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近来有幸拜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感触颇多。之前也是久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大名,但一直以来都是敬而远之。除《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之外,这是第三本让我有如此意外之喜的社会政治类著作。

钱穆先生以其精深的史学造诣和深厚的国学底蕴为世人称道,为一代学人楷模,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亲历中华民族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和承受巨变的艰难历程,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所遭受的空前冲击和失败,钱穆先生研究中国历史的思路和问题意识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他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感情更是学人之典范,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对本国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文化深深的热爱。全书作者对中国主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各自在制度上的建树以及失误做了详细说明,痛心疾首,爱之深故而痛之切,“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不可谓不令人为之动容,沉思良久。然而此书给我的最大的启发感动却全然无关中国古代具体的政治制度,而是在于钱穆老先生在分析古代政治制度时所使用的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新颖的视角以及全文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温情。对此仅对以下几点来分析:

不可以用“专制黑暗”抹杀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综观全书,无论是讨论政府组织中的君权与相权关系,还是论选举与考试制度的因革,钱穆先生最为殷勤致意的,还是力图证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并非漆黑一团,在这本不足二百页的小册子里,从一开始的“序言”到结尾的“总论”,反反复复在批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专制黑暗”论,着墨之处多达十余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钱先生在本书中并不仅仅是在发怀古之幽情,在为传统政治文化极力辩护的同时,钱先生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史家的冷静与理智,对传统政治的辩证分析。

中央集权和地方政治封建社会两千年发展,中央集权地位一直在上升,相反地方政府权利逐步下降,从财政、人事、军事等各方面,中央即皇帝和各部能够充分根据自己的政见来向地方传达并实施,地方的空间在缩减,尤其在财政被卡死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办起来很为难。另一方面,政令不通问题无时不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中央有看似合理英明的政策,地方政体是否执行,执行力度如何都得打个问号,都切实关系到政策的效果,关系到每个百姓能否从中央的政策中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中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是否需要象中国目前这样,搞越来越加强的中央集权确实是个疑问,管理范围过大,层次繁冗,能否管好,能否根据各地不同情况来统筹兼顾,始终是个问题。封建政治发展中,汉代的地方政治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应该值得借鉴。当然,目前的我们毕竟改革开放才四十年,在国民经济还不太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太高的情况,集中力量办大事或许是个较好的选择。

中外制度比较孙中山曾经说中国古代政治比西方先进,此话非虚。泱泱大国,封建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越发完备和巩固,汉唐之时达到顶峰,盛极而衰,腐朽和专制越来越明显,终于到清代在内外的合力作用下把封建制度带到了终点。一百年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度,但是封建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或多或少的占据着“子民”的大脑,正是由于发展完备所以封建思想的余孽才如此顽固,如此根深蒂固。相反,华夏文化绽放之时,欧美只是蛮痍之地,放眼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壮大,美国更是称霸全球,原因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这样看来,欧美国家正是因为封建体制的不发达、不辉煌锻造了资本的力量,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反而在当前世界中独占鳌头。对于中国来说,二战后的物质景象就是一穷二白、白纸一张,然而人民的思想却远远不是白纸一张,而是沉浸着中国两千年封建思想的余辉,五颜六色,思想的力量永远不可小视,两千年思想又不会在一代两代的传承之后荡然无存。物质可以摧毁,可以再建,思想由于不可见往往不能受到重视,中国目前的发展困境表面上看在制度,实质上在人民的思想,试想人人都赞成自由民主,人人都欣赏民权法治,国家制度又岂能停滞于此?

透过现象看本质书中有这样的句子,“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须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此句当真是大师手笔,对于政治制度看的透透彻彻,分析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不仅政治制度如此,世间万事万物何尝不是如此呢!曾经我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思考,也曾今听过许许多多的类似说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而钱穆先生正是那可以看清始末,明知源头的人。一个强大帝国的诞生和辉煌必然与一个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型国家体制和机制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必然具有一个或多个并存的强大活力的学说体系作为指导整个社会思想的理论基础。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叶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这是因为背景的不同而使得露珠有了不同的色彩,但实质上它就是一颗普普通通的露珠。因此,我们不能只看表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对传统和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在这本书里,钱穆先生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五个朝代—汉、唐、宋、明、清”的政权格局、官吏选拔、财经赋税、兵制杂役等等制度的概况与沿革,指陈其中的利弊得失。然而这本书在我看来又不仅仅是一本“简明中国政治制度史”,钱穆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这些介绍,来强调中国历史上的“制度”特性及其运行背景。只要我们细细考量一下本书的写作背景,就可明白先生的写作立意。原来是对当时面对民族生存危机和强盛的西方文明,一种对自己的历史传统、制度文化极端失望、对外来的西方文明极其崇拜、渴望迅速实现民族独立和文明复兴的心理反应与社会思潮应运而生。这种带有浓厚的激进主义色彩的意识形态痛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专制制度”,是“漆黑一团”,主张通过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和割断历史联系、摧毁旧政治旧文化、采用外国经验,来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钱穆先生希望通过这些介绍,来强调中国历史上的“制度”特性及其运行背景,指陈当时盛行的激进主义在对待传统政治文化的轻慢、偏颇与误解,我们可以看到字里行间浸透出他对传统和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像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的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

通读这本书,虽然名为分析历代政治得失,不过在我看来其实更是一部中国传统政治“翻案史”,钱穆先生凭着对于历史深刻的把握和明晰的分析,替中国传统政治鸣冤,揭示历史的真相,不容偏激的观点将它们全盘否定、以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掉。钱先生将其对传统文化深沉的感情和准确的理解把握倾注书中,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与今天主流所宣传的有些出入,但是我相信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对传统政治有一番新的感悟和理解,由衷地发生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