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现形记!

百度失陆,黄峥夺奇。。。


一谈到电商大家难免会想到阿里,当然死磕淘宝的京东出现之后也难免会有些人与有荣焉;在这一大一小两个巨头背后则是唯品会、蘑菇街的苟延残喘,网易旗下的严选和考拉还在挣扎,聚美优品就像陈欧一样跌落悬崖,曾经风靡一时的凡客遗恨终生;当然在阿里的新零售战术以及京东(腾讯)的无界营销之下依旧有拼多多和小红书“迅速崛起”。

如果说小红书的成功还有可能是因为它的独特模式,成功把握住一小撮人喜欢分享而大多数人更习惯迎合的心态,符合“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人们普遍对于商品“额外价值”(人性体验)的关注,属于生活方式下的“达人经济”模式;它让商品不再是各种冷冰冰的“品牌”(再多的广告,再多的品牌也改变不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弱关系),有了更加“深”的“社交关系”纽带。

当然,社交电商本应该是微信的禁脔,腾讯也早在2016年领投小红书1亿美元。

而且就在今年5月底,小红书又一次获得阿里巴巴领投、腾讯等资本跟投的3亿美元融资。

鉴于这一次小红书被阿里摘了桃子,腾讯的司马昭之心被打断,这时腾讯旗下的另一款社交电商产品“拼多多”便开始被“吹爆”。

要知道2016年腾讯除了押宝小红书之外还投资了拼多多,并且还在2016年8月成为京东最大股东;可见腾讯的电商野心从未断绝。

哪怕是曾经高山仰止的阿里巴巴在支付宝社交路上也是不断碰壁,最后来往没戏之后只能寄希望于钉钉能够突袭微信“企业级通讯”的冰山一角。

拼多多2015年就已经成立,2016年被收归腾讯旗下之后在2017年开始爆发。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看到拼多多却是在2018年:

2018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旗下平台《2017年知识产权年度报告》,当中点名淘宝网制售假货商家向微信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转移;

对于京东“碰瓷”一笑置之的阿里巴巴“小题大做”,虽然更多都是负面,但也给了拼多多一个还算“体面”的出场。

2018年6月8日,拼多多再一次因为“黄暴”问题,被扫黄打非办公室点名:《你们都在拼的拼多多,拼出了个“黄暴”商品。——虎嗅》;

虽然拼多多立即出面回应,但是这也暴露出拼多多的软肋:今年4月份,拼多多黄峥在接受《财经》的采访时表示,拼多多现在对整个商品的管控、对服务的品质都很初级。

2018年6月14日,多名拼多多商家集体穿着印有“拼多多,欺骗消费者,还我血汗钱,非法冻结商家资金”字样的白色T恤,在拼多多上海总部进行维权;

虽然很少出面的黄峥对此次“水逆”事件做出了公开回应,表示自己也很委屈。

但是到了6月底拼多多递交招股书的那一刻,画风一变;黄峥给大家画了一个大饼:拼多多未来是costco+迪士尼。

对于黄峥描述的“乌托邦”想必大家就算找到了“好市多”和“迪士尼”也没什么概念,毕竟黄峥画的大饼太大了,除了早在2016年就已经入局的腾讯,连腾讯旗下的京东和阿里巴巴都不敢这么想啊。

毕竟就算是马云,他从电商进入实体也得用“新零售”这一招从头开始;但是黄峥却似乎第一眼就看到了拼多多的未来:它将是一个由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而非时下流行的集中式超级大脑型AI系统)驱动的“Costco”和“迪士尼”(即集高性价比产品和娱乐为一体)的结合体。

说真的,除了黄峥的这句拼多多的价值观是“本分”让人心头一紧之外,这个饼几乎就跟比特币就是未来一样,太理想化了。

黄峥画饼我们可以不予理会,但是陆奇也加入了拼多多,就难免引爆了不少人的想象力:

拼多多再去美国上市之前祭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拼多多宣布前百度COO陆奇将会出任拼多多独立董事兼任薪酬委员会主席。

好像,陆奇本人才是拼多多上市的“核心价值”。

毕竟他给拼多多带来的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不就刚好补全了拼多多的“燃眉之急”么?

按照字面意思解释:分布式智能代理网络是不是就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呢?

陆奇代表“人工智能”这个可以解释,但是拼多多的拼团模式真的能够和区块链“无缝对接”么?

考虑到区块链的本质,这种低效率高冗余的“信任经济”模式也许也只有拼多多这个3年内快速崛起的“巨婴”才敢一试了吧!

陆奇加入拼多多,不难理解;在BAT难得重用的情况下他需要自己足够大的话语权;

拼多多需要陆奇,也不难理解,毕竟作为一个缺少信任机制同时得罪过用户和商家两方的电商平台它几乎没有未来;但是陆奇的到来却似乎让它已下载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姑且不提拼多多在社交电商领域关于分布式智能代理的尝试,连阿里巴巴、京东,任何一家有点历史的都是平台都不敢尝试的东西拼多多敢,毕竟,拼多多可以失败,但是BAT却爱惜羽毛。

当然,对于腾讯来说,用小程序引擎彻底催熟又依靠社交流量逐渐壮大的拼多多平台,更多的只是作为一个卡位和探索性的存在;失去了固然可惜,但没有的话估计也能减轻不少烦恼。

最后,为什么是拼多多?

这个问题其实不难理解,远一点就像抖音和快手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流行,还不是因为快手唤醒了小镇青年,抖音又给了一二线城市自嗨的机会;而它们干好对应的就是拼多多和小红书,只不过这一次相对于抖音借了快手之势,拼多多又何尝不是在小红书之后火起来的。

近一点,就像《创造101》中的王菊和杨超越,有些时候“低端流量”裹挟起来真的也可以呼风唤雨。

从里一个层面来看,其实我们80后、90后这群人都是被“消费升级”所绑架的一群人;美其名曰消费升级,大家开始更加注重商品的“附加值”,不如说我们实在想方设法逃离“消费升级”的陷阱;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网红美食、网红娱乐,不还是因为他们被流量裹挟之后变得不那么性感了么!

而且,由于抖音等短视频应用聚焦了太多年轻人群,35岁以下人群占抖音用户总体90%,本科以上学历占 60%;拼多多能够获取的社交流量就是那些不想被“消费升级”裹挟,被短视频刷屏的“小镇中年”了。

大概有不少小镇中年的“消费降级”(拼多多)就是因为小镇青年“消费升级”的缘故吧!

毕竟年轻人总是太容易盲目觉醒,中年人也只能“能省则省”了。

或许,从某种功能程度上来讲:年轻人对于抖音的痴迷大概就跟中年人对于拼多多的贪婪一样一样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拼多多现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