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昨天好友给我转发了一篇文章《我放弃了对体制内“荣誉、职称”的追求,也放弃了编制》。作者叫孙娟,她曾是一位有国家编制的大学老师,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自己也在积极适应体制内规则,努力拿到体制内设置的各种“荣誉”“职称”,但逐渐了解之后,37岁这一年,她放弃了对学历、职称、荣誉的追求,最后决定离职,放弃国家编制,做个自由人。

我今天写的这篇,文章无意评价体制内外的事情,只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很多人而言,如果想明白了,接下来的人生一定活得通透许多。

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是:

你的人生被怎样的价值评价体系左右的?

换句话说,你决定自己如何过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子,面容姣好,个子中等,善良得有点老好人,优秀却不自知,甚至让人不解的是,还有点点自卑,总希望通过外界的肯定来肯定自己。

求学路上,从高中起,一直是班里的前两名,常常是第一名。虽然不是特别厉害的高中,但和入学的成绩比,她的进步还是非常大。她怕被同学说,因为成绩好就目中无人。于是,只要同学来问问题,一定倾囊相授,如果实在不懂,也要向老师问懂了回来给同学讲。班级卫生大扫除,一定多做,有一次打扫完教室卫生再去食堂,食堂都没有饭菜了,学校内没有小卖部,她平时也没有准备零食,只有眼睁睁地饿了一个晚上,当时同学们都已经又回到教室上晚自习了。


图片来自朋友的赠图
图片来自朋友的赠图

可即便如此,饿着肚子回教室上晚自习的她,听寝室的另一个同学对她说:“你不知道么,刚才你打扫完教室回寝室,其他同学都吃完饭回班级了,大家都在说你,因为成绩好了不起么?做个卫生都满脸不高兴。”她听了真是欲哭无泪,心想自己真的没有因为成绩好就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啊,给那么宽的区域做卫生,也没有丝毫怨言,连饭都没吃上啊。

大学时,保研之后,她埋头写毕业论文。一日,寝室的一位女孩子邀请她去看电影《霸王别姬》,回寝室的路上,这个室友告诉她说:“你知道么,昨天全寝室的同学趁你不在时,都在数落你的种种不是。”她一听,这情形和高中何其相似,她那么努力去讨好所有的室友,从不敢和同学争吵,因为怕吵架之后,以后很难相处。四年来,得到的结果竟然如此。当晚的电影本来就压抑,当她听到这位室友的话,简直泪如雨下,嚎啕大哭。

研究生时,同样遇到奇葩的室友,不想再提,此处略过。工作后,她很努力很努力地工作,所编辑出版的图书销售额最强时占全社全年的1/3,可每年评先进的时候,没有她。后来编室主任还蛮好,他说评了先进也有奖金,年轻的同志们都很辛苦,所以还是轮流来吧。到升职的时候,和她一批进入出版社的4个女孩子,3个都升职了,除了她。

她想,一定是自己能力不够。

于是,她不断学习,精进专业,后来还通过新一线城市很难的一个选拔考试,抓住一切机会,不断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所写的论文公开发表,并入选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每月组织线下活动锻炼自己,不断阅读、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不断被认可。她被市图书馆邀请做主讲嘉宾,被省广电集团邀请给知名主持人做分享嘉宾,可升职的时候,还是没有她。

她很自责,也很困惑。

仍旧回到以前的模式,不断地自省、自责,甚至不断否定自己。一定是因为自己有问题,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会被提拔。或许因为是学历史的,知道再大的权力到身后都是一场空,也或许因为家人不停给她灌输的思想:“权力不为私,其实就是责任。职位越高,越要承担大的责任。权力不是拿来牟取私利的”,也或许天性使然,她并不在乎权力,但她尤其在乎的是,升职是对她能力的认可。

于是,她就被这个所谓的“认可”牵着鼻子走了很多年,因为她是个非常简单的人,并不擅长搞关系,也不太会察言观色,很相信自己做到了,领导就会看到,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她很在意是否被领导认可,很在意和同事相处是否融洽。与她期望的,背道而驰,不是努力就能被看见,也不是你真心诚意地对待他人就会获得同样的回报,反而让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很好欺负的,于是挖坑看她跳。

她常常睡不好,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领导才看不到,一定是自己不够强大,同事才会“挖坑”,所以要加倍努力工作,要加倍努力学习成长。焦虑导致她睡眠不好,过度地工作、付出让她没有好好陪过孩子和家人,自己内心也不断被掏空。就这样,每天凌晨三四点就醒来,再也睡不着,白天拼命工作,晚上还要加班看稿,腰椎病犯了,坐不下去,只有站着看稿。每天看完稿子很晚才下班,走在黑黢黢的楼道里,只有自己脚步声的回响,真的很吓人。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办公大楼,迎面而来的是街道两旁稀稀疏疏的灯光,回到家里,孩子和家人都已经安然入睡,自己的内心则满是愧疚。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白头发长了好多,头发也掉了好多。前段时间,和好友踏青,一起躺野餐垫上,好友撩了撩她的头发,发现了好多好多白头发,说:“天啦,工作这些年,白了这么多头发,真是让人心疼。”是啊,白了好多头发,升职加薪的时候也没有她。即使她工作很用心,很努力,很认真,可是领导看不见呀。

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她自己的问题呀。没有常常向领导汇报工作呀,没有琢磨清楚领导的心思,把工作重点放在领导的重点上呀。是的,看起来你说得很对,这也是她以前常常自责的地方。自己怎么就不可以像很多其他同事一样,常常去给领导留下努力工作的好印象,常常和领导搞好关系,常常去琢磨领导的心思。可事实上,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擅长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有的人做起来简直如行云流水,而她去做,好像就常常像削脚适履,自己都觉得别扭。不得不承认,做实事的人,有时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孙娟说:“据说一个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后,会觉得只有游戏里的等级值得追求,沉迷久了,会忽视现实评价体系。人在任何一个小圈子待久了,都会把圈中的评价体系当做自己唯一的目标,调动自己所有的资源往上爬,就看不见外面广阔的世界了。”

她就是那个沉迷“网络”的人,把单位的评价体系当做唯一的评价体系,努力去蹦跶,去往上靠,觉得只有进入这个评价体系,才能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价值的。她“最终消解了自己,变成这个体系的螺丝”,好像不被提拔,就是不被认可,就是没有能力和没有价值。

她一直沉迷其中,忽视了对自己真实客观的评价。就好像大学时,有室友说她长得不行,穿什么都不好看,她就信以为真;有室友说她说话都说不清楚,她也信以为真,甚至抑郁地怀疑自己真的是个连表达都成问题的人。而事实上,她通过自己4年来扎实的努力,以高分的专业成绩获得了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面试资格,又与强有力的同样获得面试资格的同学们竞争,通过全院领导的集体面试,她最终获得了全院唯一的一个保送名额。硕士毕业时,是全院唯一一个考上博士研究生的学生,而且是公费的。

当她年近40,终于明白,活在他人/圈子的价值评价体系中,就像拿着放大镜每天在找自己的缺点,她选择性地“失聪”,或者说选择性“失明”,完全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为了一棵“树”(圈子里的评价体系),她不但放弃了整片“森林”,也放弃了自己人生的整个春夏秋冬。

所幸,她在这个年龄幡然醒悟,及时“止损”,打开自己的感官,更加真实、全面地去看待自己,看待这个“圈子”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它为唯一的评价自我的体系,更多维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这才发现,人间值得,自己的人生也如此值得去好好珍惜和慢慢度过。

写这篇文章时,孩子说赶紧写完去陪他睡觉。他说:“妈妈,你以后写文章不要写那么多,一定要直奔主题,最好一句话就写清楚自己的观点。”我说:“好啊,可是如果那样写的话,我想读者可能看不太明白哦。”他说:“总之,还是写快点来陪我,写一两句就好。”

哈哈哈,可爱的小朋友。

以上的故事,其实写的是我自己。我就是这样走过漫漫长路,年近不惑才活明白的。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30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