忆的速度和牢固度。记忆宫殿是提前设定好一个你熟悉的环境空间,然后在这个环境空间中,布置上各种元素并标上顺序,熟悉了这个环境空间后,以后再进行其他知识,就可以分别映射到这个环境空间的元素上。我们不要在事实性知识的记忆上花太多时间,要多利用技术手段,能及时查询就不要记忆,只记那些关键的需要熟练记忆的知识即可。
第2点,概念性知识的三个自问,帮你彻底理解
第2类知识是概念性知识,这类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包括较一般的名词概念(AI,区块链,框架),模型(4p营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原则(以终为始,以事实为依据),原理(金字塔)或理论(建构主义,行为主义)。
概念性知识包含一些事实性知识,但这些事实性知识必须是相互联系,非任意性的结构良好的组织起来的。概念性知识中包含的事实性知识,就像一块块瓷砖,上面有一些简单的纹路,孤立的看每一块砖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你把这些瓷砖按照一定的结构拼接起来,呈现在你面前的将会是一副恢宏的图画,这才算掌握了概念性知识。确保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某个概念性知识,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只问下面三个问题:
1,这个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任何知识都是在先前知识和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只有了解了知识的起源,才能抓住其本质。要问自己,他是在哪个时点产生和兴起的?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产生和兴起?在他之后可能产生了什么新理论?
2,这个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
大部分知识之间都是相通的,这意味着你在学习绝大多数所谓的新知识的时候,都不应该是从零开始的,而应该与你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加快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怎样才能在学习新的概念性知识的时候,与业务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关联的方法就是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我能否举出至少三个与该知识相关联的知识?这样可以调用原有的这些知识去类比理解和验证新知识,可以学习速度更快,理解难度更低,理解程度更深。
怎样才能关联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呢?需要好好运用三大学习策略
功利性,因为要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可以帮你将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联系起来。框架,随着你搭建的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越完整越密集,就好像一张立体的渔网一样往越来越大,网眼越来越小,你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关联起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就越多。可迁移,对新知识背后的本质和一般性原理认识的越深刻,你所能联系起来的知识和经验就越多。
3,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
专家的知识与普通人的知识有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专家的知识都是条件化的。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专家知道自己的知识适合在哪些场景下使用,不适合在哪些场景下使用,在哪些场景下要调整后才能使用。
在开始学习这个概念性知识的时候,就玩自己这个知识有哪三个能用和不能用的场景?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第一,逼迫自己去提炼和显示这个概念性知识适用的前提条件;第二,建立使用场景印象,这样在下次碰到类似场景时,会更容易调出该知识。
如果学习的概念性知识是抽象的,还可以在自问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做类比和比喻,以加深对这类概念的理解。对于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能做出类比或比喻,那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也能听得懂的话,就证明这个概念的理解已经很深入了,在与著名的费曼技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第3点,程序性知识的三个步骤,上手又快又好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通常,程序性知识也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在职场中,程序性知识是我们接触得最多的一种知识,职场成绩最低的时候,程序性知识占据的比重最高,而且已执行的程序性知识为主。随着职场层级的上升,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会有所下降,而且逐渐以规范形的程序性知识为主。
学习程序性知识有两个误区
第1个是低效率上手,很多人在学习一个新的程序性知识时,采取的是被动的片段式的学习方法,这其实是一种效率非常低下的学习方法。这样做有三个问题,一是上手工作的时间周期会长很多,二是工作质量做不到,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改善提升,三是没有书面的工作沉淀,一旦来了新人无法系统的指导工作,或者自己换工作后基本没有可迁移的内容。
第2个是无意识的重复。无意识重复大白话就是好像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从来没有想过。
学习程序性知识的三个步骤
步骤一,流程化,书面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流程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一般都是以一系列步骤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它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流程化的图表
步骤二,刻意用,有意识的应用流程步骤
发出流程后,要对照流程图中的步骤有意识的去运用,具体的做法是将前面整理好的流程框架作为一套模板,每开始一个新任务的时候,就将这个模板复制一份,然后在模板中的流程一步一步去做,这样做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每次都练习了这个流程的全部环节,因此实践一次所积累的经验,让其他人没有这么做的,要重复5~10次才能获得,二是更容易发现流程中不完善的地方。
步骤三,一般化,提炼出更具一般性的流程
跟概念性知识类似,陈虚线知识同样有适用前提条件。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时候,还要提炼出这个程序性知识适用于何时何地,这样才不会出现一套方法打天下的情况。提炼出一个程序性知识的适用时间和场合,除了能更好的运用这套程序性知识,还有助于将其提炼为更一般的流程。
通过程序性知识提炼为更一般的规律和方法,就可以在更多的场合运用这个知识,从而提升自己跨岗位甚至跨行业的可迁移能力。
除了上面三类知识,还有第4类知识,元认知知识。它是包括了一个人底层的能力表现,比如思维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元认知也包括反思自己表现的能力,以及制定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整的能力。
所谓的元认知知识,就是关于以上元认知的知识,例如有关学习的知识,反思自己表现的知识和自我调整的知识。
元认知体现在一切的知识学习,问题解决之中的,是一个人能不能认清自我,能不能提炼一般方法,能不能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决定性因素,但学习它的关键不是元认知知识,而是认知过程,在学习理解和应用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就已经是元认知过程,这个过程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习效果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