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2

学生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他自己学会的。

这句话说出来,很多老师会说“我就说嘛,学生不学,我也没办法”,也会让很多老师说“我最讨厌有人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看学生得自己学”……且慢,咱今天不是谈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是什么,不找背锅侠,今天咱们谈的是“学生如何才能学得好”。

举个例子。

老师教学生写“人”字,一撇一捺,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它也存在着过程。

第一步,听讲+观察。学生听老师讲写字的注意事项,并观察老师写的过程,有一个直观感受。

第二步,模仿。学生根据老师写字的方式,模仿写“人”,这种模仿一般只是模仿形,而不是了解这一撇一捺如何写。但是在模仿之后,与正确的字相对比,会发现哪些地方写的不好,然后进行调整,慢慢调整几次,形成对“人”字的大致书写。

第三步,生成。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自己写“人”字的过程,是他自己个体化的版本。他会有一个自己的套路合集:在哪里落笔,用力多大,先撇还是捺,捺的位置放到哪里比较适合,撇写多长,捺写多长……

第四步,外化。外化是学生把自己生成的、个体化版本的书写方式付诸行动。也就是说前三步都只是学生形成如何写“人”的理论,但是事实上,人们常常“脑子会了,手不会”,所以要以用笔书写的形式外化显示自己版本的套路。生成的是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如何写“人”,外化是用纸笔展示如何写“人”。

第五步,精熟。外化能写好,但是如果一个字琢磨两分钟,反而会成为学习的阻碍,所以还要通过反复的刻意练习,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就像刚开始学打字的时候,还要看着键盘的字母位置,一个一个字的硬敲,但是现在大家大多都盲打,而我们压根不会去想哪个字母在键盘的哪个位置。讲真,真要问你这个问题你也不会回答了,因为已经进入无意识的自动化水平了。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就能发现,从第一步到第五步,都需要学生的全程认真的参与。前三步是学生“学”的过程,主要是学生的认知参与,生成个体化的写字讨论,后两步主要是学生“习”的过程,主要是学生的行为参与,通过刻意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很显然,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中心,真不是一种噱头,而是一种科学啊。

那既然学习是学生的事,那老师需要做什么?

第一步,当学生倾听+观察的时候,老师需要解释写“人”字的笔顺、笔画等写法,同时演示如何写。

第二步,当学生模仿的时候,老师需要给予一些反馈和回应。

第三步,当学生生成个体化版本的写字方法时,让学生外化表达,并根据学生的外化表达进行示范、反馈和调整,比如“你认为要把捺写在撇一半的位置,再观察一下,是否需要调整?怎么调整?”

第四步,当学生外化的时候,给学生反馈和回应,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对学生的写字结果进行回应,还要关注他的写字过程和写字情绪。同时,尽量用问题来引导,而不是直接说“你看看你撇这么长,捺这么短,这也不协调啊!”“你应该这样写”。相信咱说得越多,学生越不会写。会说话,才会反馈。

第五步,当学生刻意练习时,给学反馈和回应。

那老师到底做什么?很显然,老师不是一遍一遍的讲解要领,不是要当一个教学者,而是要当一个反馈者。

所以老师不是教师,是教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