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下客户?普通人到高手只需这3点

三四月是求职季,也是广告公司的比稿季。说起比稿,让我想起了多年前比稿失败的事。

当时,某公司的新品想投入市场,邀请了七、八家广告公司比稿,参加比稿的公司有很多大有名头。

当比稿开始后,各大公司从自己擅长的方面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有擅长品牌的、社交传播的、媒体投放的、公关活动、创意热点......其中有家小公司的方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案前,他们从客户处了解了产品对公司战略的重要性、公司对产品的投入力度、现有渠道架构等事实,再从品牌定位、产品定价、公关传播和创意策略等方面给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营销方案。

当时,我深深震惊,觉得这个提案者好专业,好博学多识。后来拆解他的方案,发现很多知识都学过或接触过,但要运用时忘得一干二净,根本记不起来。

后来翻看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提升自己的“技术效率”,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什么是技术效率?

如果我们是在不断学习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这个就是技术效率。比如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套路,报名参加培训,参加行业沙龙,看专业经典著作等。

什么是认知效率?

如果我们学习为了了解事物的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那我们就是在提升认知效率。

这是一个高效学习的时代,如果我们一直陷在“技术效率”的陷阱中,就会像赛道中的老鼠: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知识就越多。

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要提升认知效率,我们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即经过深度思考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值得我们学习呢?

一、专业能力——专业必修课

专业能力,就是在我们从事的行业深耕,这是职场人士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总是抱怨,工作多年升职加薪却没有我的份,一个3、4年工作经验的新人却超过了我,究其原因只是他比你更会跨学科地思考、解决问题。

比如老板让你写一篇有关旅游的文案,你只会“工作辛苦,不如去旅行”、“乐享生活、畅意人生”这种无病呻吟的文案,而优秀的文案会洞察用户情绪,用言之有物的画面引人遐想,“当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二、执行能力——公共基础课

这个主要是学习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沟通谈判等。市面上有大量的书籍或课程可以学习,掌握起来比较方便。

不要觉得这些能力不重要,它对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助力,就拿沟通谈判来说吧。一个优秀的策略人,不仅会想策略、写PPT,还要有优秀的提案能力。能否让客户接受你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怎样说服他,如果不懂提案技巧,再优秀的方案也只能搁置在垃圾桶,一无是处。

三、结构能力——通用必修课

结构能力,就是要掌握临界知识,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和规律。这个会在战略层面上为我们发挥大作用。

比如文章前面提到的提案,各个广告公司只是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大谈特谈,而中标者深刻理解了市场营销知识,知道只做好品牌、传播或创意某一方面,并不能让产品打开市场,需要了解多方面。

我们大多数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的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

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你可能感兴趣的:(拿不下客户?普通人到高手只需这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