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下看《围城》

近日闲来无事,再次捧起《围城》…

记得我是高一的时候偶然读到此书的,当时就为钱钟书戏谑之词捧腹,感叹钱老的文字,“刻薄”而留有余地,意味深长;感叹竟有如此有趣的书。

再读三读《围城》,仍然会被钱老诙谐并充满智慧的语言所吸引。他以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以方鸿渐为中心的病态高级旧知识分子的故事…

《围城》的语言魅力是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读者欣赏的地方。文章大量妙趣横生、别出心裁的修辞手法自成一体,令人耳目一新。他把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饶有趣味地联系起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特点鲜明,他都能揶揄一番。他的幽默是机智而含蓄、俏皮却精致的学者式幽默。下面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吧!

比如:1、文章的开头,形容傍晚夜景: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2、形容方鸿渐在印度洋上的子爵号轮船上遇到的“局部真理”鲍小姐: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3、男主方鸿渐和苏文纨、唐晓芙的感情纠葛被钱老这样代入:“……什么酥小姐、糖小姐会看中他!”周太太因为“芝麻酥糖”的现成名词,“说‘酥’顺口带说了‘糖’”,这一信口胡诌,歪打正着,碰巧把方唐相爱的那张纸捅破了,使读者捧腹。

……

这些修辞在整个著作中比比皆是,可谓妙不可言,辞浅意深,简直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其次,谈谈《围城》蕴含的人生哲理。

翻开《围城》的扉页便写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多如此。

“ 围城”指向的是芸芸众生。婚姻如此,事业如此,生活亦如此。得不到时,朝思暮想,得到之后,意兴阑珊——如同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得到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得到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就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是关于《围城》最直白的解读。如果跳出来从更宽泛的思维和视角来分析。

      从情感角度看《围城》

《围城》虽不是一部地道的爱情小说,但它确实独特地揭示了爱情的哲理。以下就是与方鸿渐有过感情纠葛的四位女性,我们不妨来看看。

    1.“局部真理”鲍小姐

鲍小姐如何选中猎物方鸿渐呢?“她看方鸿渐是坐二等舱,人还过得去,就把他当做漫长的旅行中一个仅供消遣的对象。”方鸿渐是如何掂量鲍小姐的呢?鲍小姐思想开放、主动热情,脸蛋和身材全都拿得出手,最重要的是,“她已经有未婚夫了,你可以享受她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所以他俩之间是不存在爱情的,就是快餐式旅途伴侣。

  2.留洋博士苏文纨

苏文纨出国留学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自己镀金,让自己在婚恋市场中拥有更多的价码。她清晰地捕捉到了这些有钱有资历的男性择偶标准的转变,并顺势把自己打造成符合这类男性择偶价值观的女性。虽然现在苏钟情于方,但在之前两人同为大学同学,那时候苏眼中根本没有方。钱老这样比喻:“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从前她一心想要留学,嫌那几个追求自己的人没有前程,大不了是大学毕业生。而今她身为女博士,反觉得崇高的孤独,没有人敢攀上来。”方鸿渐的出现,让她开始对爱情开始有了虚无缥缈的期待。她理想中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她喜欢赵辛楣和方鸿渐两个男人为她争斗,也常常在赵方两人之间制造无端的猜疑、嫉妒,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并激发方鸿渐向自己表白。最后爱而不得,与其貌不扬的庸俗圆滑的胖诗人曹元朗闪婚。即使是作为接受过新思想的海归,苏文纨内心也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男人深深地联系了起来,她把心思完全花费在寻找一个理想的丈夫身上,极度看重功与名,逐步失去自我。这就是看重名利的市侩婚恋观。

3.“千方百计”孙柔嘉

孙柔嘉初看小家碧玉、简单朴素,“刚大学毕业,青年有志。她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有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而实际孙也是一位有心机的女人。她家境并不殷实,也没有机(金)会(钱)出国镀金,命运逼得她只能靠表演简单和纯情来诱捕男人。对孙柔嘉而言,丈夫就是女人的职业,没有丈夫就等于失业,所以要牢牢碰住眼前的这碗饭。

携手共同走进婚姻围城的方孙两人,婚后的生活只有短短几周的风平浪静和浪漫舒适,之后便是鸡零狗碎和鸡飞狗跳,婚姻中狼狈不堪的一面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他们袭来。

文末钟响的那段文字充满戏谑,却又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两个明明互有爱意的两个人,在柴米油盐和家庭成员的纵横交错的矛盾中逐渐疲惫、无奈与失望。 这就是普通夫妻最现实的围城内的生活,被这对夫妻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现在的夫妻又何尝不是如此?

4.“白月光”唐晓芙

唐晓芙是方鸿渐唯一爱过的女人,让他一直魂牵梦绕。“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她头发没烫,口红也没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制,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方鸿渐爱上唐晓芙也是有原因的,他看透了鲍小姐浪荡不羁、大胆开放的性格,厌倦了苏文纨雍容华贵、清高孤傲的一面,于是,清纯可爱的唐晓芙第一次出现时,方就即刻为之倾倒。但是阴差阳错,两者失之交臂。唐最终成为方的“白月光”。钱老这样安排也是精彩留白。如果让他们走入婚姻的围城,他们经历柴米油盐的洗礼,“白月光”也就变成“饭粘子”了。这是人们理想中最完美的爱情,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从人性角度看《围城》

方鸿渐大学毕业出国留学,买了个假文凭回家,之后夹着尾巴做人,被苏文纨嘲笑,被三闾大学嫌弃。他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方鸿渐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人性的多面性。

再看孙柔嘉,婚前婚后,从“好脾气”到“任性”,方鸿渐对婚姻仅有的期望,都随着孙柔嘉卸下的面具而破灭,这不是婚姻“围城”属性的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

纵览全书,钱钟书在《围城》里表达的重点,不是婚姻的围城,也不是人生的围城,而是对人性虚假和伪装的一面的揭露。

    从时代背景看《围城》

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是抗战初期,所以《围城》里每个人物也都有深深的时代烙印。作者对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褒扬和批判,包括男主方鸿渐和各色配角。那么钟书先生也和鲁迅先生一样,也意图通过小说来呐喊,唤醒国破民乱大背景下的人性美好或者说是企图通过对典型人性的生动刻画来突破缺陷的人性围城,引导塑造美的健康的完善的国民性格。

总之,这样一部文学巨著,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去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广角镜下看《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