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的功与过

算力的功

算力对于采用POW共识机制的项目来说,就像是一个王国中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保护着这个王国不受外族的侵略、维持着王国中的王公大臣、平民百姓(生态圈)的安全和繁荣,可以说,算力就是这些项目的命根子和护城河。一般来说,那些拥有巨大算力的项目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如比特币,至今都是最安全的的项目,没有之一。

此外,POW共识机制践行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理念,即,谁投入的算力越多谁就收获越多。而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当你对某个事物参与越多、付出越多,你就越喜爱”,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算力越高越容易达成共识,而共识则就意味着价值。

算力的过

毫无疑问,资源浪费是POW共识机制被指责最多的问题。在彼得看来,是不是真的造出了浪费,这要看比特币最终的共识情况。若比特币最终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全球性、去中心化的系统,那么这个成本很显然是非常值得的。但若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比特币也就是一个失败的社会实验,可能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所以,我们暂且按下不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而事实上,除了这个问题之外, “一言不合”就分叉,也是算力惹得祸。

世上“有利就有弊,有得必有失”。我们看历史就知道,一个王国中,最容易造反的就是哪些手握重兵的将军。

那么为啥会造反,两个字可以解释:”利益”问题! 我们以比特币的分叉为例,表面上看,之所以分叉是由于扩容升级之争,而实际上是并非那么简单:

在矿圈,一直存在着“军备竞争”说法,你得不断投入和升级你的挖矿装备、不断提升算力!

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就是矿工挖矿的算力与难度成正比,也就是算力越大,难度自动调整上升。

自比特币诞生以来,挖矿的算力按照指数级别增长,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涨了500万倍,但是不知道的是,算力的增长达到了亿万倍,目前已经达到E级别(1E=1000P,1P=1000T,1T=1000G),每天的挖矿成本(硬件、电费、维护)数以亿元计。

那么,在难度系数动态调整和比特币总产出固定(每个块矿工奖励12.5 BTC)的情况下,想要获得奖励,那么所有的矿工都必须增加算力投入来竞争,而若一旦停止算力的增加投入,奖励就会被其他矿工蚕食。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矿工来说,挖什么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

出现一种或者N种币种,在使用同一套矿机设备的情况下既能够挖比特币又能够挖这些币,从而实现1+1>2的效果!

所以,随着比特币扩容之争越来越激烈,在比特币不能按照自己想法发展的情况下,手握重兵的矿霸选择分叉的冲动就越来越强,虽然这样做会暂时会对比特币的价格产生影响,但若新分叉的币种价格和比特币的价格之后高于未分叉时的价格,那么这个事情就很值得去做一做了。

当然,你分叉时,得要有一些手段,否则吸引不到足够的算力,那么你这条新链就会挂掉。比如BCH诞生时,大矿霸就修改了难度调整系数(EDA),由原来的2周改为12小时调整一次,这样矿工们可以短时间内挖出许多币。而有利可图的事情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算力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51%攻击

算力之过之三,就是大家都熟知的“51%攻击”,而事实上,也已经发生了,如之前的BTG、ZENCASH,前两天的ETC等等。但对于算力巨大的项目,如比特币来说,受到51%算力攻击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根据Cryptoslate的估算,对比特币进行51%算力攻击需要14亿美金,需要240万台专业的ASIC矿机,一年耗电量约为29.3TW,相当于摩洛哥整个国家一年的耗电量。其中为了储存这些矿机所需约两亿五千万美金在基础设施上,包括矿场建造、通风设备等等;而如果要持续运行这些设备一天,一天的电费约为200万美金,人力和其他成本需要24万美金……

因此,很难想象会某个人或机构愿意付出如此的成本来对比特币进行攻击,而且还是在比特币将变得一文不值了的后果下实施。他又会到什么好处呢?

采用非POW共识机制的项目

说了这么多算力之过,那么哪些采用非POW共识机制,摆脱了算力控制的项目是不是说就很不错呢?

以前有人曾妄想制造出永动机,但是大家都看到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能量的交换,想不劳而获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

那些采用非POW共识机制的项目,为什么不采用POW共识机制呢?除了大家认为的POW共识机制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外,还有这么两个原因:

首先,干不过比特币

作为后来者,他们若采用POW共识机制将极难发展,因为在POW共识机制下需要投入出极大的成本才能产生算力、才能保护项目的安全、才能让项目产生共识,而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和积累,但是在已经有了比特币的情况下,你的项目的优势在哪里呢?谁又会对你的项目产生共识呢?

其次,采用非POW机制来钱快

对于非POW共识机制的项目来说,我只要拉一帮人、copy代码、设定一个币的总量,然后对外宣传、上交易所就OK了,根本不需要去挖矿,所有的币都掌握在项目方手中,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有货币发行权央行,只要上了交易所,用币交换法币,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和风险。

而对于比特币来说,即便是创始人中本聪本人,现在他想得到比特币,也得和其他矿工一样投入巨资购买挖矿设备来竞争挖矿。

需要说明的是,彼得并没有说,非POW机制的项目都是空气项目。是不是空气项目最终还要看应用的情况、看用户数量。只是这其中的风险巨大,甚至是大过风险投资。

据说风险投资也有这么一说:“7亏、2平、1巨赚”。那么从这个概率上讲,绝大数的项目都会死翘翘。而风投在投资项目时,会进行尽职调查、会评估创始人团队情况,甚至是派驻高管共管项目。而反观币圈,我们甚至是连创始人履历的真假、团队的人数、办公场所、项目进展等等都不知道。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采用POW共识机制(尤其是算力巨大)的项目似乎比那些非POW共识机制的项目更可信一些!


�~��RD�3+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力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