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自己的手机浏览记录,映入眼帘的就是之前浏览过的孩子自杀的新闻,到底是孩子不理解死亡的含义还是孩子受到的压力过大?
记得之前带着孩子看《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时。当时有一幕是在亡灵节来临时,那些死去的亲人们都可以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
然后我家孩子就问我:“妈妈。为什么他们看不到这些人呢?” “因为这些人已经去世了。”
“去世是什么意思?”
“去世,就是......"
突然间,我却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死亡”这个敏感的词汇。
3月12日,人大代表顾晋提出:建议全名开展死亡教育。
这一说法,瞬间就被推上了微博热搜榜单。
“爷爷去天堂了,在那里再也不会生病,不会痛苦”
“
他去另一个世界了..."
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
在我们看来,“死亡”是一个可怕的词汇,我们生怕这个词会吓到甚至伤害到我们的孩子。
01死亡才是最精准的教育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段话:死亡最终会来到,我们无法躲避。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本书,出生的时候,我们是封面,死去的时候,我们是封底,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书里面的内容。
《奇葩说》的邱晨曾经直面死亡。2018年3月14号,她被检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外加淋巴结转移。
她说,自己一直以来过得都有点“丧”,但是这一次,直面死亡后,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确实,只有当我们自己了解了死亡,才会真正热爱我们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才会清楚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我们才能知道自己不能荒废生命。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曾说道,在他17岁那年,他读到一句话:“如果你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去生活,那么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样是对的。”
从那以后,他33年如一日,每天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他决定把每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去过。就这样,他通过“向死而生”,有了令世界震惊的创造。他说:死亡是生命最伟大的发明。
我们害怕跟孩子讲“死亡”,可是越是躲避这个问题,孩子就越会轻视生命。
据统计,世界上每1秒就会有1.8个人死去,每年全球平均有5000万人与这个世界诀别。
死亡,每时每秒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只有当他们明白了死亡的真正含义,他们才会去珍爱生命,努力过好每一天,创造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
与其躲躲闪闪避而不答,不如及时让他们了解死亡的含义、生命的价值,让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
02孩子的问题要怎么回答?
心理学家Nagy通过一个实验,将孩子的对死亡的理解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5岁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期间,不明白死亡的具体含义,但是知道死亡不同于生命。
第二阶段:5-8岁
孩子开始知道,死亡是最终会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他们认为死亡是由于某种外在原因导致的。
第三阶段:9岁以上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意识到,死亡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这个过程每个人包括自己都会经历。
Nagy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我们是必须要向他陈述死亡的含义,而当孩子在5岁前,更多的担忧只是父母会离开自己。
1
当孩子问我们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孩子会这样问的情景和原因。
我们需要去了解孩子这样问的需求。因为不同孩子在问 这个问题时,可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需求。有的孩子可能单纯是出于好奇,有的孩子可能是恐惧。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蹲下来,摸摸孩子的脑袋,问问他:“孩子,为什么你会这样问呢?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通过问孩子,我们可以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首先要做的就是疏导孩子的情绪。然后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你支持你。只要心中有爱,死亡也无法将我们分离。”
很多孩子可能只是会问:“妈妈,死亡是什么?” 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
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就曾问她妈妈:“妈妈,你也会死吗?”
我朋友说:“当然啦,每个人都会死!”
小朋友听后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时候妈妈过来抱抱她说:“死亡并不代表妈妈不爱你了,死亡并不意味着消失,妈妈只是闭上眼睛,关上耳朵,所以孩子你就要靠自己了!”
“那我要在你身边一直放着闹铃,不让你睡太久!”
妈妈和孩子约定说:“只要你能照顾自己,妈妈就算睡着了也相当于在你身边!”
不直接避开对死亡的讨论,并且告诉孩子妈妈的爱一直都在,但是妈妈不会一直都在,需要孩子自己学会独立。
朋友用这样的表达抹去了死亡的神秘感,也告诉了孩子死亡不可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照顾自己。
孩子正视死亡,才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3
相比于直接给孩子解释死亡的含义,家长可以在区分孩子年龄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死亡教育”。
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并不是一次就可以的,是需要融入孩子生活的,通过生活让孩子来感知生命的意义,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对于死亡的认知也是不同的。
对于5岁以下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共读绘本的方式来让孩子认识死亡。
比如,《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这种适合亲子共读的绘本。
我们还可以通过带着孩子观看电影来让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
比如,在《寻梦环游记》里,12岁的米格不小心进入了亡灵的世界,他的一次亡灵界之旅不仅让他认识到亲情的宝贵、生命的价值,也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音乐梦想。
死亡不是最可怕的,遗忘才是永远的消逝。只要爱的人永远在我们的心里,死亡也无法将我们分离。
死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告诉我们珍惜眼前,珍惜身边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过好每一天。
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可能就不会把死亡当作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们会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会更加珍惜眼前人的爱。
4
让孩子理解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观察生命。
记得我弟弟小时候曾经养过一只小鸡,那时候第一次自己照顾一个小生命,所以都是非常小心。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小鸡好不好。
可是有一天,家里面突然停了一天暖气,那天非常冷,小鸡就冻死了。
他哭了好久好久,小姨对弟弟说:“小鸡出生的时候就是需要鸡妈妈一直孵着使他处于温暖中,你看,这么小的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他需要鸡妈妈时时刻刻的呵护!”
后来,弟弟为小鸡挖了一个坑,与它道了再见。那也弟弟第一次直视死亡。
弟弟对小姨说:“生命真的好脆弱,以后我再也不随便就养小动物了,我只要养了,就一定要负责到底!”
那一刻,感觉弟弟突然长大了,正是对生命的观察让他意识到生命的宝贵。
所以,引导孩子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历程可以让他更加直接地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也能让他们更加积极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最终到了哪里,而在于在这过程中,你真正活在了当下!”
--《和平战士》
我们让孩子了解死亡,是希望他们能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努力过好每一天。孩子越早理解生命的意义,越能学会爱和珍惜。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我们每个人没法决定我们自己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但是我们可以决定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