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是一种基于Java的Build工具。理论上来说,它有些类似于C中的make,但比make优越。现在存在的大多数Build工具,如make、gnumake、nmake、jam等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比如依赖于特定的平台、配置文件过于复杂或者对格式无法检查而容易出错等。与这些工具相比较,Ant的两个特性决定了它是一款优秀的Build工具:
1. 基于Java的实现。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同时可以通过增加新的Java类来扩展Ant的功能,而无需去了解不同平台上不同的脚本语言。
2.基于XML的配置文件。Ant以XML树来描述Target/Task的关系,文件结构清晰、易读易写,并且利用XML对格式的控制来避免由于配置文件的错误造成的Build操作失败。
Ant的安装非常简单,把从网上下载的jakarta-ant-1.5.1-bin.zip解开到一个目录下即可(以下假定安装在目录D:/jakarta-ant-1.5.1)。接下来需要进行环境变量配置:
SET ANT_HOME=D:/jakarta-ant-1.5.1 //注意是Ant的安装目录,不是bin子目录SET PATH=%PATH%;%ANT_HOME%/bin; |
在配置环境变量之前,请确认已经正确设置了JAVA_HOME系统变量。输入ant命令,看到如下输出说明已成功安装了Ant工具:
Buildfile: build.xml does not exist!Build failed |
提示信息表明在当前目录不存在build.xml配置文件,但这本身已经说明Ant成功运行了。
下面用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经典的例子-HelloWorld来感受一下Ant吧。
//HelloWorld.javapackage com.sharetop.antdemo;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
要让Ant编译这个文件,首先需要编写一个Build配置文件。在一般情况下,这个文件被命名为build.xml。
|
来看一下这个文件的内容,它描述了以下信息:工程的名字为HelloWorld,工程有四个target,分别是init、compil、build和run,缺省是run。compile只有一个任务javac,源文件位于src目录下,输出的类文件要放在classes目录下。build的任务是jar,生成的jar文件为hello.jar,它打包时以classes为根目录。而run则是执行这个HelloWorld类,用hello.jar作为classpath。这四个target之间有一个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depends来指定。即如果Target A依赖于Target B,那么在执行Target A之前会首先执行Target B。所以从下面运行缺省Target(run)的输出看,这四个Target的执行顺序是:init→compile→build→run。文件目录结构如图1所示。HelloWorld.java文件在src/com/sharetop/antdemo子目录下。
在命令行输入命令:ant,然后运行,可以看到如下输出:
如果配置文件名不是build.xml,比如是build_front.xml,那么,可以使用-buildfile命令参数指定:
G:/myDoc/ant_demo>ant -buildfile build_front.xml |
也可以单独执行指定的某个target,比如,只编译不打包执行,可以使用下面输入命令即可:
G:/myDoc/ant_demo>ant compile |
在相应的目录下会找到编译出的HelloWorld.class文件。
再看看上面的build.xml配置文件,文件开头定义了3个属性,分别指定了源文件输出路径、类文件输出路径和生成的Jar文件名,后面对这些路径的引用都通过一个${property name}来引用。所以,要注意这样一个原则“目录的定义与目录的引用应该分开”。
建立工程的目录
一般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工程的目录结构。但是,有一些比较通用的组织形式可供参考,比如所有的jakarta项目都使用类似的目录结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种目录结构的特点。
目录 | 文件 |
bin | 公共的二进制文件,以及运行脚本 |
build | 临时创建的文件,如类文件等 |
dist | 目标输出文件,如生成Jar文件等。 |
doc/javadocs | 文档。 |
lib | 需要导出的Java包 |
src | 源文件 |
对于一个简单的工程,一般包括表1的几个目录。其中bin、lib、doc和src目录需要在CVS的控制之下。当然在这样的目录结构上,也可以做一些调整,例如,可以建立一个extra目录来放置需要发布的Jar文件、Inf文件及图像文件等。同样,如果开发Web应用可以建立一个Web目录放置JSP、HTML等文件。
如果我们开发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包括多个子项目,并且各个子项目是由不同的开发人员来完成的,那么要如何来设计它的目录结构?首先有一点是需要确定的,不同的子项目应该拥有不同的Build文件,并且整个项目也应该有一个总的Build文件。可以通过Ant任务或是AntCall任务调用子项目的Build文件,如下例:
|
每个Task是一段可被执行的代码,比如,前例中的javac、jar就是两个最常用的Task。Ant定义了大量的核心Task,我们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正是如何去掌握这大量的Task。其实唯一的方法就是边学习边实践,这方面最好的参考就是官方的Ant使用手册。
外部文件的使用
使用外部的Property文件可以保存一些预设置的公共属性变量。这些属性可以在多个不同的Build文件中使用。
可以将一个外部的XML文件导入Build文件中,这样多个项目的开发者可以通过引用来共享一些代码,同样,这也有助于Build文件的重用,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 |
只要掌握了Ant的使用方法,在J2EE项目中的应用与在其它项目中的应用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仍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一是要清楚War和Jar文件的目录结构,主要是War的配置文件web.xml文件的位置和EJB的配置文件(ejb-jar.xml和weblogic-ejb-jar.xml等)的位置,在调用Jar任务打包文件时一定要记得把它们也包含进来。一般在编译之前就要注意把这些需打包的文件拷入相应目录下。二是在J2EE项目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任务,比如在Weblogic中会调用ejbc预编译EJB的代码存根,或者需要在Ant中同时发布Jar到相应的服务器中等。可以用两种途径实现这些任务,一是扩展Ant任务实现这些任务,二是直接用Java任务来执行这些命令。下面是打包、发布一个EJB的build.xml配置文件片断,代码如下:
|
Ant 提供了JUnit任务,可以执行单元测试代码。如何使用JUnit,以及如何编写测试用例(TestCase),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JUnit的相关文档。在Ant中使用JUnit的方法非常简单,首先需要把junit.jar拷入ANT_HOME/lib下,确认在这个目录下有optional.jar,因为JUnit是Ant的扩展任务,需要引用这个扩展包。然后就是在Build文件中加入JUnit的任务,代码如下:
|
为Ant开发扩展任务
为Ant实现扩展任务其实是非常容易的,只需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即可:
1. 创建一个Java类继承org.apache.tools.ant.Task类;
2. 对每个属性实现set方法。Ant会根据需要自动完成类型转换;
3. 如果扩展的任务需要嵌套其它的Task,那么这个Java类必需实现接口org.apache.tools.ant.TaskContainer;
4. 如果扩展的任务要支持Text,需要增加一个方法void addText(String);
5. 对每个嵌套的元素,实现create、add 或 addConfigured 方法;
6. 实现public void execute方法;
7. 在build.xml文件中使用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如何为Ant增加一个hello任务,它可以连续打印多条信息,打印的次数由属性count指定,而打印的内容则由它内嵌的一个helloinfo任务的message属性指定,看上去这非常类似JSP中自定义标签的一些概念,实现代码如下:
//HelloInfoTask.javapackage com.sharetop.antdemo;import org.apache.tools.ant.*;public class HelloInfoTask { private String msg; public void execute() throws Buil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msg); } public void setMessage(String msg) { this.msg = msg; }} |
//HelloTask.javapackage com.sharetop.antdemo;import org.apache.tools.ant.*;public class HelloTask extends Task implements org.apache.tools.ant.TaskContainer { private Task info; private int count; public void execute() throws BuildException { for(int i=0;i |
|
在自己的程序中调用Ant
Ant的任务其实就是一段功能代码。Ant内置的大量任务对于我们开发Java应用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使用呢?
因为尽管在程序中调用Ant的任务并不复杂,而且我们知道Ant的任务其实都是一些Java类,调用的方法无非就是执行这些类而已,不过在执行之前需要对它做一些初始化的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引用一个Task类的子类来实现这个功能,比如如下代码:
package com.sharetop.antdemo;import org.apache.tools.ant.*;import org.apache.tools.ant.taskdefs.*;import java.io.File;public class RunAntTask { public RunAntTask()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ntJAR j = new AntJAR(); j.setBasedir(new File("./classes")); j.setJarfile(new File("aaa.jar")); j.execute(); }}final class AntJAR extends Jar { public AntJAR() { project = new Project(); project.init(); taskType = "jar"; taskName = "jar"; }} |
public void buildTarget(String targetName,String buildFileName) { try { Project p = new Project(); p.init(); File f = new File(buildFileName); p.setUserProperty("ant.file",f.getAbsolutePath()); ProjectHelper.configureProject(p,f); p.addBuildListener(this); if( targetName==null ) p.executeTarget(p.getDefaultTarget()); else p.executeTarget(targetName); } catch (Exception ex) { jTextArea1.append(ex.getMessage()); }} |
public void buildStarted(BuildEvent event){ /* nothing*/ } public void buildFinished(BuildEvent event) { /* nothing*/ } public void targetStarted(BuildEvent event) { this.jTextArea1.append(event.getTarget().getName()+": /n/r"); } public void targetFinished(BuildEvent event) {/* nothing*/ } public void taskStarted(BuildEvent event) {/* nothing*/ } public void taskFinished(BuildEvent event) { /* nothing*/ } public void messageLogged(BuildEvent event) { int prior = event.getPriority(); switch(prior){ case Project.MSG_ERR : this.jTextArea1.append("["+event.getTask().getTaskName()+"]Err:" +event.getMessage()); break; case Project.MSG_INFO: this.jTextArea1.append("["+event.getTask().getTaskName()+"]"+event.getMessage ()); break; case Project.MSG_WARN: this.jTextArea1.append("["+event.getTask().getTaskName()+"]" +event.getMessage()); break; case Project.MSG_VERBOSE: this.jTextArea1.append(event.getMessage()); break; } } |
Trackback: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623757