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

一、原文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人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长寿的人占十分之三,短命的人占十分之三,本可以长寿但妄为把自己置于死地的人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因为他们过分地追求奉养自己以求生。听说善于养生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兕、虎,在战场上不会被兵器所伤。兕的角无处可用,虎的爪也没了用处,兵器的刃也用不上。为什么?因为他不把自己置于死地。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老子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出生”就是通乎昼夜之道,可以说就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同样的道理。

(2)“生之徒十有三”,“徒”就是途,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把握是可以活下去的。“死之徒亦十有三”,从死这一面看世界上,有十分之三的机会是会死的。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要有规律的活动;由于在动,就可以向死的这一面搭配,也可以向生的这一面搭配。可是人的活动,常因为自己的知识聪明而乱动,反而使自己生命走到死之途了。如果我们动之“生”地,生命的活动有益于生的话,那生的机会便增为十分之六。如果三样把它加起来,十分之三的机会是生,十分之三的机会是死掉,十分之三的机会都在动中,一共是十分之九了,还剩一分。

剩下的一分老子不谈,因为这是生命的本有,这个本有就是老子在上经说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道,是生命的根源,他的代号就叫做“一”。

“夫何故”,他说什么理由呢?“以其生生之厚”,天地宇宙给予人的生命,给予万物生命,它生的力量比死的力量大。

“摄生”的名词,就是说明修道的人,把握得住自己的生命,也做得了主。因此善于摄生的人,就是后世道家所讲的神仙境界,这些人修道能够修养身心性命,达到神仙的境界。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这就是说懂得摄生修道有成就的人,像兕虎这些猛兽,角抵触不到他,利爪抓不到,打仗的时候,刀也砍不进。人如何能做得到呢?人在死去之后,跟着死亡的只是生命本能的物质作用而已,而生命内在的本能并没有发动,所以一个人可以自己发动内在本能,再创生命的作用。这是道家所说的,在理论上是可以长生不死的,但是,只有善于摄生的人,才有这个本事。

“夫何故”,为什么人有这个修养,可以到达这个境界呢?“以其无死地”他已经把死的那个过程消除了。

这也可以叫做“中国的存在主义”,人的生命可以永远存在的。真正的存在是“长生不死”,这就是老子的理论。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本句经文,讲的不是十个人,而是人的生命的三重生死机变。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生在他身上的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是因为不善于摄生,把原本趋向生的运动,导向了趋向于死。

(2)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生物都会存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因为生生之数,会带着生物,按照道的设定,走向死亡,走完从一到十的整个生命过程。而老子所讲的道,是一种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的归根复命之道。

(3)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善摄生者,指圣人通彻生死之密,运用大道,可以主宰生死。不遇兕虎,指圣人养生,去身合道,无以营其身以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入军,圣人无以营其外以被甲兵。

(4)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兕虎为什么能伤害人呢?因为人有身体。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圣王不以身为事,而以道为事治天下,那么兕虎又怎么可能会伤害到他呢?无出而阳,不营其外,故兵无所容其刃。不营其外,不以物为事,不以有得取天下,天下无争无乱,甲兵又如何容其刃呢?

(5)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以人道立己,生生者,皆有死地,唯有道者无死地。

4、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老子讲的“出生入死”的“出”就是生的意思,“入”就是死去了,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从出生开始到安度晚年,到最后已近天年,按照正常年纪去世的情况,人数占十分之三。“死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那些中途夭折的,比如因车祸、疾病等无妄之灾去世的人,人数也占十分之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其实是说,中间这部分人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

老子说:“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太想让生命更加富有生机了,用了太多方法刻意养生,给生命之火不断地添油,过分奉养生命,所以这些人没到天年就走了。

(2)“盖闻善执生者”,这句话在通行本写的是“盖闻善摄生者”。“摄生”是养生的意思,“执生者”是更好地把握生命的人。老子说,我听说那种善于把握自己生命的人,在山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也就是说他不会被猛兽伤害。到了军队里面,他不披铠甲,也不会受到伤害。

“夫何故也?”这些人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地呢?“以其无死地焉。”因为这些人身上没有能让他死亡的因素,所以犀牛猛虎、兵器都没办法加害于他。

这段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善于“执生”之人,把自己的过度欲望清除干净后,气血通畅,人很纯净。这种人的气浑然一体,无论到哪儿去,都没有什么危险。意思是人除了自己能够意识到的控制身体的系统外,还有一套神识系统,在这套系统的指导下,身体能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另外一种解释是,善于“执生”之人,把自己的欲望放空,不与虎谋皮,不与犀牛争角,没有想过要伤害人家,因此也不会被人家伤害。

三、我之体悟——不作就不会死

这一章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十分之三的几率生,十分之三的几率死,还有十分之三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老子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不把自己置于死地。

我觉得在现代社会,生的概率应该还更高。不过可能正是因为生的概率更高,拿健康去换欲望的现象也更加普遍。

我上一份工作,强度和压力都非常大,几乎天天加班,每周都要熬夜一次。有一阵情绪十分不稳定,经常早上一起床就觉得心情不好,全身酸痛。但一想到在这家单位积攒了这么多经验,职位也来之不易,换一个地方这些全都没了,就不敢轻易放弃。后来感觉身体明显吃不消了,但还是纠结了很久,还生了场病,才终于下定决心离职。

和我一样状况的还有另外一个同事,也是一个部门的经理。后来我听说她在工作时晕倒过两次,我劝她换份工作,以身体为重,但她说了很多无奈何的理由。后来她说:“如果有同样工资,同样职位,同样距离的工作可以介绍给我,其他的就不要再说了。”我说:“既然你把这些看的比你的身体还重要,那进医院就是你自己选的了。

虽然我们修不到老子说的“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但最起码可以做到不把自己“置于死地”。老子不停地给我们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当然不是老子怕死,我想他是要告诉我们欲望和身体的关系。身体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具有健康的体魄,才谈的建功立业,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健康长寿,也是这个组织长时间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如何保持健康长寿,那就是做到“无为”,即把欲望降到最低,做到清心寡欲,这样身体不但可以保持气血通畅,做到“专气致柔”,行动上也不容易招来横祸,不至于“动之死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