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瑜伽)冥想

冥想 

冥想,英文是meditation,是瑜伽中最珍贵的一项技法,是实现入定的途径。一切真实的瑜伽冥想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一名习瑜伽者通过瑜伽冥想来制服心灵(心思意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The Original Cause万源之源)直接沟通。瑜伽冥想的真义是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西方对冥想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使其告别过去晦涩神化的背景,通过简单的练习,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为了更多的认识克服物质欲念的瑜伽冥想方法,你就必须很好地掌握古代瑜伽关于物质自然界三种状态的传统概念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

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它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力,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三种状态

根据瑜伽师们的说法,自我,即人,由于受到自然界三种状态的蒙蔽,所以是受控制、受支配的。

如果一个人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就会希望获得某一特定类型的感官享受,例如,如果一个人是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想睡眠或被麻醉;

如果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作性的享乐;

如果一个人是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支配下,他可能要享受在公园或农村度过和平宁静的一天。因此,所有这些情况,是人的欲念的性质由自然界中哪一种影响支配着他的状态来决定的。

按瑜伽师的看法,只要一个人仍然是受到物质自然界的三种状态即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的支配,他就不是自由的——还没有从物质欲念的羁绊中解脱出来。要从物质欲念中解脱出来,他就必须超脱自然界这三种状态的影响。每一个人都被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所蒙蔽着。可是,在任何特定时刻这三者中总有一种占着主要地位。

愚昧无知是最糟糕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结果是疯狂、幻觉妄想、怠惰等。

激情状态优于愚昧无知状态,但它意味着重大执著、不可控制的欲念、追求和紧张的努力等等特征。

而善良状态比其他状态更纯洁,光辉四射。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们培育、发展智慧,但是他们却受到幸福这一概念的制约。

处于善良状态的人仍然只是对自己的幸福感兴趣。换言之,虽然他的欲念,要比处于愚昧无知或激情状态的人的欲念更纯洁些、更微妙些,但他仍然是以私己为中心的。当愚昧无知状态或激情状态开始影响他的身心,从而剥夺了他从善良状态所获得的幸福时,这样的人就会感到非常难过和沮丧。他还没有超脱所有这三者的影响——对于这三种影响的自然活动,他不能够保持作为一个不受影响的、超脱的见证人的地位。他还没有达到对整体作出爱心服务的那个高度上——因此,他并没有真正获得解脱。只有当这个被禁锢在肉体中的生灵能够超越这三种状态时,他才能从出生、死亡、衰老和此三者的痛苦中解脱,而在今生也能享受甘露。

只有对自身幸福不感兴趣的人才能够真正幸福,这个见解,在愚昧无知的人看来,似乎是怪论,令人糊涂——但是,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则是合乎逻辑和容易理解的。

实现瑜伽至善境界的人就是这样的人:当愚昧无知、激情或善良状态在他的身心发挥着作用时,他意识到这种情况、但却体会到自己超脱这种影响或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既不对这些影响唯命是从(即不对自己的身心唯命是从)也不因为这些影响正在发挥作用而感到憎恶。他是作为一个超脱的见证人来体验这一切的。如果说,他既不把注意力放在这些影响的命令要求上,也不对这些影响唯命是从,那么,他又注意什么,听命于什么事物呢?回答是他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对整体的服务上,因为他受到精神之爱的力量的鼓舞或推动,而这种力量是超越愚昧无知、激情或善良等状态而与它们迥然不同的。

据瑜伽师的看法,从物质自然界三种状态的影响下获得解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如果一个原先主要地是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人从事瑜伽练习和采取瑜伽生活方式,他就逐渐愈来愈多地处于激情状态下,还多少处于善良状态下。然后,随着他继续练习下去,他就会逐渐地、愈来愈多地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下,而愈少处于激情状态的影响下,甚至更少处于愚昧无知状态的影响下了。然后,他还逐步超越善良状态的影晌。这样一种状态就叫做纯化了的善良状态,或超然状态。或入定(Samadhi)。

因此,一切习瑜伽者的当务之急是力图从愚昧无知和激情状态的影响下解脱出来。实现这一点的办法是愈来愈多地转而处于善良状态的影响之下。循此以往,习瑜伽者就逐步连善良状态的影响也超越了。

一个人要超越所有这三种状态,就必须首先基本上坚守住善良状态,而不是依附愚昧无知或激情状态,原因在于善良状态正是摆脱这三种状态的出发点。在获得解脱之后,无论愚昧无知、激情或善良三者哪一种活跃起来,人都始终不为所动。

因此,所有瑜伽冥想练习的目的都是要使人从物质自然界的这三种状态的统治下解脱出来——先从解脱愚昧无知和激情状态开始,最后,连善良状态也解脱了。

​瑜伽冥想

在所有的瑜伽冥想体系中,没有哪一种比得上瑜伽语音冥想的功效那么直接,久经时间考验或广为人们使用。如前所述,瑜伽语音冥想可以和提升生命之气的功法一起配合着练中,也可以终身单项地练习。

瑜伽语音冥想又称曼特拉( Mantra)冥想。梵语词“曼特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曼”( man)和“特拉”( tra)。“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灵从其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等引离开去的一组特殊语音。一个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语音上,就能逐渐超越愚昧无知和激情等品质,而处身在善良品质的高度上。从这一步,瑜伽冥想更往深处发展,逐渐演变为完美的禅,而最终地进入入定状态。

试图凭借注意力使心灵保持专注在某一对象事物上,是违反心灵的能力的。这样做是困难而徒然的。这实际上也是违反瑜伽冥想术的原则的。在瑜伽冥想术中,人要轻柔地设法把他的心灵集中在某一对象事物上,如果心灵要离开这事物,他就设法逮住它,把它带回来。但这是做得极为柔和的。

瑜伽语音冥想练习极为简便易行。没有什么硬性的严格的规定。有时候是心与口同时反复诵念,有时候只是默念而已。出声念诵时,有时是低声悄语似地反复念,有时用普通语音响度念,有时又是用有节奏的歌唱方式来诵念。有时诵念与呼吸保持同步节奏,有时又不必如此。有时是坐着念,有时站着念,有时走着念,等等。练习者双眼有时是闭合的,有时是部分地闭合的,有时是完全张开的。

冥想的误区

冥想与调息入静技法可不必同时练习

冥想前的入静技法,如调息术、收束法、契合法,以及一些生命之气的培养和操控技法。那么,是不是在练瑜伽语音冥想时,得搭配这些技法一块儿练,才能获取最佳的效果呢?

其实,你不需要练习任何冥想前预备技法,只需练习瑜伽语音冥想,就可以达到瑜伽冥想的最高境界。

和瑜伽姿势一样,收束法、契合法和调息术(呼吸和生命之气的培养和操控技法)都是为瑜伽语音冥想服务的。如果你觉得任何一种技法,能直接或间接地帮你将心思投人瑜伽语音冥想中,你不妨修炼这些技法。但是如果你不需要靠这些技法就能达到心思专一地沉浸在瑜伽语音冥想上,就别花费宝贵的时间了。

举例来说,某人练瑜伽姿势可能是因为它有保健和强身的作用,并能释放浅层的紧张与压力,这样,他在做瑜伽语音冥想时,轻易即能达到专心一意的状态。这就是说,他的瑜伽姿势是为瑜伽语音冥想服务的。同样地,一些人练收束法、契合法和调息术,或其他能培养或操控生命之气的技法,是因为感到这些练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为瑜伽语音冥想修炼提供帮助。

瑜伽语音冥想并不需要诸如生命之气的培养和操控等技法的辅助,相反,这些技法需要瑜伽语音冥想的协助,才能实现真正的、深度的精神价值;否则,它们的价值就只能局限在身体和心理的层面了。

如果你已经习惯于练习冥想前的预备技法,那你可以伴随着瑜伽语音冥想继续练这些技法。但如果你还不熟悉这些入静技法,以冥想的实质与调息入静的主次关系来看,就不必要为此而花费宝贵的时间(但若是有具体的疾病或不适,学练这些冥想前预备技法,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益处)。

瑜伽冥想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心思空无一物或者达到“无我”的境界

而是让心思感应到具有精神性的超然语音,从而达到净化意识的效果。

一般来说,让思想做到“空静空无”近似徒劳无功,这种尝试只会带来挫折感。哪怕就在“什么念头也没有”这个状态出现的那一刻,你也会想:“啊,我差不多做到了!我几乎什么念头都没有!”但这么一想,不是就有新的念头进入思维了吗?!是你正在想“自己什么也没想”。根据瑜伽科学,“无我”的境界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按照瑜伽的说法,涅槃并不是终止存在的意思,而是终结无知又痛苦的无意义的存在。真正完美的涅槃就是体悟充满精神之爱、内在智慧和目标的存在。没有任何一件事对我们来说,比自己的存在更真实;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比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更自然。

因此,认为瑜伽冥想的目的是叫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或终止存在,这实质是很难的,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任何企图毁灭存在的做法,实际上只是无望地挣扎和浪费时间,根本无法解决痛苦。解决痛苦的办法不是试图终止或忘掉自我的存在,而是让我们的存在更有意义,充满精神之爱及智慧,最终获得美满的生活。

要是人缺了精神之爱及智慧,就自然难以认识到存在的目的,就会一直处在不快乐的状态中。不过,通过瑜伽冥想的练习,我们认识到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追求的不再是结束或忘却自我,而是明白人生有更长远的目标,并快乐地生活。

冥想训练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

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

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瑜伽)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