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_使命是一种特权

最近新入手了著名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的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作者试图追溯现代历史上发生的这种变化,并对其后果进行盘点。


今天想分享的,是 “使命是一种特权”。

不同工作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觉差异很大。

有些工作总是被追捧,被认为富有满足感或者“成就感”,其他一些工作则被认为是苦差事。有些工作是“有意义的”,更容易被认为是一种使命,令人感到骄傲、自豪。

工作伦理传达了一种平等的信息,它淡化了工作之间原本显著的差异,包括带来满足感的能力、带来地位和声望的能力,以及能够提供的物质利益。

工作的美学审视则截然不同。它强调了区别,放大了差异。它把某些职业提升到引人入胜的程度,赋予其精致的美学内涵、真正的艺术性体验;其他哪些为了生计获取报酬的职业则根本没有任何价值。

前者是“有趣的”,后者是“无聊的”。这两个简明扼要的价值判断概述对了赋予其实质的复杂审美标准。这种“不需要理由”“不接受反驳”的直率,从侧面印证了美学已取代伦理学,主导了工作的价值判断。

很难想象一个成熟的消费者会自愿从事这样的工作,除非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即他本质上已经不是一个能够自由选择的消费者)。

这类工作完全没有美学价值,在这个注重体验的社会里,不可能成为一种使命。

引诱和唤起欲望,这些在消费者社会中无比有效的整合/激励工具,此时也只能束之高阁。

为了让那些已经皈依消费主义的人去从事那些经不起美学考验的工作岗位,必须人为地重新创造一种没有选择、迫不得已、也最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的处境

只是这一次,不会再扯上什么崇高的道德救赎。

就像选择自由行动自由一样,工作的美学价值成为消费者社会的一个有利的层级化因素。

诀窍不再是腾出更多的空闲时间,而是相反,完全抹去工作与兴趣、爱好、娱乐之间的界限,把工作本身变成令人愉悦的娱乐。

“工作狂”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7*24小时专注于工作的挑战。这些人并非过去的奴隶,而是当下幸运和成功的精英。

富有成就感的工作,能够自我实现的工作,作为人生意义的工作,作为生活核心的工作,作为骄傲、自尊、荣誉和名声的源泉的工作,简而言之,具有使命感的工作,成为少数人的特权,成为精英阶层的特有标志。

勤奋和奉献的劝谏显得虚伪、空洞,理智的人最好能够洞察本质,看穿老板所布置游戏中的“使命感”外衣。

使命只是生活的一个插曲,就像哪些后现代的体验收集者收集的任何一种体验一样。

今天的精英自然而然地认为所有的工作本质上都是美学问题。

就社会底层的现实生活而言,这种观念和前者一样,都无比荒唐。它使人们相信,上层人士热情追求、自愿选择、珍惜且拥护的“灵活性”,对其他人也一定是一种无上的祝福,哪怕这种“灵活性”最终带来的与其说是选择的自由和自主的权利,不如说是安全感的丧失、被迫背井离乡和前途未卜。


参考文献:[英]齐格蒙特•鲍曼. 工作 消费主义和新穷人[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1.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_使命是一种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