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农历新年,相信是会被所有零售人,铭记于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黑天鹅的影响,零售业接近停摆。疫情对商业的影响,相信大家在过去几周内也有目共睹。在这场危机之下,零售企业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呼吁求救,到现在,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转变,寻求机遇。
大浪淘沙危机中隐含机遇
诚然,病毒来势汹汹,对线下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但就像若谷在《历史上的10次大瘟疫》一书中所说,“人类每一次浩劫,都是一次涅槃”。对商业来说,亦是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其实蕴藏着大浪淘沙的转机,危机的来临就是转机的开始,商业领域在这种动荡时刻,反而会迎来新的变局。
以03年非典为例,同样也是隔离,导致人们无法进行线下消费活动,线上的电子商务顺势崛起。17年前,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消费习惯,间接带动了物流和第三方支付。当年的阿里巴巴就是在疫情中突围,并逐渐壮大成为商业帝国,阿里系的鼎鼎大名也是响彻中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17年后,外卖和电商已是成熟的产业。就这次疫情而言,新的消费习惯和新的蓝海已经崭露头角,面对新出现的增量市场,零售人又该如何抓住机遇?
内部自救产能优化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点。冲击之下,自救是第一位的。其实比起对外,对内的自救,也许才是未来的立足之本。对内的自救可以分为产能优化和人员优化。
在大环境低迷情况下,现在可能是“去产能”成本最低的时期,也是组织改革的最好机会。 所以企业不妨将目光内转,困境之下进行组织改革,有理由,有时机,也更有利于激发生存欲。这个时候必须要做减法,去除繁冗,重新梳理与优化组织结构、管理流程、服务产品、业务体系等等,这也是为疫情过后的发展积蓄力量。
内部自救人员优化
第二就是人员优化,人员优化不是靠多裁人来节省开支。员工是一个企业最核心的资产,而且越是动荡时刻,越要鼓舞士气,凝聚团队。我们既要优化组织结构,也要趁无法开工的这段时间,提升员工的内功。海底捞全线业务关停后,也为待在宿舍的员工们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除了门店服务的功夫不能丢,此外还要求员工每日keep健身锻炼和学习英语。
在这段时间,学习是最好的选择,企业员工不能自困。我们平时所见的员工服务状态,背后凝聚的其实是零售企业的神魂。员工体现了一家企业的日常管理能力、团队落地执行能力和规划能力。这些都来源于日常点滴的积累。标准化是企业最花时间,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没有捷径可走。对此,已经有一批企业开始用上了万店掌的掌上学院进行员工培训,不仅是学习疫情防范知识,更是有营销知识、行业知识。标准化成型后,效率也就从这里产生了。
这次疫情,让员工养成了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的习惯。但并非是这家企业的流程管理和执行力足够强,而是因为政府、社会、舆论监督力度足够大,才使所有员工愿意按照总部指令去实施防疫措施。直言不讳的说,很多企业缺少的就是一个强有力、能执行的保障系统。疫情期间的高标准又该如何贯彻下去,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哥也了解到,一些便利店和药店,因为不能去门店巡视检查,管理层都通过万店掌的远程巡店系统,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在万店掌app中巡视门店,保证门店制度强有力的执行。远程必定是下一个零业的风口。
线上线下融合加快
就是在疫情的倒逼之下,各行业的数字化和线上线下融合进程加快了。简要地说就是,全民直播带货,数字门店。在当下,不管你是社区小店,还是国际大牌ysl,分分钟拉个微信群,开个直播。
为什么会如此?疫情虽然阻断了消费者出门的脚步,但购物的需求是被压抑了的。本来的商业是在轨道上疾驰的列车,而随着疫情的到来,列车被迫拦截。但万幸的是,市场停摆了,人还在。这就倒逼线下零售企业的业务、生态包括店铺、商品、服务和运营全部上线。在线上,更好的解决消费痛点,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是零售业数字化的出发点。与实体店0客流相对的,是线上火热的流量。于是很多品牌都开始直播带货,但这与之前红火的李佳琪薇娅等头部主播不同。现在这形式,更有点像kol已死,koc当立。不夸张的说,门店人人都能带货。
比如护肤品牌林清轩。在武汉地区全部关店的前提下,导购们愣是把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二,部分地区的业绩甚至达到了平时的两倍。此外,家具品牌居然之家在三天时间里,组织起1000余名导购员、推动上千个家居品牌走向线上、引导成交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