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史|镜头向着人

自学摄影理论——笔记(12)

《摄影的精神》第五章 面对面(上)

    在上篇笔记中,摄影的发展从黑白走向了彩色,从富于表现力到审视庸常之美,第四章颇为戏谑反讽地结尾于一本彩色纪实摄影集《The Last Resort》,时间来到20世纪80年代。

    如果接续时间线,本章要讲述的是80年代后摄影的发展,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摄影对「人」与「人的身体」有着比以往更广泛更深刻的探索。

    所以依据本章内容,第一篇笔记先按照几个时间点,梳理一下关于「人」、「人像」和「人体」摄影的几个问题。


19世纪50年代:自我形象的塑造与运用

摄影发明之初,火棉胶湿版技术更是刚刚被发明出来,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表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每次拍摄都是一场拉锯战:被摄者的自我认知与期待,摄影师对打破被摄者认知并将其“客观化”的尝试,这是一场控制与被控制的战斗;也有二者协作非常好的例子,摄影师与被摄者共同努力塑造出一个个经典的“形象”,比如纳达尔。

纳达尔是法国的摄影家,关于他的故事非常多,比如1874年「印象派」画家们划时代的第一次展览就是在他的工作室举办的,他也是第一个把相机带上热气球的摄影师,可以说是“航拍”摄影的祖师爷。他为同时代的许多名人拍摄肖像照,比如波德莱尔、柏辽兹、李斯特、罗西尼、马奈等等……

书中用了下面这张照片,为摄影师与被摄者如何协力塑造形象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更重要的是,肖像照成为伯恩哈特演艺事业走向辉煌的工具。

莎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

她可以说是第一位有着著名“面孔”的女性,也是第一个用肖像照来推动事业,提高知名度的女性。



20世纪初:裸露的身体与自我凝视

裸体画是一回事,裸体照是完全另一回事。在马奈《草地上的午餐》里出现一个“来自现实的”裸女就已经足够惊世骇俗了,更不要想象如果那是一张照片。

1908年,一个德国的业余摄影家凯瑟琳娜·贝伦德,在她的卧室里拍下了一张自拍裸体照,不是以性感的方式,不是作为男性凝视的对象,而是来自现代女性自我探索的凝视。据说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女性自拍裸照。


凯瑟琳娜·贝伦德



二战之后,后现代之前:用肖像照“说话”

理查德·阿韦顿(Richard Avedon)非常成功的时尚摄影师,塑造过无数经典的名流肖像。

在1964年出版的画册《Nothing Personal》,将他拍摄的名流、政客、富豪、贫民、精神病人等不分贫富、不分阶级地混在一起,这种编辑方式所展现出的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冲突,十分犀利。这是一本无法简单界定的著作,有评论家指控他这是把社会贫民窟化,但无疑阿维顿记录下的,是那个复杂而充满剧烈冲突和变革下的“我们时代的面孔”。



同时代的还有戴安·阿勃斯(Diane Arbus),时代背景可参看笔记09关于「新纪实」摄影展览的介绍。阿勃斯把她的相机对准的是“怪异”,侏儒、巨人、异装癖、双胞胎……甚至普通人在她镜头的凝视下,也会变得怪异起来。苏珊·桑塔格一直都不喜欢阿勃斯的作品,她批评阿勃斯的“观点都来自外部”,意思是她在作品里搜寻形式的怪异,而不在陈述内心的痛苦。

但不论如何,阿勃斯和阿维顿的作品,都提出了一个问题:肖像照,是在讲述被摄者的故事?还是摄影师通过照片在说自己的话?


笔记做到这里,终于接上上一章内容的时间线20世纪80年代。就桑塔格对阿勃斯的批评而言,确实在8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摄影的焦点逐渐从“外”走向“内”。下一篇笔记,继续本书第五章 面对面,通过几位重要的摄影师,看「私摄影」的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摄影史|镜头向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