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纵宇一狼
最喜欢——汉光武大帝刘秀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毛主席的笔下,这些伟大的帝王,都是不完美的。
那么,毛主席最喜欢的皇帝是谁呢?毫无疑问,是汉光武帝刘秀。
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如此之高的评价,出自一代伟人之口,当名副其实。
一、简介
刘秀,字文叔,南阳人。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九岁丧父,是其叔父刘良养大的,与更始皇帝刘玄属于同宗。
史书上说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长得那叫一个英朗俊武,“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也就是说,刘秀给人的印象是“忠厚老实的庄稼汉”,对此,我也只能呵呵了。
刘秀后来跟随姐夫去贩卖粮食,因宛城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刘秀不敢胡乱答应,如此足见其有谋略,后来他的兄长刘伯升聚众起义,族人亲朋很多人表示反对,刘秀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众人一看刘秀这么“老实”的人都起来造反了,于是便踊跃参与。从此,南阳起义军被称为“舂陵军 ”,此处足见其有远见。
后来“舂陵军”,“新市军”,“平林军”,“下江军”合兵一处,共同拥立汉室后裔刘玄刘圣公当皇帝,是为“更始帝”,刘伯升被封为大司徒,刘文叔被封“太常偏将军”。
昆阳城下,击败新莽四十二万大军,名动天下。后来其兄刘伯升因“功高盖主”被刘玄杀害,他忍辱负重,得以保全。随后招抚河北,破王朗、灭铜马,封萧王。
公元25年,刘秀公开称帝,与更始帝刘玄正式决裂。之后攻灭刘盆子等多路地方政权,入主洛阳,号令天下。之后,消灭陇西隗嚣,又消灭蜀地 公孙述,一统天下。
回望他的一生,15年间就从横扫八方,一统天下,真是旷古烁今啊!
二、有学问
少年时,他游历于长安,进入太学,修习《尚书》,其经学造诣很高,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总是“投戈讲艺,息马论道”,足见其修习之心浓烈。
与刘秀相比,诸多开国皇帝中,秦始皇少年陷于赵国,年少继位,吕不韦当政,学问不见得有多好。汉高祖刘邦,农民、亭长出身:明太祖朱元璋,乞丐、和尚出身与刘秀相比,他们就是“文盲”。至于宋太祖赵匡胤,隋文帝杨坚,皆出身武将世家,学问就不见得了。
三、最会用人
“云台二十八将”中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南阳派、河北派和颍川派。
河北派:吴汉、耿弇、寇恂、景丹、盖延、王梁、耿纯、任光、李忠、邳彤、万修、刘植。
南阳派:邓禹、朱祜、岑彭、刘隆、贾复、杜茂、陈俊、马武、马成。
颍川派:冯异、祭遵、铫期、臧宫、坚镡、王霸、傅俊。
三大派系中,名将辈出,如吴汉、冯异、邓禹这三位派系的核心人物,无一不是战功赫赫。
入云台图画中非“云台二十八将”的四人——王常、李通、窦融、卓茂。
非云台图画中三十二将者——梁统、马援、阴识。
看看这么多的优秀人才,派系林立,而刘秀却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正表现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
如二十八将排名第一的邓禹,论战功,邓禹的西征军一败再败,最后几乎全军覆没,而排名第七的冯异,却战功卓著,赢得“大树将军的美誉”。
邓禹对于刘秀集团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战略的制定上,他出身太学,与刘秀同为太学生,学问不可否认,后来还担任了太子傅,教育太子刘强和汉明帝刘庄,也是贡献极大。
反观三国蜀汉政权,也是派系林立,可分为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而刘禅却不能权衡派系利益,分化派系矛盾,这也是蜀汉灭亡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最会打仗
刘秀一生经历的战争无数,有很多次都是九死一生,从地皇三年起义开始,到建武十三年一统天下,十几年的征伐生涯,造就了伟大的军事家。
一生消灭的对手包括了新莽主力、王朗军、赤眉军、铜马军、刘永、张步、李宪、董宪、秦丰、卢芳、隗嚣、公孙述以及主动农民武装,这些战争很多是他亲自指挥的,往往是在前方将领山穷水尽之时,他的出现就会扭转战局,而他是读书人出身,除了后天学习和战场经验,我想剩下的就是天赋了吧!
他一生最危险的几次大战应该要属昆阳之战、征伐王朗、三征隗嚣、平灭公孙述,昆阳城下十三骑突出重围,九千人破四十二万;伐王朗,手中只有两个郡的几千人,幸亏渔阳铁骑骁勇善战,才得以一步步壮大;三征隗嚣,七位前方将领无计可施,又是他,扭转乾坤;平灭公孙述,两名统帅被刺杀,最后,用吴汉,一举攻破成都。
不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毋庸置疑,刘秀都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五、善待功臣,柔道治国
刘秀是少有的“仁”君,他善待功臣,比起屠杀功臣的刘邦、杨坚、朱元璋等开国皇帝,他可以称得上是“仁义之君”。
他还是少有的开国皇帝中开创盛世的人,战争结束,他以“柔道”治理天下,与民休息,励精图治,使得国家出现治世,史称“建武盛世”或“光武中兴”,这一点,在开国皇帝中,把只有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可以与之相比。
六、历史名人评价
毛泽东点评《东观记汉》:
“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论曰:皇考南顿君初为济阳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县舍,有赤光照室中。钦异焉,使卜者王长占之。长辟左右曰:"此兆吉不可言。"是岁县界有嘉禾生,一茎九穗,因名光武曰秀。明年,方士有夏贺良者,上言哀帝,云汉家历运中衰,当再受命。于是改号为太初元年,称"陈圣刘太平皇帝",以厌胜之。及王莽篡位,忌恶刘氏,以钱文有金刀,故改为货泉。或以货泉字文为"白水真人"。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九县飙回,三精雾塞。人厌淫诈,神思反德。光武诞命,灵贶自甄。沈几先物,深略纬文。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虔刘庸、代,纷坛梁、赵。三河未澄,四关重扰。神旌乃顾,递行天讨。金汤失险,车书共道。灵庆既启,人谋咸赞。明明庙谟,赳赳雄断。于赫有命,系隆我汉。
马援——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班固《东都赋》:
“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以来,未之或纪。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岂特方轨并迹,纷纷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斯乃伏牺氏之所以基皇德也。分州土,立市朝,作盘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
“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李世民《贞观政要·论慎终》:
“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石勒《晋书· 载记第五· 石勒下》:
“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王夫之《读通鉴论》:
“光武之得天下,较高帝而尤难矣!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光武之神武不可测也。”
“光武以支庶之余,起于南阳,与其人士周旋辛苦、百战以定天下,其专用南阳人而失天下之贤儁,虽私而抑不忘故旧之道也。”
“任为将师而明于治道者,古今鲜矣,而光武独多得之。”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黄留珠《刘秀传》: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刘秀的“中兴”,是重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汉”的称谓罢了。”
南怀瑾《原本大学微言》:
“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蔡东藩《后汉通俗演义》:
总计光武帝在位,共三十三年,起兵舂陵,迭经艰险,终能光复旧物,削平群雄,可见他智勇深沉,不让高祖。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退武臣,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并且崇尚气节,讲求经义,耳不听郑声,手不持玩好,与王侯等持盈保泰,坐致太平,比那高祖谩骂儒生,诛夷功臣,纵吕后祸刘,实是相差得多哩!也是确评。唯妻妾易位,嫡庶乱序,嬖幸梁松,薄待马援,晚年尚迷信图谶,侈志东封,这虽是瑕不掩瑜,免不得有伤盛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