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胡思乱想”

        今天读了王绪卫老师公众号“王绪卫”的文章——《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大多数观点颇有共鸣,但有部分观点也不太赞同。  文章有以下论述。

        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被称为开国领袖的毛泽东说,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被奉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说,我们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然而许多年过去了,所有从中国教育中走出的学生当中,能达到此一般性目标者却了了无几。这不由得不让人反思: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提得有问题,还是我们的培养方法出差错?是我们中华民族走进学校的子孙们太过孱弱?还是我们那些主管教育、引领教育、评价教育的人用得不对选得不行?

        被称为国宝的钱学森走了,他给后来人留下的教育诘问却没有解决:一直声称很成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一直培养不出世界级顶尖人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竟然连一个能荣获诺贝尔奖的人都没有。

      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体魄强健、品行端正、学识丰富、能力高强、兴趣高雅、志向远大的人。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找一批真正有品行,有学识、有本事、有思想、有理想的人来办教育来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激励学生超过他们或像他们一样有品行、有学识、有本事、有思想、有理想。我们要办老师喜欢、老师能自主有尊严做的教育;我们要办学生喜欢、学生能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我们要办能让学生、老师、社会都比较喜欢、都比较信服的教育。我们要办能够展示、可以测试的教育。我们兴办私立学校的目标应该是提供精致化教育,培养能引领社会各界健康发展的精英,;我们举办公立学校的目标应该着眼公平,努力守住教育的底线,为国民提供最基本的公民教育,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他们自由充分地个性化成长的可能,引导促使他们自由充分地个性化成长。

        结合文章的观点,我在想(当然这些想法早已有之,只是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后,这样的想法又重新清晰起来、强烈起来):一是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需不需要硬性规定到七岁,现在六岁可入一年级似乎早了一点。二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知识学习是否“下沉”多一些,比如一至三年级还是以习惯培养为主,把现阶段一至九年级九年的知识压缩在四至就年级六年的时间来完成。就是像毛竹的生长规律一样,把“扎根”时间再加长,知识学习往后攒,并压缩。

        这些想法虽没有调查数据做支撑,也无法用数据做支撑,因为个人没有权利和能力把某些人做实验对此。;但也并非空穴来潮,我出生在七十年代末期,我们这一代人的哥姐上学年龄普遍大,都是八九岁十岁读一年级的样子,那时的他们小学能读毕业,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现在的小学毕业生比,肯定是在现在之上。再往前说,就更具说服力了,我们得父辈、祖辈们,初小(现在的三年级)毕业就能写信等等,高小(现在的小学)毕业就很有“文化”了,初中毕业就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教育的“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