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10.5秋分十三日//古风乐府·写给韩城黄河之龙门//秋分·秋景·秋意(十三)

   

      题记:韩城黄河龙门,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地处韩城市北原,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河津市相望,南与西庄镇相连,东南与昝村镇相接,西依梁山,西北与王峰镇和桑树坪镇相连,北至黄河禹门口。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4千米,总面积68平方千米。

      传说,早在五万年前,韩城河津一带就有先民栖息,龙门的另一个名称 “禹门”,相传为夏禹所凿,故名禹门。龙门宽80米,形如闸口,扼黄河咽喉,水流急湍,汹涌澎湃,正如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河水出龙门,河道即变宽,在10公里宽的河道中缓缓流动,弥漫浩渺。沿龙门逆水而上,两岸断崖峭壁,如同刀砍斧劈,山水相映,极其壮美。行约4公里为“石门”,仅宽60米,是黄河最窄之处,咆哮的黄河在此成为一束水流。再向上游36公里,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昔日文人学士游龙门,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

      历史传说铭记着大禹在此带领人民开山劈石,疏导黄河的英雄壮举。可以说龙门之下黄河两侧的韩城与河津,是黄河中游的一个关键节点。向北是晋陕大峡谷的天险奇观,向南则是关中和汾河地区,两大平原交汇的丰饶之地。

      黄河出禹门(龙门),滋养了韩城与河津,两座城也尽职尽责地守护着龙门,承接着黄河母亲的第一缕温柔,早在春秋时期, “秦晋之好”的传说,便从这里诞生。

七言古风·秋赏韩城龙门咏怀二十四韵

鲧治河水揪其心,屡治屡败屡困民。

禹汲教训解父困,控引河源凿山门。

龙蟠虎踞辟两岸,水激如飞气雷奔。

拯救流离于品物,佐帝含育化乾坤。

邈矣而高踪斯在,巍然以诡状斯存。

夏王昔披简援图,万方附会以恭命。

百工子来而奉职,畚锸具足势蹙风。

岩岫分状成阃阈,波涛有路汲引功。

鳞介攸居咸生德,异夫屹尔崖巘宏。

悬流赴势以中注,巨石乘危以下倾。

拉丛林山灵叶赞,回大壑水怪奔惊。

凝滞得以流其恶,昏垫能够厚诸生。

相地所宜兆攸利,山虽峥嵘而洞启。

大水喷薄而俄至,浩汤分成浍流溪。

原野隰岸多陂池,皆为生民植养地。

道迈前古芳后尘,开济功大通如神。

龙跃新渚鱼迷津,四载之劳舜日成。

九年之患愧尧人,始也设以规模痕。

不资钤闭云横驷,浪走高车体势势。

滥觞之运水皆通,裨造化遗人可济。

茂绩崇崇流无穷,豁岧嶤嶤分远碧。

来浩渺而写晴虹,不愧锡圭之天命。

伏羲轩辕拓土功,唐虞时代共昌盛。

故当辉烁于帝图,何以回应千年圣?

韩城黄河龙门的厚重文化———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初具规模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远在尧舜时代,把中国划分为十二州,禹治水以后合并为九州: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并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自黑水到黄河西岸称雍州,韩城属雍州之域。禹以“导河积石”“开凿龙门”而闻名天下,“龙门”遂被誉为华夏圣地。龙门地处韩城,雍州龙门,便是韩城在四千年前夏朝的称谓。

  《史记·秦始皇本纪》:“凿龙门,通大夏。”《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公元前21世纪,舜命禹治水,治理黄河自青海的积石山凿山穿地,以通其流,使黄河从悬崖峭壁间奔流而下,直至今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的龙门山。禹凿龙门功成,宽八十步,长九里余,高数千尺。因大禹治水凿龙门,故而龙门又称“禹门”。

    “龙门”在韩城市东北30公里的黄河秦晋大峡谷南端,二山耸立,势如斧劈,对峙如阙,又名“伊阙门”。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唯神龙可越,故说“龙门”。又一说,梁山本是一盘巨龙,在龙身上开门,故名“龙门”。

      华夏自古就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三秦记》载:“龙门之下,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古人将科举考场的正门叫“龙门”,将会试及第,金榜题名叫“登龙门”。也将得到丰厚的待遇,置身优越的环境叫“登龙门”。韩城自古读书人很多,便把“童生进士”誉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曾设“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龙门附近,禹迹很多。

      龙门南河中,有“禹王陵”,浮于水面,放眼远望,犹如沙洲,河水虽多冲击,终不能浸没。相传夏禹凿山断崖时,大石坠入中流,沉凝水底,固结成丘。亦传是禹当年指挥治水的地方。

      “龙门”黄河西侧有“错开河”遗址。相传禹的父亲鲧当年治水时,主要采取“筑堤围堵”的方法,不但未堵住洪水,反而使被堤围堵的水越积越多,最后冲垮围堤,造成洪水横流。禹接任治水,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毅然决然凿开龙门,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导汇入海。禹用了十三年的时间,终于把洪水驯服。传说鲧治水时在此开门导水,后人将此处称为“错开河”。又一说,大禹治水时因测量不准,开挖线路出现偏离,幸亏巫山云华夫人遣神雕点拨,改变了疏凿方向,劈开一道石门,引洪水从东泄。后人将原来错开的河道叫“错开河”。

      龙门山顶有一“观音洞”。相传霹雷一震,山破崖开,观音菩萨及诸罗汉石像自出,就洞筑室。洞中常有云气缭绕,宛如上天。又有一“玉镜岩”,在龙门山正东,白石嶙峋,上凌霄汉,在河东百里以外,亦可望见。

      由骆驼岭西北,沿羊肠小道经桑园坡、老龙咀,又里许,过攒滩崖而上,石磴层叠,谓之“梯子崖”。由龙门而上六七里,半山有一“相公坪”,宽二丈多,长四丈多,片石临河,莹洁可爱。相传为大禹治水“督工处”。龙门东岸半山腰有“鸽子堂”。屹立峭壁,悬崖横峙,形若帷幔,极为壮观。下有石窟,广五尺,高三丈,仰攀无路,俯卧无地,唯鸽子成群栖其内,可望而不可即。

      后人歌颂大禹治水为“天地平成,有如此门”,称禹为“神禹”,称誉龙门为大禹神力所凿。故取名“禹门”。民间传说有:“大禹治水,万民同庆,开放神门,永归黄河,请禹上天,治理天河。”对大禹美德加以称颂。大禹治理黄河后,黄河水道畅通,运输便利。《史记·夏本纪》载:贡品“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河”。意为贡品用船只从甘肃积石山经黄河行水路,过韩城龙门,再南下到黄河与渭河交界处。司马迁的记述歌颂了夏禹的功绩,也许这是韩城水运史的最早记载。

      “龙门”以其瑰丽的景色和险要的地势被人们称为胜地。龙门两岸绝壁陡峭、壁立如削,黄河从两山中直下千仞,咆哮而出,惊涛急浪,汹涌迭起,其状如龙闯关,摄人心魄,正如诗人李白诗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翘首西望,顿使人有“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的感觉。又诗曰:“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骇浪三层迷上下,怒涛一瞬辨东西。”到龙门胜地游览,大自然优美的景观,不仅让人赏心悦目,那蕴藏深厚的人文内涵更令人感慨万千。明人顾炎武有《龙门》诗云:“恒地黄河出,开天此一门。千秋一大禹,万里下昆仑。”

      每年暮春三月,无数鲤鱼从汇海河川流到龙门来,举行“跳龙门”比赛,人谓之“鱼跃龙门”。李白《赠崔侍御》诗:“黄河三月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这些神话传说不仅留下千古奇迹,而且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精神财富。

              2021.10.05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10.5秋分十三日//古风乐府·写给韩城黄河之龙门//秋分·秋景·秋意(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