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伪完美主义陷阱:先完成,再完美

伪完美主义陷阱

你一定也常常听见这样的声音:

如果一件事不能做好,那我就宁可不开始。
还没做好充足、万无一失的准备,我还不能动手。
达不到自己要求的东西我拿不出手,我不能接受自己做的东西是垃圾!
我正在酝酿一个完美的作品,再给我一点时间。
我就是太追求完美了,所以最后一刻才完成任务,分秒必争。

在工作中,因为有硬性的标准和截止日期,即便有时心底不情不愿,我们也能完成任务。

但对于人生计划上的待办清单,那些深藏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却轻易放过自己,一拖再拖。

面对行动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借口,或许懒惰、或许恐惧、或许侥幸,给自己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行动本身的难度。

他们看似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但实际上说着这些话的人,似乎并没有真正创造出和“完美"相匹配的成绩。

时间过去很久了,没有见到事情的进一步进展,所谓的完美结局迟迟没有出现。所以我会更愿意称这种心理为“伪完美主义”

“伪完美主义者”的典型特征是过度准备和喜欢拖延,他们喜欢写详实的计划、做细致的铺垫、备充足的工具,等待"时机”的垂青。

但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尽量延迟面对真正重要的事情,他们知道自己在逃避什么,就是无力尽快启动。

于是,追求完美,反而成为伪完美主义者止步不前的借口。

对自己的无能的恐惧

那他们在害怕什么呢?我想是害怕到最后,看到自己的失败和无能。

很多人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用追求完美去逃避失败。

只要不去踏出尝试性的一步,就永远不会失败。我们大可以继续告诉自己,不是“我失败了”,而是"这是我从未尝试过的"。

这是我们潜意识里在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为最终的失败找退路。

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所谓的「追求完美」,而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过度准备」。

于是我们在忍受内疚和焦虑的同时,以「过度准备」的行为为自己进行合理化的开脱。

但是,这样的行为又会进一步让那件被拖延的事情,在自己的心里变得越来越难。

于是,内心的恐惧心理被加剧,从而形成无力自控的内耗,和逃脱不了的牢笼。

为什么我们会容易有过度准备的行为惯性呢?

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小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就隐含着这样“为以后做准备"的价值假设:

我们上课做作业是为了“准备考试",从小学到大学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都是为了今后“走进社会做好准备",而不是要去"完成某件事情"。

但等到我们真正走出校园,却依旧会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从而错失本该抓住的许多机会。

虽然我们常说做事情时机很重要,但问题是你可以容许自己多久去等一个好时机出现,等自己完全做好准备呢?

要知道,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

先完成再完美

只有当我们认清一个真相: "都准备好”是永远不存在的状态,再怎么等,也没办法"都准备好"的,我想我们会更有勇气做出行动的改变。

由不完美到完美,才是完美主义的精髓。

我们总是希望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总是觉得有一点小瑕疵就是失败了。

但事实上,所有值得做的事都必将伴随有真实的恐惧。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我们常常会有一个认知上的误区:认为那些能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这当然只是我们天真的想象。

真正的完美主义者并不抗拒失败,也不期待一切尽如人意,但只要开始了,就不会放弃改进的机会,让结果变得更好。

追求完美并不错,但是千万不要从一开始就要求完美。

先去做,再做好;先完成,再完美。只有先完成了,我们才有资格谈完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伪完美主义陷阱:先完成,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