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诗歌日,你知道吗?2022-03-21

今天是第21个世界诗歌日。

自1999年开始,每年的3月21日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的“世界诗歌日”——无论民族、无论肤色、无论年龄,凡是热爱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都将每年的这一天,视为全世界诗人自己的节日。

我们的成长始终有诗歌伴随。童年时学的第一首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首首诗歌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最深的记忆。

学生时代,一篇篇诗歌编入教材,成为必背篇目。回想起当时的自己,反复诵读,却怎么也不能完整地背诵,记住上句,忘记下句,一整晚都在与诗歌“较劲”。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首首经典诗歌在被动背诵环境下,却终生难忘。

成年后,喜欢上阅读,对诗歌感情不深,但心存敬畏。写诗是最难的,要将所有的感情表达在短短的诗句中,难上加难。不仅写诗难,体会诗的意境更难。当年汪国真的诗陪我度过了整个青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都说汪国真的诗是所有少女的天真梦想,好像我也没能成为例外。

同为台湾诗人,席慕容和余光中分别以《乡愁》为题,寄托了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

席慕容的笔下“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余光中的笔下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对祖国的绵绵怀念,将亲情、爱情、乡情和祖国情融合为一,融进纯净的语言,意味悠长,成为我们70年代人的经典诵读。


还有一位诗人,我对她情有独钟,就是舒婷,她的一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曾让我泪流满面。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 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年少时读这首诗,激情满怀,中年时再读此诗,信心满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富强感到自豪。

年少时对古典诗词不解,人到中年才慢慢领悟诗词中的风情万种,对人生的种种感叹。

苏东坡洒脱的人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杨慎的浮沉人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蒋捷笔下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道出多少人生无奈。


每次读诗,心是安静的,简单的,用诗正视自身,慰藉受伤的心,也许心里话多了,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而与人言少了,这是诗的魅力。

范仲淹曾写下一首《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这才是通透的人生。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天是世界诗歌日,你知道吗?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