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有一本书叫《你的灯亮着吗》。其中有一段特别印象深。就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给你提出问题的人是真的想解决问题吗?

例子:不怕累的汤姆被玩具耍了。

有个玩具公司有三个工场,分布在一个国家的三个方向,运输费一直无法降低。运输给全国售店不是按照远近来的,是无规则随便来的。汤姆就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三个工场的厂长把运输费的问题告诉汤姆。汤姆发现在最远的工场生产成本远低于另外两家。可以说即使把另外两家关了搬到最远的那家工场,用最远的工场生产玩具,然后进货到另外两家再次分销都会降低原价。但是一直没有实现。

最让汤姆不可思议的是三个厂长都知道这个情况。为什么呢? 因为另外两个工场一个离董事长近,一个离总经理近。 说明什么。

说明运输费高不是真正的问题,问题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不想搬。 也就是说,成本高的解决办法不能以董事长和总经理搬家为前提来解决。

学生时代的培养方式都是不停的解答考题。而且所有“问题”基本都是你看到的问题。养成的习惯。也是尽快解决的思考思路。这樣就会出现部分人,有解决问题的快感。

他不是真正有效的解决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不管是不是真正的找到了问题的真因,至少眼前是看不到了。 这种思路在工作中也常见。

 比如一个工厂面对异常问题,会要求1天内回复调查原因及结果。这个从两方面理解。

1.好的方面:是要求尽快调查,上心,尽力,积极配合。 

2.坏的方面:敷衍应对。根本原因找不到。反正是给应付过去了。

综上: 无论表面上表现的如何,在你提供他们所要求的东西之前,他们极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些问题他们都知道,就是不想解决。还有就是你遇到的问题,真的就是表面上遇到的问题吗?有的时候当事人都不知道自己遇到的是什么,是需要你去发现,你去澄清的。

那么怎么澄清呢?

1.最直接的是问,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如果对方配合的话就能很快找到问题。

2.从熟悉提问者的人身上询问。比如领导给你任务,不明白的话,就问问旁边的同事,他们是否有相同经历?或者推荐可以咨询的人。

3.自己查资料,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定几个可能的方向,再次与领导确认。不要上来就费劲的把事情按照自己理解做完,万一理解的不对,精力、时间浪费不说,还会耽误任务进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