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启蒙老师是我母亲,她教会我很多,单有一点就够我终生受用的,那就是爱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拥有爱别人的能力让我总想着做点什么,哪怕是小事儿,我做了,我爱的人们就能少做点,不能说分担辛苦,至少尽一份责任,是一点心意,因此我总不愿闲着。
想给母亲更好的生活,想给老婆和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这些想法让我明白奋斗不只是为了自己,感觉累的时候也不能随便放弃。
我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的老师是徐玉梅老师,她是我四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之所以映像深刻,是因为那可以算是我最喜欢学习的一段时间。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她都留给学生们自由提问,这可乐坏了思维发散而又跳跃性强的我,什么我都问,下课了也还接着问。所幸徐老师的本专业是地理学,还能给我解答什么是太阳光谱,真让人大开眼界。
某次放学后徐老师骑自行车带着我给班级买东西,好像是气球之类的小玩意儿。我母亲记得此事,是因为回家后我自豪地对她说徐老师的背上香香的。我记得此事,是因为隔天高年级的同学就问我为什么徐老师骑车带我,我和徐老师是亲戚吗?更让我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
后来,上了初中,徐老师成了我们的地理老师,可不巧赶上课改,地理课不参加中考了,我又有点怅然若失。可每次见面,徐老师还是像老朋友一样和我们打招呼,她喜欢在点头之后下巴一扬,有种非常自信的感觉,所以什么时候我见了徐老师也特别亲近。
后来我上了大学,原来徐老师和我们大学老师还是同学,嗯,世界真还不大。
上小学时候我母亲最喜欢的老师是陈芳老师,因为她脾气好还特别有耐心,也因为她善于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题。陈芳老师教数学,只有在她教学的阶段我不偏科。因此我母亲常说如果我的数学一直归陈芳老师带,成绩一定好得多,后来也一定不会选择文科,说不定还会走上科研的道路……
后来我想了想,我喜欢陈芳老师,主要是因为她从一上班开始就平易近人,上课的时候从不会表现出对场部孩子的偏爱或者对连队孩子的漠然,她对我们都一视同仁,休息的时候她也不端着,我还在菜市场见过她帮父母卖菜……多年后我们步入社会,踩过雷也掉过坑后才意识到这种平等爱人精神的可贵。
上初中的时候我们最喜欢的就是陈海燕老师,不仅因为她是我们那儿最漂亮的年轻女老师,而且还当了我们两年的班主任。
陈老师是英语老师,从她那儿我得知了披头士和滚石乐队,不知道这对我后来喜欢Taylor.Swift , Katy.Perry , Rihanna , Ladygaga , Lana.De.Ray , Skylar.Grey , P!nk , Eminem , Ed.Sheeran , John.Legend有没有影响,但当时从陈老师那听到有个唱《双截棍》的还不错的话,直接导致迷了周杰伦十年之久!
那时候陈老师对我们很好,她常说我们就像她的弟弟妹妹一样,也在劳动的季节每天身体力行地帮学生们捡棉花,直到把全班都帮了一遍。
而且她不认同有的老教师比较刻板的教育方法,在得知班里的孩子不背完书就不能出教室吃午饭的时候,也自掏腰包买来方便面偷偷发给我们。
单身的陈海燕老师和陈春妮老师那时住校,放学后她们还留下调皮的罗丁奎和我,让我们帮着提水桶,那桶挺不轻的,我们那时不知道累,只觉得能参观老师的厨房还挺有意思。
彼时罗丁奎说陈春妮老师特别睿智,现在我也反应过来,陈老师确实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她不轻易开口,但说的话往往能够穿透物欲的迷雾,直抵人心深处。比如她说过自己接受不了献血。这么多年过去,各种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我也不再打算轻易献血了。
杨玉捧老师教数学,她应该喜欢我老婆,因为她数学学得好。但我不行,那个时候只顾着和王迪,冯川一起跟杨老师对着干。杨老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王迪聪明,不学也能考90多,我们行吗?听不进去的我回家还学给母亲,没想到母亲也深以为然。上高中数学也学的不怎么样,反应过来自己的知识树在基础科学领域有着很难弥补的重大缺陷,这都是后话了。
还有我们初三的班主任马晓慧老师。马老师原来还有点胖,后来生了很严重的病,变得很瘦。这时历年带过的学生们都站了出来,在水滴筹上给马老师捐款,下面的留言都很暖心。后来,马老师在北京看病,聂华东去北京出差还专门去医院看望,他这个家伙会做人,跟老师说是他和我们两口子的心意,其实我们什么也没做。
和马老师也是不打不相识。
初三提前开课,我根本就没得到消息。那天还是暑假,我穿着一件花衬衣去商店买雪糕,老板告诉我开学了,我才将信将疑地往学校走去。路上我想穿成这样会不会不太合适,但情报也可能有误,去看看情况吧。到了教学楼下,重新分班的名单赫然贴在板子上,无奈,硬着头皮上吧。到了班里,人坐了满满一教室,马老师正在训话。她用犀利的眼神和长久的罚站给了我第一个下马威,又强调了对我的捣蛋事迹早有耳闻,切不可无事生非,因为她的眼睛会一直盯着我。
我本想,班里还有张秀慧她们几个六连的孩子下午才能来,比我来得还晚,马老师这么厉害,肯定对他们更狠。可谁成想,下午马老师轻描淡写地打发他们上自习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马老师有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她上大学时候摘抄的名言警句和古典诗词。受此影响,我读了中文系后也向马老师看齐,每个学年也买一本最厚的笔记本,记录下自己的所学所想,就怕浪费了父母辛勤劳动挣来的学费。后来也练就了我东拉西扯的“清奇”文风。
说完女老师,还得说说我的男老师们。
上初中我最喜欢男老师的是范世英老师,他是老教师了,脾气特好,走路腰杆挺得直直的,讲课也有耐心,对热爱科学的学生有点偏爱。我们那个小地方缺乏基础科学教育硬件,后来修了新教学楼,有了新实验室也只能做做镁带燃烧、串联并联线路实验。从小,我们几个就抢着帮自然课老师拿教具。
为此,在我眼里,范老师就是科学的化身。
后来,薛海江老师和朱亚冰老师也成了我的偶像,不仅因为他们一个教物理,一个教化学,而且他们还告诉我这个世界的好多奇谈怪论,比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全是白板,主持人全凭对地图的记忆点来点去,比如站在埃及金字塔阴影下的某个角落,就能治好各种病,然后多活好多年……让我打开了眼界,也进一步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上了高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徐方君老师。他是我们那儿的一个“神人”,也是我心里的一大传奇。
快退休的人了,能一口气单脚跳上四楼。骑自行车把哈密周边都跑遍了。最重要的是他知识储备极其丰富,讲历史精彩极了,常常脱出课本讲很多课外知识,还给我们读他写的小说片段。据他说,年轻的时候跑到苏州听昆曲《牡丹亭》,听一场出来买了票联轴听,听完那唯美的唱词过目不忘。老师们每年带完高三就去旅游,到一个景点,导游开始讲解,徐老师接过话头“小姑娘,你讲的不对,这个……”后面的景点,导游就任由老师们跟着徐领队放羊了……
他每讲一堂课,都能把人镇住。上完晚自习我们回到宿舍打开矿灯继续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比比看谁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出他课上的语气和神态。
他不仅能讲课,还能主持婚礼,还是烈士陵园的金牌讲解员。
听着他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声音,历史如在目前,那些崇高,伟岸,宏大的飘渺画卷一下子全都鲜活了起来,一切积淀都在一刹那迸发喷涌而出,所有的意义都变得更加有意义。
全学校里的老师,包括书记,一大半都是他的学生。所以他只管上课,其他什么都不顾,上完课就出去溜达,找人下棋,活得逍遥自在。
每次回去看他,都要做红薯米饭给我吃——那是经受过饥荒年代的他心里最好的饭菜。
他曾说他们那一代人根本不敢想象粮食这个东西还能放开了不限量买卖,也对我很有触动。
从他身上,我更加坚定了母亲传授给我的知识崇拜。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真理,知识意味着一切。
追求知识比追求任何东西都更有意义,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唯有知识不朽。传递知识比馈赠遗产有用得多。
为此,我坚持读书,哪怕毫无目的地随手瞎翻。为此,我自认为学到点他不知道的东西时,看到若有所思时或读到困惑处总还给他打电话,或辩论,或求证,每每还是发现和他差得很远。
等我上了中文系,也把老师们都变成了亦师亦友的伙伴。
今年去看张艳班主任,那时孩子还没出生,她也送给我一大包小孩儿的衣服,叮嘱老婆有什么育儿的问题一定给她打电话,我们欣然领命。
上学的时候李光翠老师对我比较欣赏,后来的我没有走上学术的道路,恐怕我们心里也都有遗憾。
从石河子回来,写了篇感想,吴新峰老师还打赏了不小的数目,但他并不理会我的受宠若惊,只一句云淡风轻的“管得着嘛”就让彼此更加心心相印。
中文系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郑剑平老师和王青海老师。
郑老师教文艺理论。我当时也立志要学懂理论,因为我看不到语言学的根本性质,又觉得文学史流于表象。那时候我脑子里的谬误不少,也包括自认为理论比李玲,贾晓华们学得好。事后,这么几年过去,才明白真正浅薄的人是我。
但都不妨碍和郑老师的友谊深厚。在我少年心性既不敢拿云又向往真知的年代,郑老师每每用平实的话语把理论拆解成简易的例证,照亮着我前行的路。后来工作几年,正是低谷期,回去石河子,郑老师带我吃了烤包子,又开车上南山,坐在山顶抽着烟,他随口一句“在部队上处理公文,对你们来说应该没什么难度”。
就为老师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我竟然一下子觉得真的没什么难的,和文艺理论相比,和朗吉努斯的《论崇高》,艾布拉姆斯的镜像说,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相比,写点公文很难吗?
哈哈哈,于是回去,继续大干一场!
我们都不习惯称王老师为王老师,因为他实在太喜欢和我们称兄道弟了,所以我们都喜欢叫他海哥。
我们都喜欢他的才气和他的飘逸,来如流水兮去如风,不知何处兮何所踪,说的就是他。
从这个角度看他有点像徐方君老师,因为他读的书比我们多多了,无论我们提出来什么典故,他都能接着背下去,并很快说出出处和更深的内涵。
因为我有死皮赖脸地往自己喜欢的人身上凑的习惯,所以你能想象,后来海哥和我也生出了点惺惺相惜的感情。
起因在于某一节课上,海哥讲得兴起,背诵起蒋捷的《虞美人》,他一背,我也突然想起来什么。当时的情景其实是李国栋会背,我记得很模糊,海哥提一句,我跟一句。于是他很好奇,你是在哪看到的这首词,知道点名堂,背又背不全?
我说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背过,没想到他大加赞赏,不错不错。
后来我读《百年孤独》,因为喜欢,就把黄锦炎的本子和范晔的本子都找来读,他也深以为然。
我记得他说过,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那本书,对他来说那就是鲁迅全集。
但今年再去找他,他已经拒绝了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词儿,看来我的脑子走的还不够远。
当我工作后,从单位的一些领导和很多同事身上都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他们也就成了我的老师,把领导和同事看作师长,这不得不说有点意思。
而我自己也从一个只会低头写东西,不敢站起来说话的人,变成了不管讲得好不好都敢于上台胡说八道的人,又变成了一个尽量讲得思路清晰,有礼有节的人。我对生活的看法也越来越有点意思。
从小到大,我的老师们教会我很多,我也一直心怀感激。
因为我从小地方来,长大了也一直生活在地缘政治时代的边缘地区,我的老师们没有被冠上名师,大师,天师的帽子,我自然也算不得高徒,精英或成功者。
但我的老师们都心怀高尚的职业道德。
我的母亲不管到什么时候都操心着我的身体是否饱暖,因为健康是拥有一切的基础。
小学初中的时候,老师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给我们补课。
上高中了,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诫我们再多学点,多考几分。
上了大学,老师们以引导我们拥有健全独立的人格为己任,也把他们对一切纯粹的美好所保留的真诚传递给我们。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们秉承的道,他们坚守着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都会折射到学生的影子里,成为孩子人生的底色。
恩师们一眼看不透弟子的未来,不管承不承认,弟子的身上却永远留下了师恩的印记。
作为老师的学生,我只能心怀感恩地继续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下去,先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再在力所能及的时候抽空去看看师长,略表心意。因为我知道,我的老师未必需要功成名就光大门庭,但他们一定希望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成,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人生过好。
另外,李丹阳美女研究生学霸说:人生的路还很长,未来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总有一天身边不再有人可以去指导你,帮助你,你要靠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老师。
她说的多好,自己未必不能当自己的老师。
最后,值此教师节之际,向我的老师们说一声:
恩师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于2020年9月10日19时34分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