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课。
说起焦虑,人人都曾切身体会。
焦虑到底是什么?
焦虑是对尚未形成(或未被确认)的威胁产生的一种准备反应,以便在危险真正降临时能够更快作出反应。
焦虑与恐惧在进化上是同源的,它们两者都起源于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防御反应,被称为“战或逃”的反应。焦虑与恐惧,使较高等的动物对威胁产生了“预警”的能力。
人们谈论起焦虑想到的往往是焦虑导致过度的担心,还有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等使身体不适的症状。但这其实是思维定势,事实上焦虑并非都是坏处 。
焦虑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你的人生态度。
1、你是一个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人。世上只有两种人完全不焦虑,一种是无欲无求的人,一种是已经绝望到不指望有任何可能的人。焦虑说明你的人生还来的及,焦虑说明你的未来可期。
2、你是一个喜欢规划的人,你喜欢未雨绸缪。焦虑往往是对未知的恐惧。在这种恐惧中你会不断的在头脑中演练可能要发生的事和结果。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当你越无法知晓前方时,你变越焦虑恐惧,也就越陷入大脑幻想演练之中,你希望借此演练来做好准备,殊不知却让你的大脑越高度紧张焦虑。
3、你是一个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的人。英国作家乔治.艾略特在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中说到我们的焦虑源于更深刻全面的感知这个世界,这是一种特权也是可怕的梦魔,我们的焦虑发作,源于感官的清晰,这种清晰非常强大,我们难以应付。尽管如此,但这并不是错误,我们之所以恐慌,是因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文明的伪装多么单薄,感到他人是多么的难以理解,感到我们的存在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感到生活的转折是多么的无常,面对事故的我们是多么的脆弱。
焦虑是人生的常态。
从你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你来到了人间,伴随而来的还有你的生存焦虑。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社交需要(Social needs)、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每当你产生需要时,你就会伴随着焦虑。从产生需要到满足需要这是一条需要时间的路,也是一条充满未知的路。在未知面前,我们身体本能的自我调节就是焦虑。
又到毕业季,随之而来的有毕业的快乐,朋友的不舍,当然还有毕业焦虑。
应届生就业焦虑症背后折射的社会情绪更有意义,“痛苦”的来源于对当下社会目标感的缺失和对当下社会的无力感,以及物质丰富时代具体目标的缺失。
毕业生焦虑主要有以下原因:
大学成绩不太好,没有足够自信成为最优秀的那一批学生,就业压力大;
今年疫情就业岗位少,竞争激烈,还要面临社会职场人的竞争;
今年没有校招,给应届毕业生适应社会时间短,不确定性太多;
不确定自己是否能适应职场,不确定是否能适应新的城市生活。
说到底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无法掌握生活。未知是焦虑的源头。
焦虑是人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但过度焦虑往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通常当我们为一件事焦虑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不是要去消除这种情绪,消除这种焦虑,当我们产生焦虑时,往往喜欢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看会电视刷回微博打会游戏,来转移注意力,这其实是一种回避焦虑,这时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我们自身的焦虑和无能为力感。
回避焦虑其实反应了一种社会观念强加在我们身上的一些精神压力,传统的文化对我们的情绪的判断采用的是简单的好和坏这样的二分法,我们人为的把情绪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标准是很主观的生理感受,而没有考虑每种情绪对每个人生活的实际。
道德习俗是社会团体最强大的武器,因此一切被社会观念所否定的事物都被蒙上了反道德的色彩。
这时,我们怀有情绪,本身就是冒着反道德的风险的,我们认为向上是社会唯一能容许和肯定的角色,其他情绪是需要抑制的是不被肯定的,所以我们想到焦虑,就会想到有害和不健康,或是不道德的,由此引起心理压力,会促使我们消除焦虑变成了当务之急。
大多数情况下焦虑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烟消云散。我们如果不把焦虑作为自身关注的中心,那焦虑症状会大大减轻。
一些陷入焦虑无法自拔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通过主观的想象过于放大焦虑事物的不良后果。
可以循序渐进,写写心理治疗日记。把每天遇到的烦恼事情产生的焦虑情绪以及各种焦虑表现,记下来。
写心理自我治疗日记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进行客观分析,排除主观上的“假”,辨明客观上的“真”,使自己的精力不再耗费在虚假的幻想上。
慢慢的你会发现其实是自己在吓自己。消除焦虑最好的办法是正视它,并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接纳你的焦虑,给你的焦虑一份正视,与你的焦虑做朋友。
就如卡巴金所说,虽然你不能停止海浪,但你可以学会冲浪。
-END-
来源于公众号 倾听生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