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勇敢坚强。但是很多家长却反映,自己家的孩子有颗”玻璃心”, 说不得,骂不得,遇到事情不如意就生闷气,一句话说重了就哭。
玻璃心的孩子内心极其脆弱、敏感, 受不了一点挫折,他们总是希望自己随时随地的受到他人的关注与认同,如果没有得到,就会感觉被伤害,从而情绪低落,陷入悲伤中。
心理学家调查证明,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的都有“玻璃心”。近些年,更是出现了不少玻璃心的孩子,因为家长或老师的一两句训斥,就离家出走的案例。
面对说不得、碰不得的“玻璃心”孩子, 随时随地父母学堂建议各位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内心,走出敏感区域。
1. 选择性的褒奖
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周围事物很好奇,喜欢探索和尝试,父母经常鼓励和赞扬孩子,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渐渐地也要面对压力,父母就不能再一味的追捧孩子了。
在孩子本就该掌握的事情上,比如穿衣、洗脸、吃饭等,家长就不要去过多的夸赞。在孩子进步时,也不要总用 “你太聪明了”、“你真棒”等很空洞的话来表扬,而是将夸奖的内容具体化。
孩子会分享,就夸赞他做得对;孩子把小袜子洗得挺干净,就夸他做事很细心等,而不是真棒,这样孩子以后才有努力的方向。
2.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有些家长在孩子一说就哭的时候,并不接受孩子的眼泪和情绪,只顾着一味的批评孩子,要求孩子不许哭,孩子在家长的呵斥和指责中不得不强忍眼泪,停止哭泣。
家长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有效果,但实际上则是在一次次的压抑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和排解,从而让不愉快的情绪积压在孩子心里,加重孩子玻璃心的情况。
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接纳孩子的眼泪,等孩子冷静下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悲伤、自责等,谁都会有得不到满足和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表达自身的情绪时,说出内心的想法和真实需求,比哭闹的方式更能解决问题。
3. 多给孩子讲讲故事
孩子小的时候都会非常喜欢卡通形象,崇拜故事里的“人物”,在关键时刻给孩子讲个相关的故事或者童话,代入相似的情景,故事中主人公勇敢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和朋友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鸣和学习,对孩子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4. 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所以,平时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总表现出来无所不能的样子,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正常的,家长也会被一些问题“打败”,遇到问题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悲伤情绪中。
家长偶尔也要让孩子尝试失败,可以简单地给孩子设置障碍。如把孩子想要的玩具放在比较高的位置,让孩子无法拿到,看看孩子的反应,然后引导孩子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实际中去认识失败,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和挫折,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他渲染上什么颜色,他就会展现出什么样的画卷。
所以,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父母都要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积极的寻找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一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