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符可以理解为一个名字,用来标识类名,变量名,方法名,数组名,文件名的有效字符序列。
java语言规定标识符由任意顺序的字母,下划线(_),美元符号($)和数字组成,注意第一个字符不能是数字,同时标识符也不能是java中的关键字。
以下是合法的标识符:
name
user_age
$adas
以下是非法标识符:
54sa
int
User name
关键字又称为保留字,是Java语言里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一些单词,不能把这些单词作为标识符来使用。
变量的使用是程序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声明变量就是告诉编译器这个变量的数据类型,这样编译器才知道需要配置多少空间给它,以及它能存放什么样的数据。在程序运行过程中,空间内的值是变化的,这个内存空间内的值就是变量值。
例如,声明一个整数类型和字符类型变量代码如下;
int a1; //声明整形变量a1
char c1='r' //声明字符变量c1并赋值
对于变量的命名并不是随意的,应遵循以下的几条规则;
1.变量名必须是一个有效的标识符;
2.变量名不能使用Java中的关键字;
3.变量名不能重复;
4.最好使用有意义的单词作为标识符。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一直不会改变的量成为常量(constant),通常也被称为"final变量"。常量在整个程序中只能被赋值一次。常量命通常用大写字母,但不是必须的,只是为了清楚的表明正在使用常量。
声明常量的语法如下:
final 数据类型 常量名称 [=值]
如:
final double PI=3.1415926; //声明double类型的常量PI并赋值
例题:尝试给常量赋值观察是否会发生错误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运行后出了错误,下方运行结果告诉我们问题正是常量a2被二次赋值。
由于变量被定义出来后只是暂存在内存中,等到程序执行到某一个点,该变量会被释放掉,也就是说变量有它的生命周期。因此,变量的有效范围是指程序代码能够访问该变量的区域,若超出该区域,则在编译时会出现错误。在程序中,一般会根据变量的"有效范围"将变量分为"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
类体中所声明的变量被称为成员变量,朝阳北路在整个类中都有效。类的成员变量又可以分为两种,即静态变量和实例变量。例如下面这段代码:
class Dome{
int a=15;
static int b=16;
}
其中a为实例变量,b为静态变量(也称类变量)。如果在成员变量前面加上关键字static,这样的成员变量称为静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有效范围可以跨类,甚至可达到整个应用程序之内,对于静态变量,除了能在声明它的类内存取,还能直接以“类名.静态变量”的方式在其他类内使用。
在类的方法体中声明的变量(方法内部定义,"{"与"}"之间的代码中声明的变量)成为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只在当前代码块中有效,也就是只能在"{"与"}"之内使用。
在类的方法中声明的变量,包括方法的参数,都属于局部变量。局部变量只在前定义的方法内有效,不能用于类的其他方法中。局部变量的生命周期取决于方法,当方法被调用时Java虚拟机会为方法中的局部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该方法的调用结束后,则会释放中局部变量占用的内存空间,局部变量也将会被销毁。
局部变量的名字能与成员变量的名字相同,此时成员变量将被隐藏,即这个成员变量在此方法中暂时失效。
例题:把成员变量“排挤掉”的局部变量
在项目中创建一个类,分别定义名称相同的成员变量以及局部变量,当名称相同时成员变量将被隐藏。
结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