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不一定看起来很悲伤,家长应提防

by @菜菜_DL

精神障碍其实是比高血压还要更常见的疾病,而抑郁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精神障碍。根据GBD2016的数据,估计有14.71%的中国人患有各种精神障碍、3.62%的中国人患有抑郁。根据《柳叶刀-精神病学》2019年三月的一篇文章呢,中国人在精神障碍方面的终生患病率为16.57%、抑郁的终生患病率为6.8%,而且女性患抑郁的概率要比男性更高一些。

柳叶刀的这篇文章,是对18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的调查。但是,精神障碍和抑郁,并不是只有到了18岁以上才会发生的。根据美国NIH2017年数据,13.3%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女生的概率高于男生。国内的资料则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和抑郁,不仅仅是欧美国家的专利,我国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也是不容忽视的。

(图1,来自“马军.中国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801-804.)

人们常常会把“抑郁”和悲伤联系起来,会觉得一个人的抑郁大概会表现成悲伤,比如没有力气起床、变得不爱动、不爱说话、饮食失调(暴饮暴食或者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等等——有时候,青少年抑郁也的确是会表现成这些样子的。

但是,青少年抑郁的迹象,也有可能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不一定看上去很悲伤。

或许是世界不一定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不少研究都发现,父母师长亲朋常常会忽略掉青少年的抑郁迹象,以至于错失了尽早寻求帮助、进行诊断和干预的机会(PMID: 16060799,20419573,21229439,21410916等)。

例如,2016年的一项研究对516名美国少年和他们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家长普遍忽视了孩子的抑郁迹象,其中包括超过70%的亚裔家长、65%的非裔家长、60%的西裔家长和51%的欧裔家长。

(图2,PMID: 27672356)

重度抑郁可能会导致青少年自杀。和抑郁一样,青少年的自杀想法也同样常常被家长忽视,今年三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在有自杀想法的青少年中,只有50%的家长能意识到孩子曾经想自杀,而那些反复出现自杀念头的青少年,更是只有24.4%能被家长察觉到。

(图3,PMID: 30642950)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如果及早注意到症状,早点诊断、早点得到治疗,就能帮助孩子们避免长期的精神困扰和抑郁带来的健康问题(以及把自杀念头付诸实施带来的悲剧)。

Harvard Health Blog的这两篇文章(图4/5),

列举了一些青少年抑郁的可能迹象,希望能够帮助、提醒家长、老师和亲友,尽早注意到孩子可能是抑郁迹象的行为改变,以便尽早给予帮助、进行干预。

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的迹象包括:

- 成绩下降。当然了,有很多原因都能导致孩子的成绩下降,比如学习障碍、ADHD、校园霸凌等,不一定是抑郁。不过,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考虑到抑郁的可能性,也是很重要的。

- 烦躁和易怒。确实也有很多原因会让孩子变得烦躁、容易发脾气,有些孩子天性如此。但是,如果这个情况是新发生的、而且持续较长时间,或者如果一个孩子比以往更容易烦躁发怒,可能就需要考虑一下抑郁的可能性了。

- 无聊和活动减少。如果一个孩子对他以往感兴趣的东西突然不再感兴趣了,可能是孩子单纯地改变了兴趣,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当然没关系啦,但是如果旧的去了新的没来、没有新的兴趣来代替,那就应该引起大人的注意。

- 社交障碍。当孩子忽然开始和TA的朋友们争执、吵架甚至打架,或者忽然减少了与朋友们相处的时间,需要引起注意。

- 危险的行为。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都会做出一定程度的危险行为,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危险举动是忽然新发生的、而且持续时间比较久,这就可能是不正常的了。一旦发现孩子做出任何自伤行为(比如拿小刀划自己),家长需要立刻提高警惕。

- 持续的身体不适,比如胃痛、头痛或者其它疼痛。出现任何持续性疼痛都需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疼痛有可能是由情绪引起的,有时候抑郁的人会感觉到非常真实的身体疼痛。

- 疲劳也是一种需要彻底检查的症状。能引起慢性疲劳的原因很多,抑郁症也是其中之一。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很快乐,但愿不那么快乐的孩子能多得到一些理解,可以不要那么不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抑郁:不一定看起来很悲伤,家长应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